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收藏故事

钱曾,他的藏书比《四库全书》还多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钱曾,他的藏书比《四库全书》还多


钱曾 (1629年~1701年) 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诗人。

\

钱曾画像
 

虞山钱氏
 
钱曾是著名的吴越钱家后裔,其家世代书香。其曾祖钱岱(秀峰公),著有《两晋南北朝史合纂》四十卷。钱岱出自张居正门下,侍御一生,曾四典乡会试,掇巍科,登显要,地位尊崇而极尽风流。其祖父钱时俊,字用章,号仍峰,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进士,著有《春秋胡传翼》三十卷。其父钱裔肃,字嗣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科举人,著名藏书家,在钱曾十七岁那年去世,但对钱曾影响很大。钱曾还有一位更加著名的远房叔曾祖父,即明末文宗钱谦益

明崇祯二年(1629),钱曾生于江苏常熟城西虹桥。崇祯癸未年(1643),钱曾年仅十五岁,即以第五名入学补生员。本可以靠官宦世家的家族背景走向仕途,但次年清兵入关,明朝覆亡,祚变鼎移。钱曾虽然年纪轻轻,但内心深处甚为排斥异族入侵,从此便放弃科举、不涉场屋,甘当遗民。顺治十八年(1661年),钱曾在清廷打击江南士子的“奏销案”中还因所谓欠赋被革去生员。

钱曾《读书敏求记》“董彝四书经筵问对八卷”条写到:“昔先君尝云:"挟制义以取科名,譬之敲门砖,应门则砖弃。"诚哉,是言也。胥天下之聪明才智,合古今之学术文章,蒙锢沦丧于时艺中,滔滔不返,先圣者能无惧乎? "钱裔肃对科举的看法精深透彻,一语道破时弊,这也是钱曾后来不事举业、走上藏书究学道路的原因之一吧。

钱曾早年从族叔钱陆灿游,为忘年叔侄之交。顺治五年(1648)年及弱冠时,成为牧斋钱谦益的晚年弟子。钱曾虽为钱氏鼎贵一支,生长于绮繻纨绔之间,但能以学问自励,故为牧斋器重,授以诗法。其时牧斋之门海内学者联翩而至,遵王每相与议论,自有见识,牧斋喜谓“得遵王而门人加亲也。"

\

钱谦益画像


藏书之缘起
 
明朝中叶以后,江浙一带藏书家蜂起,虞山地区更为昌盛,涌现了一大批著名藏书家。钱曾藏书明显是受到了家族的影响,尤其是其父钱裔肃与叔曾祖钱谦益的影响,前者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后者的影响则是长久而深远的。


钱裔肃是鉴别图书的行家,有收藏书籍的嗜好,愿以高价收购珍本秘笈,是以广招书商上门兜售,得到了许多珍稀之本,这也是后来钱曾藏书的基础。钱谦益嗜书如命,有这样一位同族孙辈,欣喜之余,颇有几分嫉妒,曾说: “从孙嗣美,好聚书,书贾多挟策潜往。余心喜其同癖,又颇嗛其分吾好也。”


钱裔肃藏书也爱书,钱曾“王偁东都事略”条写到: “《东都事略》宋刻仅见此本,先君最所宝爱。荣木堂牙签万轴,独阙此书,牧翁(即钱谦益)屡求不获,心颇嗛焉。先君家道中落,要索频烦,始终不忍捐弃。吾子孙其慎守之勿失。”当时处境可想而知,索书者钱谦益,既是社会名流、权豪势要,又是辈分颇高的同族本家,面对频繁索要,不给势必造成麻烦,更何况自己家道已经中落(相对而言),但父亲毅然决然穷守一书,艰难度日,这不能不给钱曾留下深刻的印象。


