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活 > 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海源阁藏书今何在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清季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当时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齐名,而其藏书之富赡珍秘,远在陆氏、丁氏之上。后陆氏、丁氏书转归他人,仅馀海源阁与铁琴铜剑楼遥相辉映,故有“南瞿北杨”之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海源阁藏书屡遭兵燹,少量被毁、散出,大部转运到天津、济南,后多归入各图书馆收藏。本文简要述说海源阁藏书之来源、散佚经过及最终归宿。 
   
       一 四世藏书 
  海源阁杨氏世居聊城,其收藏书籍自杨兆煜始。杨兆煜(1768-1838)字炳南,嘉庆三年(1798)举人,嘉庆十二年(1808)大挑二等,授即墨县教谕,后辞官回乡。他大半生僻居乡里,交游不广,资力有限,故收藏图书不多,善本尤少。 
  海源阁书之主要购藏者为杨以增。杨以增(1783-1856)字益之,一字至堂,杨兆煜长子。道光二年(1822)进士,由知县累迁至巡抚、总督。道光二十年(1840)在家中建藏书楼,“取《学记》‘先河后海’语”,题名曰“海源阁”(梅曾亮《柏枧山房文集》卷11《海源阁记》。记有上述文字的海源阁匾额今存山东省图书馆)。其官迹所至,均倾力购求古籍。道光二十八年(1848)升任江南河道总督,兼管盐务,驻清江浦(今淮安市)。杨氏任此职凡8年,所收江浙诸家旧藏甚多。明清之际,江浙多大藏书家,其书辗转收藏,传至清末。明末清初,虞山钱谦益绛云楼收藏之富,“冠于东南,几埒内府”。后因火灾焚毁大半,乃以烬馀转交族孙钱遵王。遵王嗜宋椠,广搜求,其藏书多珍秘之本。顾亭林之甥昆山徐乾学乃清前期学问大家,既富有资财,乃广求古籍。康熙初年毛氏汲古阁书散出,徐乾学、季振宜得之最多。季振宜得汲古阁旧藏,又得钱遵王藏宋刻中之重复本,为康熙年间一大藏书家。乾嘉之际,徐、钱之书,由何焯介绍,半归北京怡府乐善堂,半归吴县黄丕烈,而季振宜之书,时亦散出,为黄氏所得。故黄氏百宋一廛藏书甲于天下。黄死后,其书尽归汪士钟艺芸书舍。同时,汪氏又得顾氏小读书堆、袁氏五研楼、周氏水月亭之书,江浙藏书精华,毕集于汪。咸、同之际,社会动荡,旋遇太平天国战乱,江浙各家旧藏纷纷散出。驻于南京、扬州一带的江南、江北大营官兵,乘机掠夺,“南北各军往来淮上,往往携古书珍玩求售”(《楹书隅录》正编卷1《宋本新刊韵略》)。杨以增据南北水路交通要道,凭近水楼台之优势,广为搜求,购获甚多。黄丕烈、汪士钟等名家藏书,大量归入海源阁收藏。
  海源阁第二代主人杨绍和(1830-1875)字彦和,号协卿,杨以增仲子,咸丰二年举人(1852),后中进士,历任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其所收之书总量不如乃父,但珍秘之本甚多。咸丰末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怡亲王载垣被杀,后怡府乐善堂、明善堂庋藏珍籍散出,值杨绍和任职于京师,购获颇多。有人以为海源阁珍本书“半得于北,半得于南”(王献唐《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之过去与现在》,载《山东省立图书馆丛刊》第1种,1930年印行),足见杨绍和所收之书在海源阁藏珍善本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海源阁第四代主人杨保彝(1852-1910)字奭龄,号凤阿,杨绍和之子。同治九年(1870)举人,曾任内阁中书,供职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辞官家居。杨保彝一生所购珍善本书不多,但他在保管、整理海源阁藏书方面颇为用心,故清季动乱之年,杨氏藏书丝毫未遭损失。 
  杨氏四代人藏书,前后历时上百年。据王绍曾先生统计,迄杨保彝之世,海源阁其藏书总数约为4300馀部,179000馀卷(参见王绍曾等编《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后记。齐鲁书社,2002。杨保彝晚年手订《海源阁书目》无统计数字,书中原夹有签条,说其书共3236部,208300馀卷)。杨氏购获南北各家藏书精华,运至山左收藏,改变了明清以来藏书大家荟萃江浙的局面,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屡遭兵燹 
  早在杨绍和购得乐善堂藏书以前,海源阁书便曾遭受过兵燹。杨氏在山东肥城西华跗庄建有乡间别墅,名曰陶南山馆。杨氏之书十分之四藏聊城祖宅阁中,十分之六藏陶南别墅。咸丰十一年(1861)二月初捻军至肥城西境,占据陶南山馆一昼夜。其书焚毁十之四五,其中宋元旧刻最多,经部尤甚。此次损失虽大,但不久杨绍和得乐善堂旧籍,海源阁书较前更为可观。 
