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活 > 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干货#关于古玉鉴赏和收藏,专家何少峰分享了些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干货#关于古玉鉴赏和收藏,专家何少峰分享了些什么

 

湖南文博会古玉知识讲座
为庆祝湖南省文物总店开业四十年、湖南文物(国际)博览会举办八周年,本届文博会将举行国有博物馆文物征集座谈、湖南民间收藏玉器精品展览、古代玉器鉴赏和收藏讲座、文物交流会、文物拍卖会等八大主题活动。本次文博会还有全国各省市文物商店以及海内外古董商600余家单位参展,展品达12万件。湖南省内以及全国各地100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将参会观摩并进行文物征集。
10月13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何少峰作《中国古代玉器鉴赏和收藏》讲座,与湖南的玉器收藏爱好者们分享玉器收藏的要领和心得。
 

 \

何少锋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 

 
浙江金华人。于1993年开始从事古玉研究鉴赏及收藏。著名玉器收藏家。浙江省金华市博物馆名誉顾问,金华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玉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收藏家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品鉴定师评估师。




\

何少峰讲座现场


【玉缘·古玉的鉴赏与收藏】
我要讲的题目是《玉缘·古玉的鉴赏与收藏》。大家知道,玉是山川的精华,也有人称是大地的舍利,所以玉也叫通灵宝玉。在古代,玉器是王的专用品,一块玉器的传承、得失,都有它的传奇色彩。我们不知道哪一块(玉器),就是帝王世家、王侯将相的玉器,在多年之后被我们这些寻常的爱好者与收藏家碰到、遇见或者收藏。所以没有一定的玉缘和积累是不可能的。这次讲座的内容为“玉缘”,我要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识玉、品玉、藏玉。
 

 
第一部分:识玉
 
玉器,石之美者。在汉代之前,就被冠以的定义。在新石器时代,大江南北都普遍适用这一定义。各地的玉材不同,但每个区域最美的石头,称之为玉。


玉与石头的区别
首先谈和田玉的矿物成分、玉的形成环境、籽料与山料的区别。玉是钙镁硅酸盐的一种特殊硅酸盐类(矿物),石则是二氧化硅。
第二种是制作工艺的不同:玉器是统治者对于审美的一种需求,为了标榜与寻常人的不同而产生的。它的制作工艺不同于石器,石器是打制、砸制出来,玉器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磨光、磨润再制作出。
第三,石头是用于物质生活的,用作与切割、砍伐。玉器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而形成的,是为了满足审美及精神需求的。就是私有制形成了,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有个导向,及人文、社会、信仰、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的不同,是玉石有别的核心内容。
下图,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图。包括开料、切玉、制作解玉砂、雕刻、抛光等等。

\

玉器磨制制作流程图


玉的说文解字
“玉”字中甲骨文及金文中,其实是“王”字,其实就是三块玉连在一起。古代帝王引用玉之地位,将“王”与“玉”在概念上相同及转换。
我们来看“国”“宝”两个字,“国”字是围墙围了一个玉,那么有玉被城池围着,才有“国”,而其中的玉,一定是从传国玉玺的概念当中传承下来。“宝”字是宝盖头下有一个玉,家里有玉,才能称为“宝”。所以从文字的传承可以看出,玉的重要性。
另一个“玩”字,玩的甲骨文,左边是“玉”,右边是“元”,“元”有开始的意思,就是从玉开始,它的本意也是首先玩玉。
再看“弄”字,实质上是一个人用手托着一块玉,也就是用双手玩赏一块玉。
所以在中国的古代文字当中,就是一个玉文化的传承。

