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1639年,失恋后的柳如是写下这首词
陈寅恪的晚年,在目盲体衰、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口述而由助手笔录的方式,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写成《柳如是别传》一书,对柳如是的一生,作了详细的考证。书中不仅表彰了柳如是的风节,而且评论了柳如是的文学创作。他认为,柳如是的《金明池·寒柳》一词,堪称明末最好的词(《柳如是别传》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关系》之八)。据说,由于喜欢这首词,陈寅恪甚至将其文稿命名为《寒柳堂集》及《金明馆丛稿》,“寒柳”、“金明”二语,就出自这首词的词题和词牌。以陈寅恪学问之渊博,眼力之超卓,识见之精敏,这种评价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柳如是画像
然而,尽管有着种种不舍,万般无奈,柳必然会凋落,人必然会分离,那么,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呢?沉浸在痛苦中的词人不能不有所思考,于是就写下了换头的“春日酿成秋日雨”一句。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写得非常精彩。一切果都有因,秋雨凄寒,是怎样酿成的?作者心灵活动的跨度非常大,认为和春天有关,这个思路非常大胆,然而也有其内在逻辑。正如人们所说的“春华秋实”,没有春天的华,就没有秋天的实。因此,秋天所造成的结果,当然也要到春天来寻找原因。从柳来看,经历了春天的繁荣,必然要导向秋天的萧瑟。从人来说,正因为往日沉浸在欢乐中,不知省察,所以才导致了最后的不幸。可见,哀与乐,苦与甜,都是相辅相成的。
陈寅恪以“寒柳”命名文集
柳如是原姓杨,名爱,字蘼芜,后改名是,字如是,小字影怜,号我闻居士。她的名字与杨柳关系密切,而她的诗词中亦每喜写杨柳,可说贯穿终生。很显然,柳如是诗词中的柳,往往就是她本人的写照,这一点,不仅在《金明池·寒柳》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其他咏柳的作品中也是如此,只是其中所反映的感情,经常随着处境的不同有所变化而已。例如她与陈子龙分手后,有感于外界的阻隔,感情的刺激,其笔下的柳往往带有一层凄怨的色彩,如《听钟鸣》:“用力独弹杨柳恨。”《西陵十首》之二:“杨柳已成初雁恨。”《西湖八绝句》之五:“移得伤心上杨柳。”又之六:“恨杀杨花已如泪。”或寄恨,或感伤,杨柳意象就是她悲苦心境的物化。
《秋柳诗四首》
《秋柳》四首前有小序,略谓:“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其中所主要表达的,正是今昔之间的感慨,不仅一年之中的美好时光已经消逝,甚至一生之中的美好时光也已经消逝,特别是写“桓公(东晋大司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日‘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世说新语·言语》),还有《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都体现出强烈的今昔对比,并由于美好过去的一去不复返,而有着深沉的幻灭感。事实上,即使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秋柳》的抒情思路,如第一首:“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第二首:“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第三首:“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第四首:“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中所反复寄意的,就是抚今追昔。再来看柳如是的《金明池·寒柳》,其中的表现,或曰“还记得、旧时飞絮”,或日“念畴昔风流”,或曰“忆从前、一点东风”,这些特定的表示时间的词,也有着相似的指向。柳如是的词写于明亡之前,从这个意义来说,其社会性可能无法和《秋柳》相比,但是,正如清代常州词派的后学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对阐释学所下的定义:“作者之心未必然,读者之心何必不然。”《金明池·寒柳》如此浓墨重彩,表现了今昔之悲,可以说是《秋柳》的先声,以柳如是一贯对社会的关心和对政治的敏感,若说她无意之中在感怀身世的作品中,对国事有所寄托,似也可以略备一说。陈寅恪如此推重这篇作品,除了感情真挚,艺术纯熟之外,是否也有一点这方面的因素呢?下一篇: 《宋词三百首》为何不收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