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邓邦述与群碧楼藏书
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闇,又号沤梦词人,晚号沤梦老人、群碧翁,江宁(今南京)人。年17随父邓嘉缜入黔,读书省城。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三十一年端方奉派为出国考察宪政大臣,邓邦述作为随员同往欧美考察。第二年六月回国,即参与新官制的厘订之事。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邓邦述前往东北,同年十一月徐世昌奏保他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统二年(1910)五月,邓邦述任吉林民政司使,宣统三年十一月解职。民国元年年底奉派为东三省盐运使,几个月后即行去职,改应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1918年他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安福国会。1921年夏南归,移居吴县。一度因家境困难,到南京与南昌谋事。抗战期间避难于邓尉山中,直至1939年去世。
邓邦述的藏书与他自己的家族和其岳父家都有一定的关系。金陵邓氏是地方著名的文化世族。邓邦述的曾祖父即曾任两广总督、协同林则徐严禁鸦片的名臣邓廷祯。邓邦述的九世祖邓旭(1609——1683,字元昭)为顺治四年(1647)进士,他在寓所万竹园中建有藏书楼“青藜阁”,藏书万卷。邓邦述《过万竹园旧居》诗云:“秘阁青藜列万签,古香喷纸透疏帘。”邓邦述在自己的许多诗文中,都表示了对祖上藏书的向往。邓邦述的岳父即著名的藏书家赵烈文,家有藏书处天放楼。光绪十五年,邓邦述从贵州赶到常熟,与赵烈文四女完婚。在赵家,他看到了大量图书。他说:“余年二十二,始就婚于虞山,外舅能静赵先生筑天放楼,藏书数万卷,得读未见之籍。”(《群碧楼书目初编自序》)后来吴梅说他“就昏(婚)常熟赵氏,得读天放楼书,慨然有志于收蓄”。(《群碧楼诗序》)邓邦述的妻舅、赵烈文次子赵宽(1863-1939,号止扉,也写作止非。其藏书处名小脉望馆。)对邓邦述的藏书帮助也很大,邓邦述说:“赵止非之强识洽闻,则吾藏书之导师也。”(《群碧楼书目初编序》)江苏南部的社会结构中,家族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在文化建设方面尤其如此。藏书是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也体现出鲜明的家族传承性。邓邦述的藏书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现有资料看,邓邦述开始正式收藏图书是在光绪三十年,当时他居住在吴县,“罄所入之余尽以买书”。虽然他这时不算富裕,但尚无债务在身。这时他的藏书处名“双沤居”。光绪三十二年,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邓邦述在苏州得到了黄丕烈士礼居旧藏宋本《群玉集》、《碧云集》两书,同时还得到了一部宋本《李涪刊误》。邓邦述后来说,这是他“初买宋版书之始”。为了纪念,他于是将自己的藏书处改名为“群碧楼”。同年,他编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藏书目录,对自己的藏书作了阶段性的小结。由于他这时的藏书主要是双沤居旧藏,所以书目题为《双沤居藏书目初编》。这是他藏书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总的特点是以清刻本为主,虽有宋元本但不多。
上一篇: 巷阡:纸之小史及古纸举要
下一篇: 杨玉良:管窥故宫藏书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