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纵览

盛唐气象的秘密,藏在龙门石窟里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盛唐气象的秘密,藏在龙门石窟里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道风物 ,作者风物菌

\

 

 1
为什么要在洛阳凿石窟?


九朝古都洛阳,曾是中国版图中央的一块磁石。
她能聚金银。由汉光武定都,至唐明皇中兴,几度繁华,与长安交相辉映,构成中国中古时期的经济轴心。

\

河南洛阳,老君山。传说中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在此地归隐修炼,唐太宗李世民特将该山赐名为“老君山”。图/VCG
她专吸刀兵。洛阳左控函谷,右握虎牢,面对伊阙,背靠邙山,是四险之地,自古兵家必争,自董卓焚城到安史之乱,古洛阳又在逐鹿中原中,几经摧毁。
城作砧板,我为鱼肉,古人饱受劳累和忧患之苦,但又无力改变现实。为实现国运昌盛、平安长寿、往生极乐等美好愿景,人们只能祈祷上天,渴望一睹神佛真容,对之匍匐膜拜。

\\

北魏,泥塑人面像,洛阳博物馆藏。洛阳永宁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遭雷击焚毁,据研究,永宁寺木塔通高约147米,如果留存至今,应是世界最高的古代木结构佛塔,图为永宁寺塔基附近出土的泥塑佛像,与同时期龙门石窟造像风格相近。 摄影/动脉影
北魏孝文帝时期,洛阳城内已是寺院林立(佛寺共计1367所),僧尼十万余众。北魏皇室崇尚佛教,一直秉持开凿石窟寺的传统,开工前的选址十分重要,关乎佛窟“法力”的强弱盛衰。

\

龙门石窟,夜景。图/VCG
龙门在洛阳城南,是一处河谷。唐代诗人许浑在《晚登龙门驿楼》中赞龙门美景:“青嶂远分从地断,洪流高泻自天来。”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浮想联翩,民间自古流传大禹疏浚龙门的传说,古人视龙门为沟通彼岸世界的风水宝地,因而选择在此造像修窟。

\

暮色四合的龙门石窟,游客散去,有着别样的宁静与祥和。摄影/焦潇翔
隋代以前,龙门名“伊阙”,曾是“洛阳八关”之一,既是军事要冲,又是交通咽喉。隋炀帝曾登邙山俯瞰,见伊阙巍峨,东西两山拔地而起(西山今名龙门山,东山名香山),伊水中流,如游龙归阙,便唤为龙门,沿用至今。

\\

 图1-2:伊阙,东西两山拔地而起,伊水中流。图1摄影/刘波;图2/图虫·创意

\

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伊洛河水清,黄河水浊。这片山河也是”河出图,洛出书“之地。摄影/李英杰
龙门山体宽广,任君开凿;蜿蜒北去的潺潺伊水,不仅便利漕运,还为凿窟工匠和寺内僧侣提供了生活水源。开窟造像,虽然看似漫海拾贝般自由随意,其实,代价极为昂贵。斩平山壁、凿洞开龛、琢磨佛像,每一道工序,在古时均非易事,甚至倾举一国之力,朝廷设石窟署、营福署掌管造像工程。

\

龙门石窟,伊阙。摄影/袁蓉荪
每一窟的创建,动辄耗时四、五年,或分数期完工,工匠的一锥一锤,以及石窟的后期维护,都开销不菲。今日龙门共2345座石窟(主要分布于西山,占石窟总数的87%),10万余尊造像。长达400余年的营造史,耗费不知多少人力物力。

\

龙门西山上的石窟,经由400多年的建造,才有了今天的样子。如今已然成为龙门石窟“代言人”的卢舍那大佛,就位于唐朝时开凿的奉先寺内。制图/Paprika

2
龙门最早的石窟佛像长啥样?


龙门最早开凿的佛窟是古阳洞,创自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这一年,是孝文帝力排众议,实施迁都和汉化政策的关键一年。据《魏书·高祖纪》载,孝文帝于太和十七年九月幸洛阳,定迁都之计,并把一些中央官吏留在洛阳营构新都,同时开始创建古阳洞。

\\

龙门石窟,古阳洞。图1摄影/赵亮;图2摄影/石耀臣
 
最初,开窟活动由洛阳一带的地方官僚主导,如洛州刺史之子比丘慧成、都绾阙口游激校尉司马解伯达、陆浑县功曹巍灵藏、荥阳太守孙道务、颖川太守卫白犊、新城县功曹孙秋生等人,他们捷足者先登,纷纷在古阳洞开龛造像,占据位置显著的壁面,仿佛优先进入了不对号入座的露天剧场,这钱花得挺值!

