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纵览

历史文化经典的主要特征和当下价值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历史文化经典的主要特征和当下价值

\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成长的精神纽带,是助推一个国家勃兴繁盛的精神动力,历史文化经典则是一个民族在成长演化中淬炼熔铸的人文锋旌,是一个国家在进步发展中磨砺锻塑的精神粹质。从科学意义上讲,历史文化经典是指文化领域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和主导性的万世不衰之作,是那些历经岁月淘洗和历史筛选始终处于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中枢与顶端的完美著述,《辞海》将经典解释为“一定时代、一定阶级认为最重要的、具有指导作用的著作”。对于一个富于振兴梦想、秉持变革追求、律动发展活力、勇于开拓创新的民族来说,历史文化经典永远都是其人文内曜、精神引擎和思想驱动,永远都是其存续、赓延和演进的启动器和动力源,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文化经典、扬厉经典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前置条件和逻辑起点。
作为思想旌幡、精神砥石和智慧源头,历史文化经典为古今中外历朝历代所眷注所倡领所推崇,诸多古圣文宗曾对历史文化经典做过精彩描述和精辟界定: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里写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法国十九世纪文学批评家圣伯夫在《文学肖像》一书中认为:“经典必须能丰富人的头脑和精神,使人接近道德的真理,其表现形式宏大精美,既独特又具普遍性,可以为任何时代的人所欣赏。”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主张:“经典超越了时代和趣味之起伏变化,体现出审美经验的共时性。”美国现代作家马克·吐温在《格兰特回忆录》中以调侃口吻对文化经典做出如下描述:“人人都挂在嘴边,却谁也不去读的书,那就是经典。”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古典与现代散文》一书中指出 “假如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词,它能最充分地表现我们说的经典的含义,那就是成熟。”的确,成熟、经时、耐久、不朽是历史文化经典的重要标配,也是历史文化经典之所以成为传世文本的关键依据。举凡历史文化经典大都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深邃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性,递嬗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人类文明的精华,并因此而成为涵融和积储世界文化的质点与亮点,斑斓多姿的世界文化因文化经典的存在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璀璨靓丽。
作为植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反映时代精神的历史文化经典,其性质、功能和价值与普通文化著述迥然有别,一般情况下呈现三方面特征:一是就本体而言,历史文化经典既是原创文本与精到阐释的结合体,又是原创者与阐释者文本互动的逻辑产物,换言之,历史文化经典是写作主体以主流世界观价值观为统摄所进行的独特精神创造,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厚重历史底蕴的深度抉发,是对一个民族一个群落卓异文化风貌的充分展现,是对人类精神境遇一些根本性问题的深刻揭示。二是就存在形态而言,历史文化经典葆有开放性、多元性和超越性等基本属性,是大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相统一、意识与无意识相融汇、理性与感性相贯通的结晶,正是这种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赋予历史文化经典以广泛影响力和深远生命力,使其成为耀眼的精神标识和恒久的文化徽标,存留并铭刻在人们记忆内里和灵魂深处。三是就价值定位而言,历史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思维思想、价值理念、语言文字和审美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主要表征,其思想意蕴和美学意义远远超出个体认知,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上升为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也就是说历史文化经典包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直接的思想启悟和审美经验,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抵达包含思想启悟和审美经验在内的精神腹地。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曾写到“干戈不动远人服,一纸贤于百万师,”这是对历史文化经典价值的形象描摹和生动描绘。文化发生学原理表明,历史文化经典的题旨内蕴尽管体现为非物质性、非形态化,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润物无声的功能,的确是一般文化著述无可比拟和难以取代的。