\

“国”和“宝”字解析
 


玉器史话
我结合自己的观点,将中国古代玉器,简要的分为三个部分;巫时代、王时代、玉时代。
巫时代:从新时期时代——夏代,都属于原始的部落时代。“巫”本意是以舞降神,它是一种神权,巫是通天贯地,他们通过这些玉器,能够把上天的意图转达给百姓。所以我把这个时间段的玉器,涵盖北方洪山、浙江良渚、安徽凌家滩、三峡大溪、太湖崧泽、甘肃齐家、山东龙山及大汶口等,有着共同的文化观念,所以制作出来的玉器相同,甚至亚洲区域的文化群中都能找到相同之处。通过巫师能够接天通地。那么之后,当一个人说了算之后,他就会变成王者。夏商周之后出现的王者,都是通过酋长、氏族部落的首长演变过来的。
巫时代,同时又是玉兵时代。早期中国考古认为,玉器有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那么实际上从我们五千年考古探索下来,在青铜时代时代之前,有一个玉器时代,就把大江南北的玉器都包括进去。
第二个时期是王时代:商——汉朝。王,是大巫的意思。王通三界、贯族权。”通三界“怎么表现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了一幅举世闻名的帛画,就有天、人、地三界,王便能通三界。
像商朝,一个妇好墓就出图755件玉器。商纣王,火燎玉器有四千件,已经进入王管制玉器的时代。而且”王“是半月形的,斧钺字型,象征着权利。王时代都是称王称霸的时代,玉器出现了几何形;春秋之后开始提倡玉德;汉代出现对玉器的迷信。
第三个时期是玉时代:隋唐——明清。从隋代开始,科举制度的发展、阀门制度的打破,使这些阶层能用到玉。虽然隋唐时期,带板的规格非常高,还是被贵族统治。
到了北宋、五代,玉器已经普及到民间。在北宋,甚至出现了仿古玉,杭州七宝社买卖玉器,还有著名的收藏家。到了清代,乾隆爱玉,包括赵汝珍古玩指南:凡京中之中上等社会人物,无不腰缠累累,叮叮当当,居则以玉伟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表示富厚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

 
第二部分:品玉——文化、品德、价值、寓意
 
“古玉之文化”
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没有一种文化载体能像玉一样坚实,一直传承,没有消亡。从八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而在商周、战汉、宋代、清代,分别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四大高峰。统治者的偏好、历代贵族的推动、民众祈求幸福的愿望,把中国玉文化从未间断的,一直推动着,延续下去。包括这次精品展上有玉琮、玉玦,让你了解五千年前,人们是怎么戴耳饰、怎么通天接地的。

\

古玉之呈现


“古玉之品德”
孔子的十一德,管子的九德,许慎的五德。什么是“玉德”呢,我觉得玩玉的人确实要像玉一样的品德去体现。
我记得在1995、1996年左右,我已经开始玩玉两三年了,然后有个同学跟我一起逛市场,当时他花了一两百元钱,当时也不少了。他说这块白玉非常之白,非常之好,非常之润,给我看。我看了之后,看到里面有毛毛的东西,就跟他说那是料,料就是指玻璃烧制的玻璃器。但他始终不相信。接着我跟他说,是料的话它的缺口是玻璃口的,和田玉的缺口是渣子口。当时刚开始学玉,都有一种好胜心,希望得到印证。我那个朋友他性情也比较刚烈,就拿东西敲,把边上敲了一个缺口,里面确实是玻璃缺口。之后他跟我说,就把那快“玉”砸掉了,从此不再买玉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当时我们对玉德的体会还不够,他是非常想参与古文化,喜欢玉文化的人。可能当时的一些做法,让他失去了通往古代文化的一个载体的权利。当时就没有顾虑到这种“德”。就是孔子所说的“品格。”
玉器没有所谓的对错,就是你传递信息的过程可能就有对错。
就像去医院就诊的人,其实跟拿玉给你看,是一样的心理。医生给他检查、拍片,其实这里有两个心理,第一看你片的人,技术也不一定到位;第二,技术到位的,他的品格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果医生看到片子,说你哪里有阴影,只有三个月时间了。其实病人已经感觉到有不对,他很认真的来请教你,你告诉他三个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最终这个人真的没超过三个月。
这折射到玩玉的过程中,不仅牵涉到他的面子、人格、亏损等等,让我想起几千年前,孔子所说的玉德。当时是作为一种信仰,现在则应该当做一种处事的标准。


