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皇家瓷器的密码 重新焕发青春的彩瓷皇后

破解皇家瓷器的密码 重新焕发青春的彩瓷皇后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是一个制作瓷器的天堂。从高岭山上开采的原料,装上船,沿着横贯南北的昌江,顺流而下到景德镇。在延续千百年的古老作坊里,溪水冲刷着轮叶,巨大的水棰日夜不停的舂打,直到把坚硬的瓷石,捶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在水池里经过反复淘洗,一层层的澄清,最后制成泥坯,这就是瓷器的原料。一件精美的瓷器,要制作成功,需要经过踩泥、拉坯、修坯、吹釉等等数十道工序,才能把一块块的泥巴,变成一个个胚胎。最后是装窑,点火,用一把火,把这些土做的胚胎,烧成精美绝伦的瓷器。所以瓷器烧造,也被称为水、土、和火的艺术。

  眼下,景德镇人早已经大多采用现代机械来生产陶瓷,但是熊建军深知,做珐琅彩,一定要牢记“师从古法”这四个字,每一道流程都严格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工艺来生产。但即使这样,还是烧不出有古代神韵的珐琅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主持人:一个小小的瓷器,竟然和国运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实在是让人感慨。而如今,正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盛世到来,复活珐琅彩工艺,成为时代的召唤。但如今工艺已经失传200年了,要重新造出一模一样的珐琅彩来,真是谈何容易。早在清朝时期,珐琅彩的生产工艺,就是宫廷里的秘密,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而且古代烧制瓷器,都是口传身教,没有现代的技术数据,有关它的成分配比、烧制流程、炉火温度、画稿图纸,到现在无人知晓。珐琅彩瓷器是国宝级的文物,又不能长期放在熊建军厂里,只有靠熊建军,凭着在国家博物馆那一眼的印象,那一手的感觉,来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熊建军烧了一窑又一窑,但总是达不到要求,无奈只能砸掉。费心、费力、费钱,好不容易烧出来,却要亲手砸碎,那不但是在砸瓷器,是在砸心尖啊!但是,没有办法,因为按照他和国家博物馆的一纸合约,事先国博没有一分钱的投入,只有仿制珐琅彩达到标准,才能收购。那么,为什么烧出的素胎,就是达不到要求呢?熊建军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会不会本身烧制的原料,就是这把泥土有问题呢?

  珐琅彩是在景德镇烧好素胎,再送进紫禁城二次烧制的。要想复活珐琅彩,必须首先烧出,和当时一样的素胎,也就是俗称的“糯米胎”。珐琅彩以白胎最为珍贵,釉面洁白光润,胎体轻如蛋壳,对着光线,能从背面看见胎面上的彩图,被称为“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这样薄的胎壁,在制作胚胎的时候,如果土质不够细密,韧度不够强,到了窑里一烧,就会变形坍塌。要想烧出“糯米胎”,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种神奇的泥土,这就是高岭土。

  熊建军:因为这个胎呢,它决定两个因素,一个是一个泥,第二个是一个釉,我们不是讲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没有好的原料,你做不出好的瓷器出来,所以我们这个原料做这个珐琅彩它很薄,我们这个胎薄一个透一个白,我们就要求这个原料很严格。
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山,是高岭土的原产地。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后期,200年的大量开采,在高岭山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古矿坑。当时多采用坑道开采方式,坑道都很深,里面比较大,洞口却很小,只能采用人力一筐一筐的往外背。但时隔数百年,到底哪里是烧制珐琅彩取土的古矿坑,如今已经无人知晓。

  史希杰:当时都有这种记载,就是说这个地方的开采地,或者这个东西的制作地是专门为皇帝为宫里边服务的,那你别人是不能轻易把这个东西拿走的。你要拿走的话,那么大清律例写得很清楚,杖五十,徒一千里,什么意思,发配了。古代刑法,笞、杖,徒、流、死,笞,打,打屁股,那什么意思呢,就是又打又罚了,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给你判了。