  宣统二年(1910)杨保彝去世,其过继之子杨敬夫方才10岁,藏书由杨保彝之妻管理。其时兵荒马乱,杨氏家道中落,书籍管理后继乏人,其书偶有散出者。1914年冬,傅增湘曾于北京厂肆得宋蜀刻本《孟东野集》残本2卷,乃海源阁之珍籍(参见傅增湘《海源阁藏书记略》,载1931年5月27日《大公报》)。 
  海源阁书大量损毁散出,是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事情。1926年杨敬夫定居天津,准备从事工商业活动。次年以海源阁子、集类珍籍26种,标价7万馀元在天津出售(参见《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商务印书馆,1983)。张元济、傅增湘、叶玉虎等人商议集资购买未果,后为诸家零星购去。 
  1928年春,西北军第17师马鸿逵部占聊城,海源阁书稍有损失,杨敬夫担心家中藏书难以保全,同时欲变卖书籍以谋生计,是年冬匆匆回到聊城,将海源阁珍籍装十几大箱,运至天津。 
  1929年7月,土匪王金发攻陷聊城,设司令部于杨宅内,将杨氏运存天津后剩下的宋元珍籍、金石书画,择其珍贵者掠去。11月,山东省政府派省图书馆长王献唐等前往调查,进得阁中,但见“其书零落,积尘逾寸”,数部宋本珍籍,“散置地上,与乱纸相杂”(参见《山东省教育厅呈报海源阁藏书情形》(1),载《第一次教育年鉴》,1929)。王氏将劫后残存的珍善本书逐一检点,登记造册,计得32种。这次土匪劫毁之书,皆海源阁藏宋元珍善本书,普通版本未曾波及。 
  1930年春,土匪又进聊城,盘踞海源阁杨宅。此后又有改编之军队入城,此去彼来,连续不断,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不仅王献唐登记的珍善本书荡然无存,而且普通明清版书亦大量被劫掠损毁。据说,土匪或持书出售,或撕开包物、燃火煮饭、作枕头使用。匪首王冠军则请来书籍古玩专家,检选善本及珍贵碑帖字画,囊括而去。匪徒退后,杨宅“院内室外,书籍满地,厕所马厩,亦无地无之,院内书籍,尽为大雨淋烂”(《中央日报》1931年1月16日,《申报》1931年5月1日亦载文详述此事)。这次杨氏藏书损失之惨重,实在骇人听闻。 
  匪首王冠军乃保定人,海源阁书被其劫出运至保定者甚多。王死后,其家人陆续将书出售,平津书贾闻讯,纷纷奔保定购买,这批书籍旋进入平津书肆。王部匪徒亦有得海源阁书者,有的随即卖给当地之地痞流氓,有的于北上途中出卖,有的运藏家中,致使海源阁书散落华北各地。1930年夏,北平琉璃厂崇文斋主人孙瑞卿由北京返里探亲,乘火车至德县打尖,闲逛当地集市,偶于旧货摊上一堆乱书中捡出宋刊《童蒙训》2册,乃海源阁藏稀世珍本,随即廉价购去,售于北平图书馆。1931年2月22日《申报》与《新闻报》均载:博平土匪大风子、王二扁担曾在王冠军部下当过营长,劫海源阁书甚多。韩复榘所部29师87旅旅长荣光兴剿其住宅,检获书画数页,乃海源阁之物,但已破烂不堪,闻珍贵者已运往他处。又1931年5月16日《申报》载:王冠军部途经高唐,有一士兵携书数麻袋,嫌其累赘,乃以60吊钱售于高唐邮政局长刘松年,刘将其运至济南,高价出售。这批图书共20馀种,多为载于《楹书隅录》之珍本。 
  1930年12月14、15两日,杨氏将劫馀之书籍,装50馀箱运至济南,存放在经二纬一路东兴里杨氏私人住宅中。杨氏几代人所刻《海源阁丛书》书版和少量书籍,被运到聊城西南田庄杨氏祖坟旁的“弘农丙舍”存放。至此,海源阁书尽楼空,已无只字片纸。 
   
       三 书归何处 
       海源阁书散出后,西至保定、大名,东至德州、济南,厂肆书贾,往来搜求,而后运抵京津,待价而沽。公私藏书之家,竞相收购。自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一直有人在收购转让海源阁书,涉及的图书馆、藏书家多达数十家。大体说来,其运津之珍善本多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运济之普通版本悉归于山东省图书馆,杨氏零星出售及遭劫之书则为多家收藏而星散于各地。 
  海源阁之珍善本书归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者最多。1927年杨敬夫出售子集类珍善本书在京津引起轩然大波。1931年下半年他又将包括“四经四史”等镇库珍籍在内的92种宋元版书,经北平琉璃厂藻玉堂经理王子霖介绍,以8万元价格抵押给天津盐业银行。后从事工商业活动亏损,无力赎还。为防止这批珍贵书籍流入外域,潘复、常朗斋、王绍贤、张廷锷等人组织了“存海学社”集资赎买,仍存于盐业银行。1944年又加入新股东,改名为“存海学舍新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于1945年11月复馆,当即准备购藏这批图书,经教育部长朱家骅同意,拨给专款。值行政院长宋子文视察平津。经宋干预,双方达成协议,将全部书籍作价1500万元,收归国有,于1946年2月初运至北图设立专室保存。