 \

龙门二十品,局部。摄影/赵亮
 
随时间推移,因北魏皇族陆续迁入洛阳居住,皇亲国戚逐渐在取得优势:北海王元详、元详生母高太妃、河南王元和、广州王祖母侯太妃、安定王元燮、齐郡王元祜、司空长乐王穆亮、辅国将军杨大眼等人,争先恐后“抢购”古阳洞的黄金地段。之后的北魏宣武帝、孝明帝时期,权贵们又开凿了宾阳中洞、莲花洞、火烧洞、皇甫公窟、弥勒洞等窟。

\\

 图1:宾阳洞天井莲花飞天图。宾阳洞是龙门石窟,继古阳洞之后开凿的第二大石窟,仅中洞的开凿就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富丽堂皇的宾阳洞,堪称龙门众石窟之冠。 制图/Paprika;图2:宾阳中洞。摄影/石耀臣
当人离开人间去另一个世界时,如果确实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心里终归要好受些,尤其是那些眷恋生前富贵的贵族们。他们雇请僧侣和工匠,依照现实生活描绘佛境仙居,以此获得安详与宽慰。
此时的龙门,堪比琳琅满目的珍宝商店,佛龛、碑刻、佛塔等佛教石雕艺术,不仅是抚慰人心的奢侈品,也反映出功德主的趣味,为龙门石窟打上时代烙印。

\\

图1:莲花洞局部。佛教石窟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般精美硕大的莲花,实属少见。制图/Paprika;图2:莲花洞全景。摄影/石耀臣
 
北魏迁都洛阳前,造像仍保留云冈石窟的遗风,有古印度犍陀罗风格的原汁原味;北魏迁都洛阳后,造像受汉化改制和南朝士族文化影响,大多呈面相清秀、体态瘦削修长的“秀骨清像”,如宾阳中洞前壁窟门南侧上层的维摩诘像,头戴笼冠,身着宽松飘逸的褒衣博带式汉风服饰,斜倚隐囊,侧卧榻上,手挥麈尾,其滔滔奋髯,倨傲自负的神色栩栩如生。

\\

图1:宾阳洞前壁浮雕全图。 制图/Paprika;图2:来自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北魏大型浮雕《维摩变》中的维摩诘居士像片段。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历经周折转运至美国,浮雕从岩壁上盗凿到漂洋过海,受到了极大的损坏。博物馆非常努力地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修复,才能使我们有幸一睹一千五百年前的这尊大型浮雕的一个局部片段。 图/网络
 

3
在龙门凿石窟的,都有谁?


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执政的盛唐时代,龙门造像活动达到巅峰。因天下相对太平,社会财富增长,龙门造像已非权贵专享之事,普罗大众也广泛参与其中。
 

\

洛阳龙门石窟游人如织。摄影/黄政委
 
洛阳作为唐朝东都,商业繁荣,大量自由工匠在洛阳聚集,他们公开接受各类顾客的造像订单。此时,龙门石窟由私人定制的奢华商店,变为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信仰集市”。此时,开窟已蔚然成风,前朝佛事遗迹,成为“龙门集市”的最佳广告。

 \

洛阳龙门石窟的残损佛像。图/VCG
想象一下,在一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伊河波光潋滟,两岸绿柳成荫,僧人、信徒傍水前行,礼佛与游赏之余,仰望东西两山,千岩竞秀,万木争荣,漫山洞窟如蜂房蚁窝,令人一时恍惚,如入曼妙殊胜的佛国幻境。思绪万千之余,不禁心向往之:何不也为自己和家人造一佛龛祈福纳祥呢?或许,做造像营生的商人工匠,如今天景区随处可见的“摄影快充”商贩,正打着幌子在附近招揽买卖。

\\

雪中的香山寺和伊水河。图1/图虫·创意;图2/VCG
 
同时,频繁出没龙门的社会名流,又增强了宣传力度,大诗人白居易曾与僧人佛光同乘一叶扁舟,从洛阳城的建春门溯伊水悠悠而上,赴龙门香山寺游玩,二人一路低吟长啸,把酒论诗,引得岸上人们纷纷驻足,传为一段佳话。实地展销结合名人代言,对信徒们的吸引力自然不在话下。

