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2018艺术市场反映出的买家口味
▲资料来源:UBS Investor Watch Pulse
此外,今年,网络的运用在藏家中更为普遍。有63%的藏家表示参与过网上竞拍;60%的藏家在看过艺术品后选择在网上购买,而58%的藏家在没有看过作品前就在网上购买。此外,社交媒体成为了很多藏家发掘艺术品和艺术家的重要渠道。超过半数的收藏家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艺术家并且会考虑购买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艺术作品。
▲2018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豪瑟沃斯画廊的画廊主伊万·沃斯(Iwan Wirth)表示:“在过去的10年内,香港的艺术品市场——甚至整个亚洲的成长都非常惊人。特别是在过去这几年,来自这个地区收藏家贡献的销售额同比2013年已经增长了一倍,而现在中国收藏家贡献的销售额占比12%。”
▲威廉·德·库宁抽象绘画《无题XII》
当然,也有一些大画廊主对“超级画廊”的商业化嗤之以鼻,坚持不断推动新人和培养新藏家的“画廊理想”。但是无论是超级画廊还是大画廊,都认为拍卖市场高价频出使他们处于被动的局面:多数画廊主依靠私洽或者拍卖渠道销售市场中热门的艺术家精品,以获得尽可能高的交易利润;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今年艺术博览会上明显缺乏重量级作品的“常态”。很多大画廊主,也将这样的现象归咎于艺博会“优质买家缺席”现象,尤其是过去高价购买艺术品的美国藏家的“流失”,同样比利时藏家、意大利藏家以及荷兰的专业阶层买家等的购买力也明显下降。因此2018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即便也卖出了一些天价作品,但是总销售额下降了数百万美元,售价超过1000万美元的作品少之又少。
▲香港巴塞尔David Zwirner画廊展区
此外,一级市场中的艺术家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大,这主要由于藏家的品味总是集中于几位固定的艺术家身上,很多艺术家都不在他们的收藏名单之上。例如,Gray画廊一直致力于几位女权主义艺术家的推广,但是画廊负责人面对销售不利的现实也不得不承认“要想打开他们的市场仍然有一段路要走。”著名的画廊主Luxembourg和Dayan则都注意到艺术品交易的速度正在逐步放缓。Amalia Dayan说:“有很多人前来就作品与我们交流,这是很好的,然而艺术品并没有以前那么抢手了。人们对艺术品交易似乎已经疲乏了,他们往往会考虑多种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
▲周春芽《中国风景》
拍卖行为了应对买家口味的独特,不断的往上去挖掘拍品,从早期的明清绘画,到前两年大热的宋元绘画,再到今春拍卖的唐画的尝试等。然而对于这样的尝试,买家显然是谨慎更谨慎。这种谨慎首先表现在对于作品年代的断定上,拍卖行虽然也邀请行业内的研究学者和专家举办研讨会,试图论证,但买家显然也做了更多的功课,他们会根据智囊团的建议,随时调整自己的竞拍。
▲格哈德·里希特《抽象画》
而最令人惊喜的还有3位黑人艺术家均刷新纪录,彰显了黑人艺术持续发酵的热度。在2017年创下巴斯奎特拍卖纪录后,近几季纽约苏富比每场重要晚拍都少不了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大型作品,虽然成绩喜忧参半,但本季苏富比依然延续了这一规律,上拍了6件巴斯奎特拍品,并全部带有第三方担保。其中,包括一件估价超2500万美元的《无题(炸鸡)》。
▲尚·米榭·巴斯基亚《无题(炸鸡)》
同场刷新纪录的黑人艺术家还包括亨利·泰勒(Henry Taylor),他的作品《我会使你着迷》以97.5万美元成交,远超拍前15-25万美元的估价。另一黑人艺术家杰克·惠腾(JACK WHITTEN)《古代宗师I》以223.5万美元成交,同样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
▲杰克·惠腾《古代宗师I》
而对于我国本土的藏家口味,墨斋画廊总监雷澄泉(Chris Reynolds)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目光瞄准中国,并制定开拓中国市场的策略,我们可以看到在此驻足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和博物馆总监与日俱增。而近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大量中国大陆藏家的涌入,他们同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到资深藏家的水准。我们最近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曾经一度涉猎国外艺术品的中国大陆藏家现在可以说是回归故乡了——他们更多地将中国艺术纳入自己的收藏范围。”
▲ 赵无极《1985年6月至10月》,成交价:5.1亿港元
新藏家的涌入
▲李可染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
新买家的大胆出手为艺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意味着新藏家从出手中低端的拍品到竞拍亿元拍品的成长,同时,新面孔的出现也让长久观望的藏家群体加入到高价拍品争夺战中。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
以下是目前艺术市场中最具代表的三类新藏家:
▲培根三联画《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John Edwards》
▲购入者:台湾十大富商之一的国巨公司董事长陈泰铭
最后一类可能拥有最强大和最深远的潜力,他们介乎超级收藏家和新生艺术赞助人之间。这个群体仍在形成当中——他们不仅花钱购买艺术品和建立私人博物馆,而且也热衷于对本地和国际艺术界施加影响,或是通过合作,或是通过展览,或是通过捐赠。郑志刚(AdrianCheng)是这种潮流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出生于香港,在美国接受教育。他是新世界发展公司(NewWorldDevelopment)的执行董事,K11艺术基金会(K11ArtFoundation)的创始人,以及数家国际性博物馆的理事会成员,其中包括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和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Pompidou)。郑志刚今年还未满35岁,却已经是数家知名机构的合作伙伴,比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东京宫(PalaisdeTokyo)以及军械库画展(ArmoryShow),还有更多博物馆也在关注他。他对中国其他青年领袖来说是一种启示,后者可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跟随郑志刚的脚步成为重要的艺术赞助人,并走出亚洲到达更远的地方。▲左起:ART021创始人应青蓝,MoMA PS1馆长兼MoMA首席策展人Klaus Biesenbach,KAF创办人及名誉主席郑志刚,ART021创始人周大为
上一篇: 博物馆是如何从私人收藏发展到现代机构的
下一篇: 旧时光老照片—民国时的才子与佳人夫妻合照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