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故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收藏故事

“新”藏家鲁清汶:从集市收购到画廊收藏的过渡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新”藏家鲁清汶:从集市收购到画廊收藏的过渡
 

        全民收藏的盛世出现了两种群体,其一是执迷不悟的痴迷者,但却屡试不爽;其二是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的“新藏家”,得以成为时代的幸运儿。“新藏家”的出现并不仅仅局限于年龄阶段和进入收藏拍卖圈子的新手,相反更多的是一批对于自己多年的藏品能够快速的进行调整和板块更新,从私人收藏到机构推手,甚至到大众的公共教育,都时刻的在调整,其趋势就是自身未来的系统化,并且能够借助各方资本发力,“新藏家”鲁清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二十多年的时间,从银行的职员到山东收藏界的大佬,不断的调整和取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度,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九十年代初,我买的第一张作品是娄师白的假画,花了八百块钱,但是最后卖了一千二百块钱,还赚了几百块钱”,和鲁清汶第一次的谈话,并没有任何的掩饰,很直白的开始了对话,谈及首次买画的经历,鲁清汶还总是感觉初生牛犊不畏虎,第一次去天津的古玩市场上,仅凭第一感觉就敢下手,从装裱的好坏和画作的好看与否,就断定了要买这张作品,并且以当时三个月的工资买下,回到山东以后,在市场上看到了一模一样的娄师白的这张作品,幸运的是,在青州这样一个字画市场旺盛的城市,一张娄师白的假画很快就被市场消化了,并且还能够在市场上流通。

  这第一次并不算成功的买画经历,虽然闹了一场假画的乌龙事件,让他看到了古玩市场中的种种假象,但是也让他赚到了一笔在当时不少的一桶金。这一次的经历让他知道鉴定的重要性,但是在当时自己根本就不会看画,怎么才能做到少吃药,当时第一想到的就是既然画家都还在世,为什么不能自己登门拜访呢?好在当时在天津美术学院里面的大宿舍,这些老先生都是邻居,并且有些老画家本身就是山东人,就这样带着同乡人和满身心的热血的资本,提画就直接拜访了,有了这些老先生的亲自鉴定,鲁清汶就可以放开手在天津的古玩市场上挑选作品了,每周末的晚上七点一刻钟青州到天津西站的火车上,鲁清汶成了常客。当时在天津的古玩市场上,多是一些银元之类的物件,而老字画是在集市的时候,礼拜六、日在店门口一堆堆的,书法和对联随便挑,不论真假都是120块钱一副对联,当时也的确是淘到了一些好的作品,也练就了眼力。

  “当时孙其峰老先生以及天津的霍春阳先生,我都邀请他们到青州来作画”,在鲁清汶心中,当时就是想让这些老先生到青州来看看,并且能够在此作画,用现在的话讲是“代理”这批老先生在山东的作品售卖, 1994年的时候,霍春阳的四尺整张,八平尺大的白梅精选作品,售价是六百块,到了1995年的时候,霍春阳的作品市场在山东和天津的占有量都多了起来,但是价格还是六百块一张,老先生在年底的时候,还特地给鲁清汶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是:

  “鲁啊,过年了,你也忙,我也忙,我画不出来,你那边的需求量那么大,不行就涨涨价吧,涨到八百行不行?”

  当时鲁清汶在整个山东地区是最早做这种形式的“代理”,直接和画家联络,当时的营销不仅仅是要卖出去,还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去打造出画家的知名度,偶尔举办一些画家的创作现场之类的活动,并且画家一定要亲自来青州,现场绘画和交流,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至今。

  逐步的成熟之后,鲁清汶就开始全职做字画的收藏和经营,1997年,鲁清汶在青州办了一个画店——青州艺泉斋书画社,当时还是以裱画为主,有了自己的大本营之后,马上就迎来了书画社的第一批客人,当时的山东省文物总店副总宋伟,看到画店里有孙奇峰、霍春阳、王学仲等老先生的作品,当即就买了好多作品。和宋伟的这次接触,让鲁清汶看到了艺术品经营的更多思路,以前也从来不知道文物可以这样去经营,鲁清汶说:“当时的文物商店店面里卖的是乱七八糟的工艺品,只有在楼上的贵宾室,只接待外宾,里面都是好作品,包括王雪涛、李苦禅等大家的作品,而且价格都不贵”,当时是苦于没有太多的资金,并没有涉足到这些大家作品的交易中,他还是坚持做当代字画,而在当时,当代字画也的确是不赔的。从做字画的散货到成立自己的画店,鲁清汶更多的精力还是在经营当代字画作品,包括后来的冯远、田黎明、王明明等画家的作品。





上一篇罗磊光收藏展:绽放中国瓷器异彩

下一篇收藏江湖之民国往事钩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