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陶瓷与艺术

瓷器中的动物形烛台


作者:绿宝石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我国用烛照明的历史十分悠久。《楚辞》:“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战国秦汉时已有各式精致的铜烛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制瓷 业的发展,开始用瓷烛台。瓷烛台中,借用动物的造型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从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来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狮形烛台、羊型烛台和骑兽俑烛台等。唐代烛台仍以陶瓷材质为主流。

1973年镇江丹徒县华墅公社西晋墓出土的越窑青釉狮形烛台(图1),高9.3厘米,长12.5厘米。张口,露齿,垂须,四肢伏地,长尾,背部有管状插孔。背部刻划鬃毛,腹两侧刻划卷毛纹。胎浅灰色,全器施釉,釉层均匀,釉色滋润,透明度高。狮形烛台过去定为“水注”,认为是盛水的文具。1993年南京上湖孙吴墓出土一件狮形烛台,在插管内尚存一截白蜡;1975年绍兴县上游公社长红大队黄公山出土一件南朝时期的狮形烛台,狮首向左上方回顾,尾巴上竖,四肢伏地,背部负方座,座上挑长方形横梁,梁面置并列的三个圆筒形管,管径上大下小,平底,与器腹不通,是用以插烛的烛台,说明这类器物不是水注,而 是照明用的烛台。

 镇江市演军巷工地唐代地层中出土一件长沙窑青釉褐斑狮形烛台,残高17.5厘米、残长18.4厘米。狮子回首仰视,作蹬伏状,颈系铃,背部为翻唇水盂,尾紧贴于盂腹,内中空。狮身绘条形褐彩。胎灰白色,全器施釉。1980年镇江市谏壁砖瓦厂东晋墓出土越窑青釉点彩羊形烛台.高14.7厘米,长17厘米。羊作跪伏状,昂首张口,双耳长伸,卷角后弯,下颚 贴塑胡须,臀部上端贴印短尾,头顶有一圆孔,中空,用以插烛。胎灰白色,釉色莹润,眼睛、耳朵、肌肉突出部点有褐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为越窑青 瓷中的精品。羊形烛台曾被认为是插物的插座,它的造型与河北省满城中山国王刘胜墓出土的铜羊灯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铜羊灯的羊背可以翻转搁在羊头上作灯 盏,瓷羊的额部镂一孔,用以插烛,两者的照明点都在羊头上。

从出土的动物形烛台看,被取象的动物往往都是具有一定的象征寓意的。如狮子的形象来源于佛教,代表着神秘、威猛和勇敢。狮子纹是佛教艺术中常用的题 材,其设计的源头,与印度的阿育王石柱有关。孔雀帝国阿育王时期,作为佛教标志的独立石柱之一狮子柱柱头,上刻有覆莲、轮回、狮子、马、牛、象等佛教常用 的形象,并以四头狮结顶。同时狮子的形象在古代人们的观念之中是正义的象征,有着避邪的作用。





上一篇叶英挺:南宋“官窑”米黄釉直颈瓶辨正

下一篇鉴别青花瓷器发色与断代特征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