钱曾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读书游历,帮助父亲收集和整理图书,故能业绍箕裘。钱曾晚年编写《读书敏求记》时,还时时流露出继承祖业的志向和感伤父亲求书不得的无限惆怅。钱曾在“庚申帝史外闻见录二卷”条写道: “先君广觅是书,仅见之《眉公秘笈》中,脱落舛讹,十亡其五。予后得完本,缮写藏弆。惜先君之不及见,每检此书,即为泣下如雨。”

\


藏书之来源
 
钱曾的藏书有三大来源:一是继承自其父的藏书,二是来自钱谦益的馈赠,三是自己多方求购、抄录所得。


钱曾于其《述古堂藏书目》自序中尝谈及其藏书之艰辛: “己酉清和,诠次家藏书目告蒇,放笔而叹,盖叹乎聚之艰而散之易也。竭予二十余年之心力,食不重味,衣不完采,摒挡家资,悉藏典籍中。如虫之负版,鼠之搬姜,甲乙部居,粗有条理。忆年驱雀时,从先生长者游,得闻其绪论,经经文纬,颇知读书法。逮壮,有志藏弆,始次第访求,问津知涂,幸免于冥行擿埴。”


钱谦益绛云楼藏书的规模,据吴骞云:“绛云未烬之先,藏书至三千九百余部。"清顺治七年庚寅十月初二夜,钱氏半野堂失火,绛云楼毁于一旦,损失惨重。钱谦益遭此打击,灰心丧气,后来将绛云楼烬余之书悉数赠与钱曾,其中以赵琦美父子“脉望馆”的藏书最为完整而珍贵,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钱曾述古堂的藏书。钱谦益过世后,其家余藏书也部分归于钱曾。当然,除了馈赠,钱曾之前也花了不少的钱购买钱谦益的一些藏书。

钱曾所藏,又多有从友朋处借录传抄或获赠者,如借钞自曹溶、冯舒、陆铣、徐乾学等,获赠自顾湄、陆铣、叶林宗等。钱曾还与族祖钱求赤,毛、毛扆父子,陆贻典,季振宜,冯班兄弟,叶奕等藏书家互通有无,易书抄校。钱氏抄书以其纸墨精良、校勘仔细而著称,世称“钱抄”,与毛晋抄本媲美,其数量约有一百多种,达八百多卷。潘祖荫认为精抄实际肇始于钱曾。

钱曾得自柳佥之钞书数十种,未说明来源,疑为自购所致。

钱曾以一介布衣身份,勤勤恳恳藏书50余年,累计藏书近5000种,数十万卷,比清廷《四库全书》实收书目还多。其藏书印有“彭城世家”、“述古堂藏书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钱遵王藏书”、“莪匪楼藏书”、“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克庵”、“传家一卷帝王书”、“篯后人”等。


藏书目录
 
钱曾建有藏书楼“述古堂”,另有“也是园”、“莪匪楼”。编有3部藏书目录:《述古堂书目》、《也是园藏书目》、《读书敏求记》,以后者最为出名。近人瞿凤起将三者合编为《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1958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

《述古堂书目》

《述古堂书目》4卷附《宋版书目》1卷,分78类,收书2295种,每书著录书名、卷数、册数,间或注明版本。

\

 述古常藏书目十卷 清·钱曾撰 清初抄本1册 竹纸


《也是园藏书目》

《也是园藏书目》10卷,收书3800余种,仅著录书名和著者。于经、史、子、集外另立明史、三藏、道藏、戏曲小说四部,下分145类。其中戏曲小说部多收古今杂剧、曲谱、传奇、小说等,为治近世文学者所重视。

此书目的编创也颇有故事。话说某年春钱曾外出访书,止宿隐湖,与毛扆快谈至夜分。毛扆有意引诱钱曾谈论所藏珍秘,钱氏对小于自己十余岁的毛扆颇为欣赏,即乘兴把平时胸中所藏,但不轻易告人之书逐一告诉毛扆。于是毛扆怂恿钱曾把这些秘本写成书目。回到家后钱曾竟真的根据家中藏书,依照焦竑《国史经籍志》体例编成《也是园藏书目》十卷。这件事就记录在钱曾《也是园藏书目》后序里。

