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揭示了笔者2012年在古汝州城内将台附近发现了柴窑(疑似)遗址后,2018年汝州城内望嵩路提升改造挖路基时,大量的柴窑物证再现于世,显然这是柴窑的二次堆积,窑址距此处很近,进一步证明了窑址就在将台附近。
柴世宗即位才5年零6个月,不可能下一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这)般颜色作将来”就能生产出绝世精美的柴瓷来,柴窑一定有形成阶段。笔者经过几年的寻找,终于在鲁山段店窑找到了实物标本。
笔者经过多年来的研究,终于破解了汝窑和柴窑天青色的神秘面纱,即天青色都是二次窑变形成的,并揭示了二次窑变的好坏决定了柴瓷颜色以及古代窑炉条件的限制,才形成了它的正色是天青,而豆青、粉青是窑位不同,冷却速度快慢而形成的,出现的各种青色实是同一种釉色。核心是釉料的配方。
从出土实物可以看到,柴窑从管理、釉料配制、制作工艺都是非常严格的,而宋代的汝窑为魁也达不到柴窑的高度。出土实物证明了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非常准确的,一点也不夸张。
实物证明将台窑址就是柴窑遗址,柴窑窑址不可能有第二处。
柴瓷自失传以后一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众多历史资料仅记载柴窑出北地,在什么地方没人知道。仅见清代朱琰著的《陶说》中记载:“按后周都汴,唐属河南道,考唐书地理志,河南道贡瓷石之器,是其地本宜于陶也。宋政和官窑亦起于汴汝,亦唐河南道所辖之州,柴窑当即在其都内......”。十分肯定了柴、汝、北宋官窑三大名窑都在汝州。自上世纪89年开始,笔者为破解汝窑之谜,历经二十余年寻找,终于在古汝州城内把三大名窑一一找到。笔者根据发现地点分别把它命名为“文庙汝官窑遗址”、“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将台柴窑(疑似)遗址”,2015年中国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上,笔者发表了“汝州市内将台柴窑(疑似)的发现与研究”。
柴窑形成阶段的寻找
任何名窑的诞生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都有形成阶段,将台窑的形成阶段在哪里?我们知道柴世宗即位才5年多,他不可能下一道圣旨就能烧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那么精美的瓷器,柴世宗即位前是经商为郭家筹备战争经费,来往于京江、宛洛古道做瓷器茶叶生意,而段店窑正处于宛洛古道,唐代段店窑的花瓷已有盛名,另一方面,柴世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皇帝,在他即位前如果没见到过天青色瓷器,他不会在即位后随便下一道“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这)般颜色作将来”的圣旨。将台柴窑发现后,因汝州地区众多古瓷窑基本上都是宋以后,只有鲁山段店窑和郏县黄道窑从唐代都已生产瓷器,所以笔者判断很可能段店窑在唐代或五代时期可能生产有天青色瓷器,通过对段店窑的多次考察,发现在段店窑一处很小范围内出土有非常精美的天青色瓷器的碎片(瓷片图片1)这些瓷片天青色非常纯正,和清凉寺天青色汝瓷片相比远不是一个档次,段店窑天青瓷片的釉层薄如纸(图片2)显然它和清凉寺汝瓷更不在同一个时期。
(图片1)
(图片2)
由于天青色呈色非常奥妙,笔者在研制成功汝官瓷天青釉色过程中,发现天青色有两绝:(1)就是知道其化学组成,用各种原料调配,和它的化学组成接近就可以了,这适合于各种青瓷,但不适合于天青色,所以天青釉的配方是一绝。(2)天青釉是二次窑变,这二次窑变史书上没有记载,现在也没人知道,其他青瓷在烧成时已完成化学变化,是什么青色已不再变化,而天青色在成瓷时也是绿色,而停火后冷却过程还在窑中进行物理变化,随着窑温下降逐渐由绿色变成天青色。这种变化的前提是配方,所以柴瓷和汝瓷天青色很难仿制,非常神秘,不是哪个古窑都能生产的。所以,有可能柴世宗即位时把段店窑烧制天青色的工匠调至汝州城垄断起来,把段店窑天青窑址掩埋,否则不会有绝世精美的柴瓷。
望嵩路改造的重大发现
在古汝州北城墙内,有一大片空地,古代点将台就在其中。1984年在此区域新建一条南北走向的望嵩路,由于此路建在南北走向的浅沟上,所以用沟两边的高地就地取土垫成。2018年4月在望嵩路改造提升过程中发现大量碎瓷片(图片3)、匣钵片(图片4)、火照(图片5)、素烧胎片(图片6)、垫饼、支钉(图片7)、耐火砖等,笔者建议有关单位进行考古发掘,证实有100多米路段堆积为二次堆积,显然当时修路时从附近将台窑址取土所垫的路基。
(图片3A)
(图片3B 二次窑变不好的)
(图片3C 二次窑变好的)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这次挖掘出土的瓷片大部分打的非常碎,如指甲盖大小,这是张公巷窑、文庙窑和清凉寺窑及众多临汝窑所没有的,做工非常精细,独树一帜,器足直平,既不同于文庙窑也不同于张公巷窑,有的瓷片釉和胎合起来仅2毫米(图片8),有的瓷片正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清凉寺窑天青色和它相比相差甚远。
(图片8)
出土带铭文的瓷片仅见“臣赵士皤等管造”(图片9),说明柴窑官是赵士皤。
(图片9A)
(图片9B)
(图片9C)
(图片9D)
(图片9E)
(图片9F)
对柴瓷的判定
为什么说将台窑址就是柴窑,我们知道柴瓷和汝瓷的核心是天青釉色,天青釉色呈色机理非常复杂,笔者在试制成功汝瓷天青釉时才破解了它的奥秘,即柴瓷和汝瓷天青色都是二次窑变,即天青色是在瓷器烧成停火时都是豆青色(化学变化)然后在窑中冷却过程中随着窑温下降逐渐由豆青变成天青色(物理变化)(图片10),而其他瓷器基本上都是一次窑变,二次窑变史书上没有记载,现在也没人知道,所以柴瓷和汝瓷那么难恢复,但是柴瓷和汝瓷天青釉二次窑变核心是取决于釉料的配方,这才是机密。
(图片10)
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提到:“......然薄如纸一语乃指釉汁言非指瓷胎言也,青如天一语亦不尽然,柴瓷固以天青色为主色,但据博物要览则尚有虾青、豆青、豆绿等色,不止天青一色也......”。因古代是用木柴在馒头窑中烧成,成瓷停火时必须立即把窑门打开,那么处于窑门处冷却较快,由于冷却速度与位置不同,所以呈现各种青色,冷却速度恰到好处,窑中有的产品所处位置也好,所以第二次窑变好才能呈现美丽的天青色,所以古代柴瓷和汝瓷的成品率是很低的,它实是同一种釉色,只是第二次窑变的好坏决定的。
结论
一、从出土瓷片中看,基本上是碗、盘一类,说明当时柴瓷是日常生活用具,仅供宫廷及大臣们所用。
二、为什么大量瓷片都如指甲盖大小,说明柴窑管理非常严格,窑变不成天青色的都要打碎,不让出厂(图片11)。
(图片11)
三、柴瓷的配釉绝技和做工达到了瓷器的最高境界,就连宋代的汝窑也没能达到。
四、柴窑的失传应是赵宋取代柴周,不能让宫廷及大臣一端起饭碗就想到柴家江山,影响赵宋统治,所以把柴窑掩埋,把宫廷柴瓷全部销毁,所以柴瓷在笔者找到窑址前没能见到一片瓷片流传于世。
2020年6月6日于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