“古玉之价值”
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和氏璧的故事。后来这个玉被雕成传国玉玺。通过这个我想讲两个概念。一、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鼎玉龟符”,鼎,国之重器也。这里的“玉”,指的是从传国玉玺开始的玉,一旦进入这个范畴,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从秦皇宫的烧毁,到刘邦的建制,到王莽的夺印,到汉唐的传承,销毁。这个不是钱可以衡量的。据说是用和氏璧而作。
通过文献资料,我认为和氏璧当时是一块完整的原料。能让两个国家鉴赏,整个玉璧直径不会超过30公分的,目前所见当时大部分汉代玉璧直径是30公分,那它的厚度是可以预估的。那反观现在的皇后之玺,至少也要2公分的台。当然这个留给史学家去研究。但我个人观点认为和氏璧应该是块原料,后来再经过雕琢的。半年前,在微信上广为流传一个关于玉器价值的内容。有好事的人,认为和氏璧在当时,价值相当于15个城池。一个城池推算出为4.35亿,当时秦始皇拿15个城池换,可想而知,当时对和氏璧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
另有孟子游说齐宣王曾说“仅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要用到万镒。赵王封苏秦为国相,一次就调给苏秦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西周恭王时期卫盉铭文记载:矩伯从人,用皇室玉璋换得千田,用玉琥换得三百田。乾隆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一古玉簪,如画笔之筒,上白下红,有人出价900金,不肯售。南北朝白玉鲜卑头铭文:庚年,御府造白玉衮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工七百。明代陆子冈:州人陆子冈,刀刻玉擅绝,今所造玉簪价一枝值56金。当时的价格就相当高。

\\

文献考论之古玉价格与价值

\

鲜卑头之记载

\

南北朝白玉鲜卑头


“古玉之寓意” 比如玉器上雕刻了马上面有个猴子,寓意马上封侯。这是明清玉器表现出来的,非常直白。

\

明清古玉之寓意
 

 
第三部分:藏玉
 
“鉴赏”鉴赏跟鉴定是两回事。鉴定是针对这件东西真不真、对不对。鉴赏则是这件东西好不好。初期接触的时候,我们是鉴定玉器的真不真,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上升到审美情趣了。中国有句话叫“美人如玉”,通过美人和玉的对照来理解。通过玉质、造型、工纹、品相、内涵,相对于美女的肤质、身材、开脸、外观、气质五点。

\

美女与玉
 
对比这两件春水,上面那件是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上面的玉质很好,晶莹剔透,比例非常棒,下面那块就偏细长;上面在海东青捕鱼时的真实性非常棒,下面就只能作为摆设;上面那块有海东青,是有文化含量的,下面是没有海东青的。我记得在古玩城,2000年前,一对品质好的春山秋水就要30万,那时候一块玉牌几千、一万的已经是很好的。这就是文化体现出来的价值。

 

两件春水的比较


“鉴定”材质、工艺、造型、纹饰、包浆、用痕。最终看的是气,气息。
刚开始,先看特征,最终看气息,是通过多年的积累,对东西了解到骨髓里。1995年左右,我和朋友去苏州看人家琢玉,是用金刚砂的,怎么样也刻不好那条曲线,太难了。通过了解玉器雕刻的工艺更好的了解玉器。
我是因为收藏玉,而去了解工艺,去临帖。比如一块玉牌,材质、题材都很好,但是上面的字,却像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一样,很疲软,这样一看,肯定就不对了。

\

玉器鉴别
 
我去震旦博物馆,那个牛的气势,一看就不是宋代做出来的,那个牛就像要把你吃掉的气势,一看就是汉代的。宋代的内敛和汉代的气势是不一样的,那体现到玉雕上也就不一样。

\\

汉玉牛震旦博物馆藏


“收藏方法”:这么多年,我在收藏方面,也影响了一部分朋友。
我建议他们首先循序渐进,不管你的经济实力有多大,不管你想多快就成为收藏家,想一步登天。但首先你得有一个基础,由明清小件,或者标本件慢慢进入系统的收藏。跟一些朋友交流,他们想一下子成为大藏家,也可以,但是会容易出错,做的决定越大,出现的错误也就越大。有的人想从高古玉直接入手,当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同,也是可以。但从玉器的鉴赏来说,从它的刀法、沱工等,应该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左边这件玉器是我早年买的佛像,我在2000年前给自己三个收藏设定,玉牌、佛像、中古玉。这件佛像属于中低水平的收藏,是我早年的收藏。慢慢通过积累,就会追求圆雕、玉质、沁色等等更高水准的佛像。是循序渐进的。

