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 “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行以5.54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出,不仅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而且创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10月7日,“清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苏富比以2.21亿元人民币成交;同日,“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也在香港苏富比以1.23亿元人民币成交。瓷器天价的诞生及连连过亿,引发了社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瓷器是否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粉彩瓷是否会继续创造天价,作为御用瓷器的清代珐琅彩瓷是否会成为继粉彩瓷之后的又一个天价缔造者?
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RMB 554,132,400 伦敦Bainbridges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曾作为清代瓷器的两朵奇葩,在瓷器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成为如今拍卖场上买家追逐的市场热点。
粉彩瓷器,亿元时代的来临
粉彩瓷又称“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雍正时期发展成熟,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瓷器虽然不像御制瓷珐琅彩瓷一样工序繁杂和用料讲究、昂贵,但同作为重要的瓷器品类,仍备受藏家喜爱。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2010年粉彩瓷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额迅速扩张,分别为4482件、3036件与13.48亿元。成交总额创历史最高纪录,比2009年粉彩瓷总成交额增加了9.42亿元人民币。高价拍品方面,截止2010年12月31日,千万级以上的拍品共有件,除了“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在亿元以上,其他拍品均在亿元以下。5000万至1亿元价格区间的作品数量共有4件,“清乾隆 粉红地「锦上添花」粉彩通景「山水庭廓」图双耳撇口瓶 (一对)” 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以8661.91万元人民币成交;1000万元—5000万元区间的作品,共有48件,其中,“清乾隆 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成交价为4690.4万元人民币。另外,500万—1000万元的作品,共有80件,100万-500万的作品,有370件。
粉彩瓷拍卖TOP10
数据来源: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为2011年3月2日。
清代粉彩,尤其是清雍正和乾隆两朝的粉彩瓷器,一直是粉彩瓷拍卖市场上的高价引领者,数千万天价的拍卖纪录往往集中在这两朝的粉彩珍品上。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粉彩瓷器拍卖前100名中,乾隆粉彩占有59席,雍正粉彩占27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时期的粉彩瓷在制作工艺等方面更为成熟。雍正时期的粉彩瓷,无论造型、彩绘技法还是纹饰,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堪称粉彩瓷器的代表作,但由于雍正在位时间较短,这一时期粉彩瓷存世比较少。乾隆粉彩瓷器传世品非常多,与雍正粉彩相比缺少了些文气,但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富贵艳丽,符合盛世情怀,一经推出,也是众人瞩目。以“清乾隆 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为例,清乾隆年代官窑花瓶,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该拍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与昂贵的清代粉彩瓷相比,民国粉彩瓷精品价格也一直在上升,受到很多收藏者的钟爱。这时期的作品比不上明清瓷更具文物价值,但其中一些绘制精美、做工精细的粉彩瓷器还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的。如2007年“民国 粉彩开框人物瓶”在上海敬华拍卖以374万元成交;2010年“民国 邓碧珊作粉彩鱼藻纹挂屏 (一组四件)”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以270万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拍卖上海崇源拍卖会上,王锡良2009年作“粉彩‘黄山四千仞’瓷板”以782万元高价成交,创造了我国当代艺术瓷器拍卖的新纪录。可见现代粉彩瓷在收藏前景上有了越来越高的价值,由于大多数的当代艺术瓷器所面临的真假风险很小,只要在合适的价位介入,稍加时日,也可获得不菲的收益。
珐琅彩瓷,下一个瓷器高价?