在“快餐文化”盛行和“屏阅读”风靡的当下,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经典已是势之所趋和当务之急。从现实层面和战略角度考虑,笔者认为历史文化经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经典有助于提升国民人文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文素养是指人们通过研读文化知识将其内化为人的一种高雅气质和审美修养,它是一种发轫于文化自觉意识的思想品质和思维方式,如审美情趣、思路视野、思想观念等等。作为社会的主体与核心,人是文化的承载者和文明的创造者,人的素养直接决定着文化的兴盛和文明的昌达。而文化经典是民族前行的情感记录,是历史演绎的文化坐标,是社会发展的智能刻度,不仅蕴含着先哲的聪慧与睿智,而且闪烁着理性的辉焯与光芒;不仅有助于人们“启智”“正德”,而且有助于人们“修身”“雅行”,可以说文化经典是人文素养的酵母和温床,阅读文化经典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的不二选择。社会成员只有珍视、研习和探究文化经典,系统掌握和准确把握文化经典的思想主旨、基本要义、文本风格、作者经历、成书背景和表达方式,做到执本而不走形、释义而不逾距、慕新而不鹜怪、趋势而不媚俗,最大限度地从文化经典中摄取精神养分和吸收美学能量,以文化经典悟脑启智,用文化经典润心悦神,唯其如此,才能以文化经典滋养社会主体,才能以文化经典促动国民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其次,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经典有助于传承人类文明。没有历史文化经典的民族是虚空的,遗忘历史文化经典的国度是荒芜的。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延续、流布至今,不仅因为文明本身呈具内在的严谨性、自洽性、共在性、民族性、包容性、接续性等基本特性,而且还由于文明具有独特的演进规律、更替逻辑和承袭途径。作为文化之母和文明之基的历史文化经典,大都是集中反映某一时代或某一时段历史人文风貌和审美气象的优秀典籍,大抵都是阐释历史法则、涵寓生活本质、描摹时代风貌、表现人情事理的经世之作,可以说历史文化经典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历史之“神”、时代之“韵”的重要载体,是最具典型性、代表性、持久性和超时空性的文化介质,是承载和传递人类文明的主要路径。所以,阅读历史文化经典就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筋络的疏通和对一个民族文化血脉的接续,就是对人类社会文明香火的传递和撒播,换言之,如果无人阅读历史文化经典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散和人类文明的枯萎,如果无人诵读历史文化经典就表明文化的根基在松动、文明的堤坝在垮塌。社会成员只有秉持一种崇尚文化敬畏文明的虔诚心理,积极捍卫历史文化经典的神圣、高洁和纯正,自觉把历史文化经典视为珍宝奉为圭臬,将对历史文化经典的理解和对文化使命的践行有机融汇,博稽通考、洞幽烛微、弘理崇义、求训致用,力求从历史文化经典中提炼出现代人文精神,形成具有洞察力和穿透力、引导性和启示性的“原创性”成果,不断为扬厉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土壤,逐步为传承人类社会文明夯实根基。
第三、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经典有助于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远悠长、博大深湛,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全体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尽管传统不是落后、僵化和保守的代名词,但传统文化也需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行之久远,即通过不断拓展内涵与外延,努力激扬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作为思想炬焰、精神徽帜和智慧渊薮,历史文化经典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脉、根蒂和本源,也是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材质和基本要素,这就意味着只有深研细读历史文化经典,才能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质素新的维度,换言之,如果疏远甚至拒斥历史文化经典,或把历史文化经典作为只收藏不诵读的观瞻文物,国人的精神界域就会静默空虚,国人的性情心智就会堵塞淤滞,国人的人文根基就会折断干枯,久之传统文化的特有功效就无法显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独特价值也难以彰显。唯有激发社会成员属意和审读历史文化经典,引导他们拒绝和摒弃历史文化经典“工具理性”的实用功效,坚持读思并举、学用结合、以中化外、以技赋体,颐情志于历史文化经典,漱历史文化经典以芳润,着力阐发其思想、延展其义理、提炼其精粹、活化其形式,才能在固本中赋予传统文化以驭动和新变,才能在守正中实现中华文化的创新与演进。(作者:刘金祥)
 





上一篇林霄: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魏公)考

下一篇徐胜男| 早期道教造像艺术再探究——以北朝造像碑为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