  高岭山连绵百里,山高林密。到哪里才能找到当年的古矿坑呢?况且历经千百年的开采,上等的高岭土就更是贵比黄金了。但熊建军下定决心,就是踏遍青山,也要找出这种土来!他和弟弟两个人,穿山过涧,爬沟上坎,专门钻那些几百年都没人敢进的山洞,大海捞针一样的寻找。可一直过了五年,仍然两手空空。结果,有一天,熊建军一不小心,失足掉进一个土坑里,这一摔,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熊建军:因为一下的时候,两只手乱抓,手上抓了一把泥土,因为我们这个土也是比较滑腻的,有点感觉,所以那一天一抓到这个土呢,一看一下,这就是记载的这个土跟面粉一样的,像糯米一样的,我们古代有叫糯米的,梗米土,就是这样。这个土地一抓到,当时跟发现新大陆一样的。

  但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古矿坑人迹罕至,草丛很深,里面经常有毒蛇出没。当时,一条毒蛇被惊动了,狠狠的咬了熊建军一口。

                          

熊建军的弟弟熊建国:那个毒蛇相当厉害的,一下子人知觉就没有什么很大的知觉了。我说无论如何你要抓紧那个棍子,后来我很费力气的把他拉上来,一看果真是被毒蛇咬了,手肿的很大,发青、发紫,还流了一点血。

  在弟弟的帮助下,熊建军爬出土坑。两个人赶紧来到一条小溪旁边,拿碎瓷片刮净伤口的蛇毒,用溪水冲洗干净,然后下山找蛇医敷药,紧急抢救,最终才保住了性命。虽然经历了这场惊险,但是熊建军还是非常欣喜,因为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高岭土,终于找到了!

  熊建军:因为找到这个土相对来讲我们就没有走那个弯路,因为原料正了,我们这个胎就没问题的,我们这个胎就能达到这个透光度了,包括这种透光度,这种薄度了。

  主持人:为了找高岭土,真是费尽了千辛万苦,差点连命都搭上了。那么,高岭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非要用高岭土呢?早在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都是用瓷石来做原料,但是,瓷石的粘性不强,烧出的瓷器太软,不能独立成形。后来,制瓷工人们就发现了高岭土,含氧化铝的成分高,颜色很白,而且很有粘性,可塑性强,和瓷石混合后,烧成瓷器,洁白细腻,而且坚硬无比。这就是陶瓷行业说的“二元配方”。如果说,瓷石是瓷器的肌肉,那么高岭土就是瓷器的骨骼。可以说,没有高岭土,就没有景德镇名扬天下的瓷器。尤其是珐琅彩,都是采用景德镇进贡的上等素胎烧制而成,可想而知,都是用的最上乘的高岭土,也就是“糯米土”。但是,经过千百年的挖掘,优质的高岭土已经都快挖完了,而且当地的水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想找到最好的高岭土,就是所谓的“糯米土”,就变得异常艰难。既然找到了高岭土,总该一帆风顺了吧?熊建军就是这么想。谁知道,再烧了一窑,居然又是次品!这可怎么办呢?请您明天继续收看《走近科学》。

  彩瓷皇后(下)

  概述:为什么烧不出“糯米胎”呢?熊建军最后发现症结。原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景德镇制瓷已经都采用煤气窑,来代替柴窑。要做精美的仿古瓷,必须恢复柴窑。熊建军三顾茅庐,请出了硕果仅存的柴窑“把桩师傅”,终于成功地烧出了“糯米胎”。又“偷”来黄金,烧出了绚丽夺目的色彩。瓷器描画,更是呕心沥血,接近古人的审美境界。最终,珐琅彩在熊建军的手下,又重现人间。

  回顾:珐琅彩,这是一种皇家专用的精美瓷器,素有“彩瓷皇后”的美称。始于康熙,兴于雍正,没于乾隆,至今已经失传200多年了。珐琅彩精品“锦鸡双耳瓶”和“杏林春燕”,在拍卖会上,都曾经拍出上亿元的天价。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景德镇制瓷器专家熊建军,研制珐琅彩,复活这项属于皇家的神秘技艺。熊建军走遍深山,终于找到珍贵的原料--高岭土。眼看万事俱备,开始烧窑,没想到连烧几窑,出来的却都是一些次品,无奈只好砸掉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绝世汝瓷 属于中国的那一抹天青色
·下一篇文章:扬州明代青花瓷媲美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