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收藏故事

史上最正义文物造假:叶恭绰为护国宝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当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史上最正义文物造假:叶恭绰为护国宝造假“毛公鼎”,日本人上当


“毛公鼎”如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镇馆之宝之一。自1843年出土后的一百多年内几度转手,其中自1911年到1935年,毛公鼎一直藏在天津二十几年,秘不示人,这段时间谁也没见过这件国宝。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下地干活,挖出一尊青铜器,有一尺多高,六十多斤,大口圆腹,双立耳,三蹄足。古董商闻风而至,以白银三百两买下,带到西安,卖给了古董商苏亿年。

\

毛公鼎

苏亿年与他的哥哥苏兆年,和北京的金石学家、翰林院编修陈介祺交往多年。陈介祺藏有商周、秦汉铜器近四百件,另有大量玺印、石刻、陶器、砖瓦、造像等。他对苏家兄弟以诚相待,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传授古器辨伪知识,所以三秦之地出土了重要器物,苏家兄弟都会及时告知陈介祺。
咸丰二年(1852),苏亿年将这件青铜器带到北京,陈介祺鉴定,认为这件青铜器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应该是铸造于西周晚期。鼎内密布五百字铭文,内容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重用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大小政务,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传示“子子孙孙永宝用”。陈介祺将这件青铜器命名为“毛公鼎”,花了一千两银子,从苏亿年手中购得此鼎,悄然运回山东潍坊老家,秘不示人。

\

毛公鼎拓本

毛公鼎铭文是西周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其书法是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笔意圆劲。陈介祺擅长墨拓技艺,拓制了毛公鼎铭文流传于世。两江总督端方研究金石学,搜集青铜器。他见过毛公鼎的铭文拓本,却未见过实物。陈介祺病故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端方派人找到陈介祺的后人,说嘉庆十三年两江总督阿林保为祝贺嘉庆皇帝五十大寿,献上“散氏盘”,今年是光绪皇帝三十五岁寿辰,他要向皇帝献上毛公鼎。最终端方出资一万二千两银子,强行买下了毛公鼎。不过时隔五十年,毛公鼎翻了十二倍,这个价格也还说得过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端方被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被革命军处死。端方的后人因家道中落,将毛公鼎带到天津,以八千元的价格抵押在华俄道胜银行。这是一家由俄国、法国与清廷合股组成的银行,总行设在彼得堡,十月革命后搬到巴黎,分行设在上海外滩,天津英租界设有办事处。

\

毛公鼎

曾有日本、英国、美国等国的藏家想从道胜银行赎走毛公鼎,端方后人不肯同意。1926年华俄道胜银总行因证券交易失利而破产,在华分行停业,所发行巨额纸币皆成废纸。这个时候,英国记者辛浦森出五万元向端方后人购买毛公鼎,端家还是没同意。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谈荔孙出面,将毛公鼎转押到大陆银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局势扑朔迷离。北平图书馆将敦煌写经、古籍善本、金石拓片、舆图及部分珍贵的西文书籍装箱后,也存放到了天津大陆银行等较为安全的地方。
1932年9月4日上海《申报》载文:“……毛公鼎尤为稀世之珍……最近始为叶恭绰等集股赎回,本息共用洋八万元,现在收藏于天津。”这是当时关于毛公鼎去向的较为准确的信息。

\

叶恭绰

叶恭绰是广州番禺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是交通系成员,曾经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他花费大量财力,收藏了大量古籍文物、稀世珍宝,除了毛公鼎之外,还有王羲之《曹娥碑》、王献之《鸭头丸帖》、张纯修《楝亭夜话图》等珍品。
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叶恭绰准备到香港避难。临行前,他秘密将七大箱文物寄存在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美艺公司仓库,毛公鼎就在其中。1940年,叶恭绰的姨太太潘氏为了侵吞叶恭绰的财产,向法院提出起诉,并向日本宪兵队告密,说毛公鼎其实就藏在上海。

\

叶恭绰与友人

叶恭绰闻讯后,急忙跟侄子叶公超联系,让他去上海,想办法保护毛公鼎,决不能让毛公鼎落到日本人手里。谁料叶公超刚到上海,便被日本人逮捕。叶恭绰无奈之下又生一计,造了一只假毛公鼎,派人偷偷带到上海,交给日本人,日本人放了叶公超。叶公超带着真正的毛公鼎,秘密逃到香港。不久后,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又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送回上海,由军统派人保管。
抗战胜利后,上海成立毛公鼎保管委员会,叶恭绰被聘为委员。一年后,毛公鼎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在“中央博物馆”,后来辗转南迁至台北。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毛公鼎成为镇馆之宝,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永不更换。(文:何玉新)

\

台北故宫
\
毛公鼎

 





上一篇收藏江湖之民国往事钩沉

下一篇位高权重、当了两代皇帝的老师,居然是个“剁手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