 \

惠简洞。摄影/石耀臣
 
据造像题记显示,唐代龙门石窟的功德主身份十分多样,如商业行会出资修建的北市丝行像龛、北市彩帛行净土堂、北市香行社;街坊邻里合伙修造的思顺坊老幼造像龛;僧尼营造的如西京法海寺寺主惠简造惠简洞、内道场沙门智运造万佛洞;外国人开凿的新罗人像龛、吐火罗僧宝隆像龛;奴婢修建的奉先寺家人造像龛等等。

 \

龙门石窟石壁上的小佛像。 图/VCG
 
各类下层百姓的营造不可胜数,如《总章元年王合为妻患得差》,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开凿的小佛龛题记,讲述了唐代百姓王合之妻久病不愈,丈夫四处求医无果,于是希望通过造像积功德,祈求佛祖保佑其妻痊愈。
 
另如《仪凤三年齐州山荏县刘宝楂妻范为身娠》,刻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记录了齐州山荏县百姓刘宝楂之妻怀孕,刘宝楂对妻恩爱有加,希望母子平安,便出资开龛造像,为妻、子祈福。

 \

龙门石窟,东山石壁浮雕。 摄影/动脉影
 
因财力不足,普通百姓所雇工匠修养和技艺大多不高,他们的造像普遍雕凿粗糙,形制矮小,造像旁所刻发愿文或题记,多修辞简短粗率。不过,这些看来马虎、粗劣的字迹,对于窟主和工匠,也都是尽心竭力之作,饱含了他们的智慧与虔诚。
 
当然,唐代石窟中,雕造品质最精良,规模最庞大的,仍是皇家石窟。其中最知名的杰作,是卢舍那大像龛(奉先寺),其主尊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高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造像(龙门最小的佛龛高1.9厘米,龛内坐佛高1.3厘米,位于古阳洞南壁下层)。

\

奉先寺洞窟,位于最中间的是卢舍那大佛。 摄影/袁蓉荪
 
唐代《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记载,大像龛是唐高宗下令建造,当年皇后身份的武则天捐两万贯脂粉钱资助,有人计算,盛唐一文(枚)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0.5元,一贯钱是1000文,两万贯的购买力约等于今日1000万元人民币,堪称一笔巨款,而这只是工费中的一笔而已。

 \

卢舍那大佛细节图。似笑非笑的卢舍那大佛,在不同人的不同心境中,有着不同的模样。 图/VCG
 
因卢舍那大佛法相慈祥典雅,面貌丰满圆润,民间传说其是依据武则天面容雕凿的。皇室成员所开石窟还有魏王李泰造宾阳南洞正壁大像,纪国太妃韦氏造敬善寺石像龛等。

 \

并非所有皇家石窟都臻于完美,因政局变幻,宏大的皇家造像也会被废弃,如凿造于武周时期的摩崖三佛龛,其内共七尊造像,均未完工。三大佛像并列而坐且弥勒居中,这种三佛题材在中国石窟造像中实属罕见。工程规模宏大却半途而废,且无任何文字资料可以考证。 摄影/石耀臣
 
另外,各类官员也纷纷开窟造像,以此邀宠皇帝者多。如位于龙门石窟西山中部的万佛洞(因窟内南北两壁所雕15000尊小坐佛而得名)顶部莲花藻井四周环刻造像发愿文:“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卅日成。”据此可知万佛洞的功德主之一,是二品女官大监(女官官名,掌宫内诸事)姚神表。

\

万佛洞。摄影/王煜文
 
在唐玄宗时,据卢舍那像龛《大唐内侍省功德碑》记载,内侍省高力士等百余宦官,为皇帝造阿弥陀像,祝唐明皇万寿无疆,祝大唐国运昌隆,万万没想到,玄宗时代竟是盛唐绝唱,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每况愈下,龙门石窟也由此日益冷清了。

 \

万佛洞观世音菩萨像。虽面部残损,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他的优美身姿,梅兰芳大师参观龙门石窟时曾被他吸引,并在《洛神赋》的表演中得以引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 摄影/赵亮 
 
也有一些文人士大夫,是为自己或家人祈福而开窟造像。有为长辈还愿的,如三朝宰相姚崇,他本人并不信佛,但其母亲刘氏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次经过龙门必行拜祭,还发愿开窟造像,姚崇是孝子,为顺应母亲意愿,选址龙门西山南端最高处,开凿了极南洞。

 \

梁县侯姚元之等造极南洞。 摄影/袁蓉荪
 
与龙门石窟结缘的文化名人众多,名声最大的,要数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晚年在洛阳任官,不仅出重金重修龙门香山寺,而且自号香山居士,结交一众洛阳名士,包括136岁的李元爽和95岁的僧如满,他们于会昌年间欢聚香山寺,白居易请来画师,为每位老人画像,并附上各自诗作,称作“九老图诗",为后世文人效仿。