《述古堂书目》《也是园藏书目》这两部书目,随书立类,只是图书的登录簿,但可据此可了解钱曾的全部藏收情况。

\

钱曾 也是园藏书目卷十 纸本


《读书敏求记》
 
《读书敏求记》四卷,其最初手稿本名曰《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刊后改为此名。此书收录图书634种,均标注卷帙完阙、作者名氏,或述授受源流,或记考证评论,或抒发感想,对于一书缮写刊刻之工拙、版本优劣之辨别论述也不少。《读书敏求记》共有题跋六百余条,其中涉及版本者近二百条,约占全书三分之一,题跋涉及版本的书籍大约是抄本、刻本各半。顾廷龙先生称“研究版本目录之学,向必从遵王《读书敏求记》入门”。


钱曾根据自身编撰目录的实际需要,对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了创新,彰显出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卓越见识。这种分类方法曾招致不少非议,但后来又被广泛地推广采用,例如《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诗文评与词二类目即由《读书敏求记》沿袭而来。此书大量列入了传统学者不甚重视的各类杂学、曲艺等书,也受到了许多保守学者的批评。


《读书敏求记》收录钱曾所藏宋、元、明初刻本、抄本众多。记中注明版本的,除一部分真正的宋元善本之外,还包括“高丽刻本”、“日本刻本”、“述古堂”、“绛云楼”、“明内府抄本”、“明初至嘉靖间刻本”、“空居阁”、“脉望馆”等诸多抄本,并针对不同版本进行区别著录。前人曾以为此书所著录之书均为钱氏藏书中之精萃,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其中部分书籍钱曾本人都明确评价不高。当代有人认为此书乃钱曾藏书目录题跋记,随遇随录而已,所以其中追思感慨文字也不少。


钱曾在书中提出从图书的版式、行款、字体、刀法、纸张、墨色等方面来确定其版刻的时间、地点和主持者,从祖本、子本、原版、翻刻、修补版等角度来具体确定图书的价值,被后世奉为圭臬。

\


流传与影响


第一次提到该书流传的文字是钱塘人吴焯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三月十八日为该书所写的跋语,这是当时著名学者朱彝尊(号竹垞)族子朱寒中赠送给吴焯的手录本。跋语中言及朱彝尊诡得手录本是极富戏剧性的:“(钱曾)书既成,扃置枕中,出入每自携。灵幽微露。竹垞谋之甚力,终不可见。竹垞既应召,后二年,典试江左,遵王会于白下。竹垞故令客置酒高宴,约遵王与偕。私以黄金翠裘予侍书小史启钥,预置楷书生数十于密室,半宵写成而仍返之。"


原来,朱彝尊约钱曾喝酒,但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竟然贿赂钱曾的侍从偷书,并安排数十名书生连夜抄书。后来此事还是被钱曾察觉到了,朱彝尊于是发誓绝不流传出去,但晚年却又将此书给了族子朱寒中,于是就渐渐流传开来。吴焯跋语中说自己对赠书人“以白金一斤为寿,再拜受之,亦设誓词焉”。不过,这则故事可信度存疑。


《读书敏求记》自成书后,除传钞本外,共有六刻:雍正四年(1726年)赵孟升刻本;乾隆十年(1745年)沈尚杰双桂草堂刻本;道光五年(1825年)阮福小琅嬛仙馆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潘仕诚刻海山仙馆丛书本;一九二六年章钰刻本。各本互有优劣,流传至今,俱不易得。


康雍之后,受钱氏《读书敏求记》影响,产生了许多善本书目和版本题跋之作,例如孙从添《上善堂宋元版精钞旧钞书目》、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杨绍和《楹书偶录》、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黄丕烈《荛圃藏书题识》、顾广圻《思适斋书跋》、陆心源《仪顾堂题跋》等等,清代善本书目和版本研究勃兴,钱曾是有开创性贡献的。