\

早年购买的玉佛像与近期购买的玉佛像
 
专题式收藏,我有两个朋友在收藏扳指,上海一个,义乌一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扳指从商代开始到清代,没间断过,能见到历史。他们都收了几百个扳指,从中看到古玉的文化,古玉的题材。在形成系列的时候,就有集聚效应。

\\\

玉扳指系列上海藏家私人收藏
 
我还有个朋友在收藏龙钩,从早期5000元开始买,到后来8000元,50000元一个,大概收藏了四五百个龙钩。其实平均下来,一个一万以内,但之后别人整体给它评估,评估了1500万的估值。从系列,容易进入整个玉器脉络,反过来看时代特征,线条都是一样的。


同时期年代收藏。我处于江浙一带,属于南方。也有在辽宁处于北方的。但我们都主要收藏中古玉。无论在南方或北方,对于同一收藏时期,南宋而言,我们的收藏内容是一样的。


精品代表式收藏。可以收藏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比如我收藏扳指,有的扳指字非常多,有的沁色非常漂亮。也可以收藏各个年代中,有代表性,红山文化的龙、良渚文化的玉琮、战汉的辟邪、唐宋的带板和飞天。你可以去收藏各个年代有代表性的,或者有特定意义、文化背景的玉器。
这件是2011年保利拍卖时购买的,当时是山水堂玉器拍卖,这尊神农大帝,它潜在的文化含义,炎帝神农,有强烈的文化背景,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器型的特殊,所以收了这件玉器。

\\

北宋“张宣造”白玉炎帝神农座像
 
上面任何一个收藏方法都可行,还是不能急躁,就像瓜熟蒂落一样,有了积累,自然还有收货。同时学习和用人要结合,如果能自己悬梁苦读的学习,最好。有的收藏家有管理思路,看好人,用好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此,引用台北故宫的研究员邓淑萍在收购玉器的一篇文章。补馆藏不足,不愿国宝流失,特殊意义和代表,同类系统性的收藏,明显工艺特征和痕迹。当时我看这篇文章,对我的收藏观和价值观是造成影响的,我觉得非常对。


“收藏心态”:戒躁戒骄,欲速则不达。总觉得自己少一件好的。收藏要讲究缘分和因果。
左边是我20年前收的,是伽罗洛神鸟,早年拥有,又失去,然后反复研究,之后得到一件相似的,这是一种因果。这也就是玉缘。

\

早期失之交臂的伽罗洛神鸟与之后购入的伽罗洛神鸟


后来我有孩子,我给他取名何阗玉,包括我的包括微信、雅昌等很多地方的登录名,也是何阗玉。我改不了自己的名字,只能给我的孩子取名何阗玉,我实在太爱和田玉了。收藏在改变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


“收藏观念”:首德而次福,买一堑长一智,价格与价值结合,精品意识的提升,点和面综合考虑,收藏完善价值观。
首先看玉质,再看颜色。不论白玉、黄玉、青玉,本质上是温润的,是好的,就是好的。沁色如何衡量,沁色是增加这个玉器的美感,就是好的。
不要在同一个器型、同一个产品上跌倒两次。买错了就总结,再学习,跟上时代变化。
玉器收藏,容易无形中被人牵着鼻子走。很多时候,作为收藏的人,一定要理智,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从认知和认识。
在对玉精品的购买上,你认定的是精品,是不是顶级唯一的,认定的时候是不是干。这么多年,大部分的人,后悔的是当年没干的事。很多机会出现的时候,没干,30年后就会后悔。
跨门类研究,在研究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过石刻、木刻等其他门类相结合,跨行业收藏,至少放在工艺美术类去了解,可以拓宽自己对玉器的认知。

收藏是完善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了我学习、思考的习惯,同时提高了我的审美情趣。收藏是一种保护和传承,我们在尽着自己的能力在收藏玉器,与传承玉文化。

\





上一篇文甡:观赏石鉴评中的自然要素——景观石

下一篇残碑断碣搜秋坟——朱彝尊山西与山东访碑概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