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圣”耿宝昌品读中国瓷器文化

“瓷圣”耿宝昌品读中国瓷器文化


来源:凤凰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近些年,随着中国古瓷价格的迅速上升,民间瓷器收藏的热情空前高涨。2005年7月,在英国嘉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青花“鬼谷下山”以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天价。人们的欲望在滋长,经济利益的推动让大量赝品充斥市场,文物界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主持人:这个古玩行里头自古以来他就有做赝品的,有做假的东西的。

耿宝昌:这从宋代就开始,从宋代就开始,不管是什么青铜器,书画,瓷器,都仿前朝的,当然书画就模仿人家的,是这样的早就有。

主持人:好像这个行里头还有个规矩,这个行里头你碰上假东西以后打眼了以后走眼了你还得忍着,还不能说是去跟人闹啊,去退货啊什么,是有这个规矩吗?

耿宝昌:这个分情况,有的那个讲是自己牌子硬自己打了眼了吃哑巴亏,那当然那个骗了他的主也就,也不好意思讲,讲你以后人品不好,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行了,哑巴吃亏都是就那样了,有的呢可以说这保证你可以退,有意识的,那就不说了,无意识的他说我也打了眼,我也受骗来的,可以两者互相磋商,但是也有的可以管退,永远管退,因为这个东西它有时候没有固定价位,是不是啊,但是没有一般的话,那时候还是比较有信用的,没有互相骗的,谁骗了谁了,那将来这个行当里就没他了,就看不见他了,他就在这里头。

主持人:给扫地出门,无立足之地了。

耿宝昌:就这里头他不能存在的,没信用。

从事瓷器研究与鉴定七十多年,耿宝昌却谦虚地自称“只是有些认识”。谈及对瓷器的鉴别,他说就像读书,读得多了,自然知道其中的深意。10年前耿宝昌退休了,但是他每天上午仍然坚持要去故宫转一转,他说,人要温故而知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做这一行需要知识,更需要实践。

主持人:您现在还在写书吗?

耿宝昌:还在写书,就这个明清这个在改版,还有其他的很多项目,一大堆。

主持人:您身体还非常的好。

耿宝昌:不行了不行了,已经今年86岁了,光是有心无力了这是。

主持人:那头脑非常清楚,思维逻辑非常非常地清晰。

耿宝昌:也不行了。

主持人:而且耳聪目明的。您现在好像眼神,您一直说您眼神1.5,是真的1.5吗?

耿宝昌:我两个都是1.5,就老伴一走了以后这个是1.5,这个是1.2了。

主持人:这个也是个奇迹啊。

耿宝昌:去年,两年前还都是1.5的,所以到了医院了大夫就说你怎么搞的老爷老头,你跟我们说说,我说我没什么奇怪,我跟着大家一样。

主持人:有一样东西我觉得就是瓷器养目。

耿宝昌:有可能有可能。它可能有辐射。

主持人:因为全世界都没有一个人有您这福分,可以看上百万件瓷器呢,而且一看看了六十多年。

耿宝昌:这倒的确,在这个领域混了这么久。

主持人:所以咱们这期节目还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想养你的眼睛,使你的眼睛好,多看中国的古瓷器。

耿老一生热衷古陶瓷,但却在20年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像他的师傅一样,把自己收藏的22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了故宫,从此个人不再收藏。近些年他更是谢绝鉴定,他说,他怕麻烦,更怕人家让他看的不是东西的好坏,而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生清心寡欲,年轻时体弱,以为自己只能活到30岁,没料想如今86了,身体依然健朗.对于这一生所获得的一切,无论是工作、爱好、还是家庭,他很知足。

|<< << < 1 2 3 4 5 6 > >> >>|

·上一篇文章:瓷器与人生
·下一篇文章:刘远长:一位大师带动一条创意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