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生活 > 艺术与生活 艺海钩沉

张葱玉与“韫辉斋藏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我与南浔,说起来还真有缘。记得两年前,我曾藏有庞虚斋珂罗版画册《名笔集胜》,共五册。前两天,我又集得张葱玉的《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系上下两册,珂罗版印刷,开本较大,品相也很好。偷半日之闲,我赏析庞、张两种画册,可真使我流连不已,联想翩翩。如果说,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那么,我要说,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的三成,则在南浔。业内公认,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是20世纪中国字画收藏六大家。其中庞虚斋和张葱玉,皆为南浔人,属雄称“四象”之家。

 

       张葱玉(1914-1963),名珩,字葱玉,又字希逸,是我国著名的收藏家、鉴定家。他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侄孙,张石铭的孙子。解放后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对中国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1962年,国家文物局曾专门成立张葱玉、谢稚柳、刘九庵参加的“三人书画鉴定小组”,由张葱玉任组长,为国家做了大量鉴定工作,当时除北京包括故宫在内的鉴定工作以外,还先后前往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广东等多个省市进行书画鉴定工作,数量达1万余件。“韫辉斋”是当年张葱玉在上海的斋号。
  说到《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不能不提到郑振铎。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郑振铎,或许就没有这本珂罗版的画册。1947年,张葱玉的好朋友郑振铎为他编印了藏画图录,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宣纸精印,彩绫装潢二巨册,印制极为考究,共著录其藏画中的精品70幅。由于当时物价高涨,纸张缺乏,印数不多,而我这两巨册的画集中,尚有两枚郑振铎的实盖印章,一盖在郑振铎序后,朱文方印“郑振铎印”,一盖在版权页上,朱文长印“西谛”。现为完整解读郑文,将他的《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全录如下:
  今世能识古画者鲜矣。无论以骨董为业者,惯于指鹿为马;即使收藏家,亦往往家有敝帚,珍之千金。尝见海外所藏我国画,大半皆泥沙杂下,玉石不分。而论述我国艺术史者,每采及不知所云之,下品与赝作据为论断源流之资。夫真伪未辨,黑白不分,即便登座高谈,其为妄诞曲解可知,我国艺术之真谛,其终难为世人所解乎。有心人能不惄然忧之?予既印行《中国版画史图录》二十余册,一扫世人仅知有芥子园、任渭长画册之惑。乃复发愿欲选刊海内外所藏我国名画,抉别真伪,汰赝留良,汇为一有系统之结集,以发时人之盲聋,而阐古贤本来面目。唯此是扛鼎之作,予一汇为一有系统之结集,以发时人之盲聋,而阐古贤本来面目。唯此是扛鼎之作,予一人之力万万不足以举。此居,常与徐森玉、张葱玉二先生论及之,皆具同感,且力赞其成,遂议合力以从事斯举。二先生学邃见广,目光直透纸背,伪赝之作,无所遁形。斯集信必有成矣。全书卷帙浩瀚,未易一时毕功,乃先以葱玉韫辉斋所藏为第一集。葱玉为吴兴望族,袭适园旧藏,而十余季来,所自搜集者,尤为精绝,自唐张萱《唐后行从图》以下,历朝剧迹无虑数十百轴,皆铭心绝品也。元人宝绘尤称大宗,至明清之作,亦抉择至慎,只眼别具。劫中尝思墨版辄牵于他,故中止。今得印布于世,诚论述我国绘画史者之幸也。选纸择工之责,由予负之,试印再四,必期惬心当意,久乃有成,装帧可期,不幸葱玉之藏,适有沧江虹散之叹,尤惜楚人之弓,未为楚得,徒留此化身数百,流览仅资此。予所深有感于秦无人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七日,郑振铎序。(朱文方印“郑振铎印”)。