\

钱曾(清) 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 四卷 纸本


藏书思想
 
钱曾于考订、校雠、收藏、鉴赏无所不精。而就其藏书思想而言,更是提出了“学者唯以善读为善藏可耳”的卓识。他在“考古图十卷续考古图五卷释文一卷”条中说: “此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缮写成帙,予之嗜好,可谓勤矣!然聚散何常,终归一慨,学者唯以善读为善藏可耳。”又云:“予尝论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钱曾师从钱谦益,自然也是读书者之藏书。


钱曾“有志学古”,他认为古书越经传抄、翻刻,谬误越多,去原书愈远。自谓其“生平所嗜,以宋椠本为最。友人冯定远每戏予曰:"昔人佞佛,子佞宋刻乎!"相与一笑,而不能已于佞也!”(后来黄丕烈号称“佞宋主人”或即典出於此)。钱曾的读书堂号就叫述古堂。在《述古堂书目》后,他还专门附了《述古堂宋版书目》。


钱曾不惜出高价大力收购宋版书,所藏宋刻书,缥青朱介,装潢精致。钱谦益曾于顺治十八年(1661)春参观述古堂,对钱曾所藏宋版书大为赞叹,此时他绛云楼的藏书被庚寅大火烧毁已经十年多了。他观述古堂所藏宋版书时,钱曾才三十二岁。


钱曾还曾这样说: “余旧藏子昂(赵孟頫)《重江迭嶂图》,经营惨淡,虞伯生、柳道传叹其绝佳。间考卷中诸跋,咸载于此集。其卷后为有力者攫去,至今往来于心未能忘也..……闲窗静坐,炉香郁然,览滋墨妙,是正书中一二讹字,觉人世间荣名利养之乐,罕有逾此者。昔人云:"清福为造物所忌,天公不轻与人。"伊予何幸,得对此缥囊缃帙,晨夕欣赏,抚已惭惶,又不觉逖然以思,而悄然以恐也。”


钱曾在《读书敏求记》里记载过支硎山人的话:“钱物可得,书不可得,虽费,当勿较耳。”



虞山诗派中坚
 
钱曾还是虞山派中一位卓越的诗人,经常在其诗文中表达故国之思。著有《怀园小集》、《判春集》、《莺花集》、《夙兴草堂集》、《交庐言怨集》、《奚囊集》、《今吾集》等7部诗集,除《今吾集》有康熙年间的刻本外,民国前其余均未刊刻。1990年出版的《钱遵王诗集笺校》共录诗513首。

\

清 钱曾 今吾集一卷 清传钞本


沈德潜谓钱曾诗“得牧斋一体”。钱谦益尤激赏其《秋夜宿破山寺绝句》中两句“莫取琉璃笼眼界,举头争忍见山河”,在选门下士诗为《吾炙集》时以之为压卷,并在诗后评论道:“观遵王新句,灵心慧眼,玲珑穿透,本之胎性,出乎毫端。”可谓推许备至。
 

不负牧翁
 



钱曾能成为一个收藏众多、精品满庐的藏书家和虞山诗派中坚,与他同钱谦益的交谊是分不开的。他从钱谦益那里不仅学到了治学之道,还得到了绛云楼烬余之书与诸多其它藏书。


钱谦益一生嗜书成癖,极善于收藏图书、利用图书,据说凡他读过的书,均“能言旧刻如何,新版若何,中间差别几何,验之纤悉不爽”。他于书无所不读,收藏图书的目的在于自己方便,不象有的藏书家藏书只是为了炫耀。钱谦益搜求善本书籍不惜高价,可花至千金、万金。作为一个学者、藏书家,他的这些优秀品质都影响着钱曾。翻检钱曾各种书目题记及诗集,其中时时流露出他对这位前辈的景仰之情,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钱谦益对钱曾的影响。