上世纪50年代初,私人藏书家向北图捐赠海源阁珍籍者不少,其中周叔弢捐献最多。192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周共购得海源阁珍善本书57种(《自庄严堪善本书目》记有周叔弢所藏海源阁书52种,王绍曾先生据周叔弢《楹书隅录》及《续编》题识录出其所藏海源阁书5种,故总计为57种。参见王绍曾等著《增补海源阁书目五种》附录《周叔弢与海源阁遗书》,齐鲁书社,2002),海源阁镇库之宝《陶渊明集》、《陶靖节先生诗注》及“四经四史”中之二部,均被罗致。1952年,周氏将其全部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刘少山在天津亦购得海源阁珍善本书20种,其中包括旷世珍籍宋本《楚辞集注》。1972年9月毛泽东赠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便是此书之影印本。1952年,刘氏将其全部捐入北京图书馆。此外,邢赞亭、陈澄中、傅增湘、潘宗周、张均衡、王贡忱、莫伯骥等人所购藏的海源阁珍善本书———多者五六部,少者一部,也都先后归入北图。此外,北图历年留意海源阁散出之书,购获亦颇多。据统计,北图收藏过的海源阁珍善本书总数近300种,其中36种抗日战争时期运存美国国会图书馆,后归入台湾中央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共藏有海源阁珍善本书260馀部(参见王绍曾《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后记,齐鲁书社,2002)。 
  海源阁之明清普通版本书归入山东省图书馆者最多(当时所谓普通版本,今大都可归入善本书之列)。1930年底海源阁书运抵济南后,王献唐随即代表山东省图书馆与杨氏接触,拟定代为保藏、“半捐半卖”、平价收买三种方案,杨氏迟迟不作答复。后来这50多箱书籍在其私人住宅中封藏10馀年。1942年杨敬夫卖掉其私人住宅,乃将其运至北平,准备出售。前去洽谈者络绎于道,最后山东省图书馆馆长辛铸九等人以300万元购妥,于1943年运回济南,存放于麟祥南街道德总社。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山东图书馆代馆长罗复唐斡旋,将书全部捐入山东省图书馆。另外,黄丕烈校、顾广圻跋清初影宋抄本《战国策》原藏齐鲁大学图书馆,解放后亦转归山东省图书馆收藏。1957年6月20日,杨敬夫向山东省文化部门捐献海源阁文物37种85件,其中有《海源阁书目》等抄本稿本数种。据《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统计,今山东省图书馆共藏海源阁书2324部,324l0册,其中元本2,明本368,清本l738,稿本3,抄本79,民国刻本6。其所藏海源阁书的质量虽不及国图,但数量却远在国图之上。 
  今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有海源阁珍善本书47种。其中包括原藏北平图书馆抗日战争时期运存美国而后转至台湾的37种,浙江南浔人张乃熊收藏过的7种(张乃熊共收得海源阁书9种,多为黄丕烈校抄本,其中2种归于北图,7种辗转归于南京中央图书馆,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南京中央图书馆购藏的数种。 
  山东省博物馆藏有海源阁珍善本书27种。海源阁书遭劫后,大量流入济南书肆,王仁竞敬古斋倾力购求,所获甚丰,仅藏书家王贡忱所见便有四五十种之多。1930年前后,王献堂为山东省图书馆购得27种,抗日战争时期,迁藏到四川乐山。解放初由山东省文管委员会接管,当时山东省博物馆成立,乃交由该馆典藏至今。 
  此外,李盛铎买得杨敬夫在天津标价出售的26种宋版子集书中的3部(转卖他人1部),继而又购1部,今均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人经营的大连图书馆经北平书贾之手购得其中子部《管子》、《说苑》等6种,1945年大连解放时此书尚存该图书馆中,后竟不知去向。 
  据王绍曾先生调查,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亦各收藏有海源阁书1部。另有私人收藏者,今已难一一做出统计。 
  总之,海源阁藏书运津之珍善本多归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运济之普通版本悉归山东省图书馆,散出或土匪劫出之书,辗转出售,或为各图书馆收藏,或为京津等地私书家购获,少数为外国人攫去,流入外域。而今聊城,不仅海源阁旧藏片纸不存,即便是那举世闻名的藏书楼,也早已被拆除,如今人们只能在那新建前的海源阁前扼腕嗟叹了。





上一篇《重读曾著孽海花》

下一篇转名家书画:于非闇画展史料钩稽及相关美术家史料辨析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