 \

东山万佛沟西方净土变龛。 摄影/袁蓉荪
 
相传龙门东山(香山)万佛沟内的西方净土变龛是白居易开凿,其中的伎乐组图,或许正是白居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诗意的真实写照。

 \

龙门石窟看经寺,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北侧,是唐武则天至玄宗时期开凿的一座皇家洞窟。有世界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的29尊唐代石刻罗汉像。这是龙门石窟内文物极为珍贵、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的洞窟。 摄影/赵亮
 
除了信众营造的造像窟,还有一些洞窟,是供僧人起居的僧房窟,内部除石质禅床外,别无雕饰,唐代诗人刘沧《题龙门僧房》诗云:“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描写了禅窟中僧人修行的种种心境。

\\\

东山看经寺腰壁罗汉。制图/Paprika
 
生于斯,亦没于斯,唐窟中有94处瘗窟,是存放僧人骨灰的所在,如东都景福寺威仪和尚灵觉、东都宁刹寺比丘尼惠灯等,均藏魂于此。
 
4
“走吧,一起去龙门石窟逛逛!”

唐以后,中国石窟开凿的高峰期已过,但游览龙门者仍络绎不绝,只是不再以礼佛祈福为主要目的。
 
宋代文人如文彦博、欧阳修、梅尧臣、宋庠、苏轼等,都曾创作有关龙门的诗歌,他们来到龙门,多寄宿于山中寺院,欣赏石窟之余,还常泛舟伊河,拜谒白居易墓园,偶尔于香山石楼下垂钓,或在伊滨把酒言欢,极尽风雅。

\\\\\\

位于龙门石窟东山上的白园。作为龙门石窟行走的“代言人”,白居易在去世后也葬在了龙门石窟。图1/图虫·创意;图2、3摄影/石耀臣;图4、5摄影/李平安
 
元代以后的600余年来,古都洛阳风光不再,龙门石窟也逐渐萧条,自然剥蚀和人为盗损,让大量造像被破坏,令人痛心。即便如此,也未阻碍后世的政要名流们流连此间,清乾隆帝曾巡幸龙门,御笔夸赞香山寺;庚子国难时,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逃难至洛阳,苦中作乐游览龙门。

 \

乾隆御碑亭。摄影/动脉影
民国时期,在洛阳西工兵营拥兵十万的大军阀吴佩孚,以及权倾一时的河南省主席冯玉祥,都曾鼓励军民在龙门东西两山植树,两位枭雄竟关注起环保绿化问题,可见龙门石窟的盛名;1936年,蒋介石携宋美龄入住香山寺内的“蒋宋别墅”,借这座福地,度过了他的五十大寿。

 \

蒋宋别墅内景。 摄影/赵亮
 
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父亲)游赏龙门,对书法经典《龙门二十品》爱不释手。
 
龙门石窟,不仅承载了人们太多的信仰渴求,而且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
龙门地耸双阙,壁映千寻,加之佛龛雕饰蔚为奇观,后世民间以为龙门胜境功于天成,非人工所为。曾流传这样一则神话:古时有一牧童,常在伊阙牧牛,每每听到空中传来“开不开?开不开?”的呼喊声。牧童惊异,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让他闻声作答“开!”。呼声再起时,牧童照办,话音未落,山体随之崩裂,漫山皆现窟龛佛像,有的已成型,有的还眉目模糊。

\

夜色下的龙门石窟,莫名有种玄幻的感觉。图/VCG
 
神话虽荒诞,却也反映现实,没有自然母亲的恩赐,就没有人为之美的隽永。经年累月中难以计数的财力付出,方营造出宏大的佛教殿堂。从贵族垄断,到全民共享,信仰被摆上“龙门集市”的货架,林林总总,待价而沽。

\\

龙门石窟宾阳北洞中的主尊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伸出三根手指,但由于拇指被破坏,所以如今呈现出来的手势像极了人们现在拍照时伸出的“剪刀手”。图1/VCG ;图2摄影/袁蓉荪
在困难的年代,信仰令人欣慰,自人类诞生以来,发明了无数种与“神”沟通的方式(开窟造像是其中之一),对神圣的信念使生活具有意义,也给予人希望,至于这信念是否能被证实,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已不由自主地改观了生活,改善了世风,改进了自我,这就足够了。
 





上一篇什么是中国画?

下一篇构成中国石窟史的百大石窟寺(修订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