与粉彩瓷有所不同,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珐琅彩胎体主要有铜胎、银胎、料胎和瓷胎),曾作为皇家的御用瓷器,虽备受后世藏家推崇,但由于存世量稀少等因素,这一品类的上拍量很少,历年总计在千件左右。其中,最高价拍品为香港佳士得于2006年11月28日上拍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成交价为1.57亿元人民币,高出估价七千多万港元,创造了目前珐琅彩瓷的世界拍卖纪录,也成为当时清瓷器的最高价。该瓷器直径11.3厘米,高5.7厘米,造型秀美,白釉温润,胎骨薄如蛋壳,器型均匀规整,胎釉结合紧密;碗外壁上的绘画采用中国传统的没骨画法通景绘杏花、杨柳、春燕,绘工一流,运笔娴熟,色彩的搭配浓淡相宜,另一侧并配有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诗首押“佳丽”朱文印,诗尾押“先春”“旭映”两方朱文印,此品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绝美艺术品。并且碗底有双方框“乾隆年制”蓝料款。该瓷器曾先后被美国、英国的数位知名藏家收藏,1971年7月曾现身于伦敦苏富比的拍场,后流入香港藏家戴福保之手;1985年5月21日香港苏富比戴福保收藏专场,当时名称为“乾隆珐琅彩花鸟纹题诗碗”,估价为70万至100万港元,被著名收藏家张宗宪以110万港元收入囊中。历经21年,该瓷器增值了130余倍,精品珐琅彩瓷的市场行情迅速攀升。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成交价RMB 157,372,800 HK佳士得
中国最早的珐琅彩器最早为明代景泰年间烧成的铜胎珐琅器,即“景泰蓝”。珐琅彩瓷最早出现在清康熙时期,盛行于清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即用珐琅质彩料描绘装饰的瓷器。其制作工序有别于其他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最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这种一器需经两地制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创举。珐琅彩瓷由于每件珐琅器都单独绘画,其大都为单件作品,没有相同的两件珐琅彩;存世量更少,由于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花费时间长等原因。再加上其高贵的身份,其成为瓷器中精华,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画珐琅艺术的中西合璧之作,也为此成为拍卖场上的宠儿。
早在20世纪80年代,珐琅彩瓷便出现在国内拍卖场中。之后随着人们对清代瓷器的研究与重视,作为清代瓷器杰出代表的珐琅彩瓷逐渐被人们所青睐,其市场行情也迅速走俏,高价倍出。曾在1989年,珐琅彩瓷精品佳作就已突破千万元大关。此年11月14日,“清雍正 珐琅彩花鸟纹题诗杯”在香港苏富比以高出估价4倍多的价格——1650万港元拍出。20世纪90年代后,珐琅彩瓷的上拍量和拍卖价格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12月31日,过百万的珐琅彩瓷共有63件。其中,过亿的作品共有3件,除“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之外,“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于2010年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中以1.23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在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以1.22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首件过亿的珐琅彩瓷。5000万—1亿元价格区间的作品共有1件,为2007年8月20日中贸圣佳上拍的“清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成交价为8400万元人民币,创目前内地珐琅彩瓷的最高拍卖纪录。该作品原清宫内务府三院卿庆宽家旧藏,高13.8厘米,造型别致,小巧玲珑,形体秀美。胎质洁白细腻,胎壁极薄,似脱胎之器;外壁上诗、书、画、印融合为一体,器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宋椠体款,外加双方框。1000万—5000万元价格区间的作品,共计9件,其中,“清雍正 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在香港佳士得以3447.56万元人民币成交。500万—1000万元区间的作品共9件,“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花卉纹‘萱寿延龄’图碗”在2007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拍以838.4万元成交;100万—500万的作品,共41件。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搥瓶 RMB 122,796,180 HK苏富比
珐琅彩瓷拍卖TOP10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时间截止2011年3月2日。
目前,珐琅彩瓷在拍卖场上占据了重要的价格优势,但与清粉彩瓷的高价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作为同属清代新兴的低温彩釉制品,而作为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瓷的制作工艺较粉彩瓷更为繁复,用料更为精细和名贵,其精品市场价位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如今瓷器市场价位迅速提升的大潮下,集艺术性、收藏性、投资性和珍稀性等于一体的精品珐琅彩瓷的价位将进一步抬升,将成为瓷器中另一高价的引领者,中低端珐琅彩瓷价位也将随之有一定的提升。
此外,通过对粉彩瓷和珐琅彩瓷拍卖市场的分析得知,香港是此两品类高价的诞生地。例如珐琅彩瓷拍卖TOP10中,7件产生自香港;粉彩瓷拍卖TOP10中,8件来自香港。香港地区在瓷杂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源于香港多年的积累及良好的市场传统,香港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交易中心,有着广泛的海内外藏家资源和客户资源,并在精品瓷杂拍卖方面占据了重要优势;另一方面,该地区相对宽松的文物保护政策和关税政策,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尽管内地在这两品类拍卖方面目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随着内地经济和拍卖市场的迅速发展,拍卖行对这一方面的开拓和内地藏家队伍的壮大,以及内地鉴赏家的培养,珐琅彩瓷和粉彩瓷在内地的拍卖市场将进一步加强。
粉彩瓷和珐琅彩瓷市场价位的提升,不仅会诱使一部分精品佳作进入市场,推动这一市场的繁荣发展;同时,也会导致一些仿品和赝品涌入这一市场,买家需警惕收藏投资背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