钱谦益终生收集的珍本普本图书,虽遭庚寅(1660年)绛云楼之火被焚殆尽,但其残留部分和以后十几年中牧翁所收集的图书,全归了钱曾。钱曾亦多次提到“绛云一烬之后…….翁悉作蔡邕之赠" ,“绛云烬后,牧翁悉举所存书相赠”。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钱曾的收藏,同时书中的题识、跋语对钱曾整理图书、评价图书也极具启发性。





有一件事让钱曾背负了一生的骂名和后世无尽的指责。


钱谦益曾经两次入狱,破费良多,还有一大堆家人要养活,晚年的生活非常窘迫,估计还欠了不少外债。钱谦益去世后不久,族绅钱朝鼎主使钱谦光等人突然上门向柳如是追讨钱财,钱曾开始没有参与,后来也参与逼债(钱曾父亲钱裔肃与钱谦益有旧怨),成为帮凶。因为族人催逼甚急,柳如是不堪受辱,留下遗书自缢身亡。钱柳之女赵钱氏在《钱氏家变录》有《孝女揭》与《公壻赵管揭》,叙述家难经过甚详。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对此也有论述。

\

付爱民 柳如是画像(局部)


受钱氏家难的影响,钱曾一时于学界、乡里口碑甚差。康熙年间(1683~1687年间)修县志,参加者多多,钱曾只能被排斥在外。但钱曾终其一生,都没有为此家难事辩解一词。





钱谦益留给钱曾的书,除了烬余之书,还把自己所笺《杜工部集》、所辑《全唐诗》未完手稿、前后诗文稿等一并赠与钱曾,实乃另有深意。


季振宜对牧翁和遵王之间的关系甚为清楚,他在《钱注杜诗序》中说: “噫,斯幸矣!牧翁著述,自少至老,连屋迭床,使非遵王笃信而死守之,其漫漶不可料理。纵免绛云楼之一炬,亦将在白鸡栖床之辰也。谋于予则获,遵王真不负牧翁幽冥之中者哉!”


钱曾不仅在牧翁在世时执弟子礼甚恭,在牧翁身后依然继承老师的遗志,为他的诗作注,并特请当时的财阀季振宜为老师刻了其传世之作《钱注杜诗》(亦称《草堂诗笺原本》)。钱曾亲承钱谦益学问,故他笺注钱谦益的《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对诗中的暗词隐语、佛道典故,能一一发其根底,溯其源流。这是牧斋其他友人、弟子所做不到的。


钱曾《寒食行·序》亦云: "寒食夜忽梦牧翁执手諈诿,欢如平昔,觉而作此,以写余哀。”他醒来后还大哭一场,可见他对牧翁的怀念。也许,钱氏家难一事,不管钱曾有心无心,总之酿成大错,问心有愧,只能靠为牧翁注书刊印赎罪了。

\

钱曾(清) 牧斋初学集诗注二十卷


藏书流散
 
大约在康熙丁未之际(1666-1667),钱曾把“述古堂”中的一部分复本宋刻书卖给了泰兴藏书家季振宜。钱曾去世后,藏书大部分仍归于季振宜。


钱曾子钱沅,字楚殷,继承藏书,有藏书印为“传家一卷帝王书”等,然不能长久守之,终归流散。


参考资料
王立民《钱曾藏书之来源概述》
曾凡英《钱曾及其读书敏求记研究》
彭达池《钱曾及其读书敏求记研究》
胡春年《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钱曾及其善本书目读书敏求记》
張旭東《錢曾與嚴熊___柳如是别傳_錢氏家難章補論》
罗时进《情到狂时烧破眼_解读清初虞山派诗人钱曾》
魏思玲《钱曾的藏书钞书与版本学》
曹鹤云《钱曾年谱》
《关于钱遵王与钱氏家难之瓜葛》
其它
 





上一篇罗振玉、方若把关1092方珍贵古印!日本收藏之父太田梦盦藏印首次面世,呈现一部完整中国玺印史!

下一篇陈先行:漫话古籍善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