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黄宾虹是个危险的大陷阱,他的艺术是垃圾桶,害了几代人!
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曾在一次对话中谈到:
此番言论一出,在艺术界引发了不小震动。然而黄宾虹是一座高峰,黄宾虹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经典,这在学术界早有定论,毋庸置疑。且不管争论的始作俑者是何用意,争论并非无益,毕竟该言论已经引发了一场有关黄宾虹的新讨论,必将触发艺术界对这位艺术巨匠以及巨作的新认识。
黄宾虹一生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九上黄山、五游九华、四登泰岳、登峨眉、游青城、走四川、历长江三峡、登巫山十二峰。饱览群山、胸有成竹注重实地写生,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思想被黄宾虹再次验证。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和变化历程。而黄宾虹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最后一位古典的现代山水画家,他是传统的总结和延续,又开启一代新风格、新面貌,将中国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高峰,成为一代宗师。由画法之变,到风格的形成,他提出了“内美静中参”的绘画思想。
黄宾虹常言:“前清道咸金石学盛,绘画成为复兴。”古文字发展至今,黄宾虹以他丰富渊博的金石学与史学修养引入到绘画中,并以此对画道进行正本清源、求新求变。金是指钟、铎、鼎、鬲等铜器;石是指碑碣、墓志、造像等刻石瓦当。
黄宾虹认为:“上古奇字,书与画合,必先有画,而后有书。上古之画,不可谓非上古之书也。”从而说明了绘画与书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黄宾虹用实事证明了“道咸画学中兴”笔法和画法的问题。不仅使画界、书法界多有振拔,还促使文人画家注重金石文字,并从中寻找笔法的正轨,重振日渐低靡的文人写意画。黄宾虹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以实践实用为主线,将绘画的可再生植株扎根于书法的土壤之中。
黄宾虹尤其注意的是笔线点画的势态、方向感、运动感,其用笔所体现的一气呵成,笔笔相生、笔笔相应的内在气机。也是他山水画获得峥嵘、刚健、雄伟的金石气象的关键所在。黄宾虹“五笔七墨”的运用,打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固定模式。
黄宾虹对传统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禅学思想能举一反三。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把笔墨发挥到了极致,拓宽了“以书入画”的写意性的笔法表现,突出了物化笔墨结构的“内美”。
黄宾虹把一生奉献给了艺术,创作习画八十余年。早期师法传统,皴法疏简、笔墨秀逸;中年的时候深受新安画派的影响,风格有所转变;晚年的时候多临习宋元时期的绘画,例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倪瓒的《渔庄秋霁图》。
“黑宾虹”是黄宾虹代表作的审美特色,是他晚年所追求的山水气象。他用浓墨、焦墨、宿墨、淡墨、积墨等各种笔法相互转化,加了又加,点了又点,积了又积达到自己满意为止。
黄宾虹先生酷爱艺术,主张绘画艺术源于生活。他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很深的感情,曾赞许道:“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把这种感情融于笔墨跃然纸上。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胸有成竹”。祖国山河的深沉、凝重、雄厚、古拙在他的笔下展现出了灵性。
黄宾虹提出笔墨“内美静中参”,抒写了笔墨浑厚华滋的民族性。宾虹精神也就是不断体悟的精神,他用笔用墨的很多妙处也正是他参悟笔法、墨法的结果,这也是其用笔用墨的成功之处。
上一篇: 苏浩邱吉:1911年罗振玉旧藏书画售入日本始末及其影响
下一篇: 单国霖:书画鉴定中争议与论辩之意义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