  从郑振铎的序中,我们可读出其旨意:郑振铎为彰显“古贤本来面目”之真艺术,有感于中国古画流落海外,时下又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遂决定和徐森玉(也是湖州人)张葱玉等同行,一起努力把真正的国宝考证出来,让“伪赝之作无所遁形”,还中国绘画史之本来面目。郑对韫辉斋藏画的鉴赏眼光,所具史料之价值,均作了极高的评价,于是,郑振铎将这一伟大工程的第一步,放在张葱玉的藏品上。这绝非偶然,在郑振铎看来,葱玉为吴兴望族,袭适园旧藏,而十余季来,所自搜集者尤为精绝。自唐张萱《唐后行纵图》以下,“历朝剧迹无虑,数十古轴皆铭心绝品。”另则,郑对中国许多古画流失海外,不无遗憾,于劫中剧呼:“尤惜楚人之弓,未为楚得”,“适沧江虹散之叹”!可谓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今日,当我念想起郑振铎先生,他大公无私,能于1947年,那多么动荡艰难之岁月里,凭借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文物印出,真不愧为一代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文化巨匠!
  当我细览这两巨册画,深感郑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和了解,他于《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中,选了唐代画2幅,一是张萱的《唐后行从图》轴,一是周昉的《戏婴图》卷;宋代画1幅,是易元吉的《獐猿图》卷;金代画1幅,是刘元的《司马槱梦苏小图》卷;元代画22幅,其中有吴镇的《竹石图》轴、倪瓒的《虞山林壑图》轴、王蒙的《惠麓小隐图》卷等;明代画24幅,其中有沈周的《送别图》卷、文徵明的《煮茶图》卷等;清代画20幅,其中有石涛的《荷花》轴、渐江的《山水》轴、吴伟业的《为舜工作山水》轴、黄向坚的《寻亲图》轴等等。我想,这一册珂罗版画册,也已基本包括了张葱玉毕生收藏的精品之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轴、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和北宋易元吉的《獐猿图》卷。
  张萱是盛唐时代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这幅《唐后行从图》,即是武则天宫廷生活的写照,各式人物几十人,面目鲜活,栩栩如生,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定地位。而北宋易元吉的《獐猿图》卷,则在文章的开头已有说到。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里,珍藏着一件中国北宋大画家易元吉的绢本《聚猿图》卷。这是末代王孙溥儒于穷困潦倒之时,于1927年贱卖给日人阿部房次郎的,历来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全面反映易元吉绘画面貌的杰作。不过,在张葱玉看来,《聚猿图》却远不及易元吉的《獐猿图》精彩。至于后者,张葱玉在《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写道:“此图卷,构图简洁而野趣盎然,卷末有二麞尤佳。树作点叶,石法略具北宋意趣。今世所传易庆之画,未见有款识者,亦未见有宋人题识者,此卷及《聚猿图》之定为易作,皆出元人,想必有据也。……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耳食可叹如此。《聚猿图》之猿虽多,以笔墨论,正未易逾此耳。”张葱玉不人云亦云,更明言两卷的优劣之分正在其“笔墨”艺术。所以,张葱玉当年力排众议,舍弃《聚猿图》而购下《獐猿图》卷,可见其慧眼也。
  这里顺便说一段轶事。张葱玉写得一手绝妙的瘦金体字。解放初曾出版一部敦煌壁画的书,其序言为郑振铎先生所写,而毛笔字是由张葱玉书写的。后来在签订西藏和平解放公约时,毛泽东就提议让郑振铎来抄写正式文本。郑振铎得到通知后,才知道是主席误会了,于是让张葱玉进中南海执行任务。张葱玉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是当时他书写时用的毛笔和砚台却没有让带出中南海,后来就与《和平公约》原件一起,一直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了。
  张葱玉一直想把传世的历代重要书画作一次全面的整理著录。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他几乎夜夜笔耕不辍。他仿照他舅公庞莱臣《虚斋名画录》的体例,先列目录,再逐项介绍,包括尺寸、内容、印鉴等等,一一详细记录下来。那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连普通的稿纸都不能找到,只能写在像草纸一样的纸张上。可惜这个宏大计划只进行到一半时,张葱玉便因患肺癌离开了人世。令人欣慰的是,张葱玉留下的文稿《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历经劫难还是被保存下来了。2000年,在他生前曾工作过的文物出版社的努力下,张葱玉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得以影印出版,成为张葱玉留给中国绘画史的一笔宝贵财富。





上一篇曹雪芹是否与福山曹氏同族

下一篇南锣鼓巷北屋轶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