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劳继雄| 谢稚柳先生的书画鉴定学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劳继雄| 谢稚柳先生的书画鉴定学

\
鉴真馆
谢稚柳讲书画鉴定
谢稚柳 著;劳继雄 编

 
《谢稚柳讲书画鉴定》是古书画鉴定大家,著名书画家谢稚柳先生集毕生书画鉴定经验之作,由其弟子劳继雄先生遴选编排。本书收录了谢稚柳毕生考鉴古书画的重要论文,内容涉及鉴定理论与方法、古代法书、古代名画以及其他部分。本书中如《梁楷〈黄庭经神像图〉》《清代的两位大收藏家》等均为鲜见出版的文献。本书后有两个附录,其一是谢稚柳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名画三百种》的鉴定意见,其二,是劳继雄先生在跟随谢先生八年巡回鉴定过程中记录下的重要鉴定意见。与谢稚柳的论述相互参看,可较为全面地反应其鉴定思想、方法,系学习书画鉴定的必备资料。

 
谢稚柳先生的书画鉴定学(代序)
劳继雄

谢稚柳先生集鉴定家、书画家、收藏家和诗人于一身而盛名于世。他为我国的文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在书画鉴定上成就卓越。1983年,已是高龄的谢先生受国家重托披挂上阵,组建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率领国内一流专家对中国公立博物馆及相关文物单位所藏历代书画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鉴定,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一工作历时八年,最终圆满完成。谢先生不但对国家的文博事业和古书画鉴定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也达到他自身书画鉴定生涯的顶峰。

\

到目前为止,书画鉴定还没有科技手段,真假的甄别基本上还是凭专家通过对传世书画长期研究积累的经验去目鉴。由于中国书画的独特性,这一传统鉴定方法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起着主导作用。鉴定是一门比较学,这是业界的共识。但由于切入点不同,对书画的风格习性就有不同认知。由此,对同一件书画作品,不同鉴定家之间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这是鉴定中矛盾产生的主因,也是凭经验目测的不足之处。
 

 
鉴于存在的问题,谢先生认为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都是画家随兴创作的产物,而画的好坏及固有风格的转变,与环境、工具、情绪、时间等的变化相关,有时会变得自己都不能辨别。所以,对传世书画,特别是稍异于本来风貌的书画,鉴定上就不能轻易说假,而需要用扩大的眼光去捕捉两者之间的关系,设想转变的可能因素,以达到还其本来面目的目的,从而尽量避免和减少鉴定中的失误。这就是谢先生首次提出的扩大鉴定的理论。

从认识画中的“一笔画”来追寻画家的风格特性,是谢先生鉴定书画的另一大特色。所谓“一笔画”,是指书画中的基本笔墨线条。谢先生认为一幅画由千笔万笔构成的,但归根结底始于一笔。画中的“一笔画”正是画的基因,不仅揭示画家的性格特点,也透露了画家的笔墨功力,决定画的优劣。

\\

一般而言,作伪者大多生活于社会下层,他们不讲究笔墨,追求的是如何获取最大利益。所以,这些赝品大部分以模仿为主,笔墨低劣、线条僵硬板滞。反之,名家之画线条抑扬顿挫,浑厚苍劲,特别流畅自然,而且性格特征强烈。如把前后两种线条作比较,各自的优劣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当然,也有少数伪品出于名家之手,其笔墨线条自然不同凡响,如张大千便是其中之一。出于张大千之手的石涛、八大山人,水准之高几可乱真。如果对这些画家的作品没有深入了解,其真假是很难识别的。
 
从扩大鉴定到“一笔画”鉴定,二者都源于谢先生长期的笔墨耕耘与对绘画风格变化的领悟,再由此及彼,运用到鉴定中去。所以谢先生以鉴定家、书画家的双重目光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书画的好坏,更是笔墨间的内在关系,包括书画的时代特性和流派传脉,最后得出结论。这无疑是超出常规的科学鉴定方法。
 
在当代书画鉴定界,素有“南谢北徐”之说,分别指南方的谢先生与北方的徐邦达先生,这是业内对二位鉴定权威的肯定与赞誉。谢先生的扩大鉴定理论与徐先生关于书画代笔问题的考证,是两位专家鉴定经验的升华。但正由于观念不同,在对具体某件作品作鉴定时,他们有时会持有相反的鉴定意见,但本质都源于对学术的坚持己见。我们曾在一起工作、生活多年,所看到的老专家们包括谢稚柳先生与徐邦达先生,都是和蔼可亲的。他们工作时严肃认真,工作之余则经常相互打趣逗乐,显得其乐融融。坊间有传谢稚柳先生看画较松,徐邦达先生看画较紧。所谓看得松,实际是为了尽量减少因画风的变化而走眼,误把真迹打入冷宫的积极举措。而看得紧,则是防止以假为真,所以把那些稍异于本来风格的作品或定为代笔,或归之赝品。这正是二位鉴定大家的独门技巧,没有谁对谁错,目的都是一致的。
事实上,在鉴定中,看紧容易看松难。看得松,难在如何把握鉴定尺度,这是有风险的,需要有勇气来担当。多年来,我在随谢先生看画鉴画的过程中,深知他为了保护文物,在真假问题上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据理力争的苦心。
 

 
谢先生对学生的培养十分严格,招生之初,提出学生首先要有绘画基础。因为只有自己动过手,才能更快领悟画中笔墨的好坏,这是鉴定入门的第一步。否则连书画的优劣都看不明白,就遑论学习鉴定了。谢先生曾说,有些专业人员从事了一辈子的鉴定工作,仍然连门都没入,其中除了悟性不足之外,还在于没有动手能力,因而无法真正体验其中奥秘。谢先生经常和我说,画画有助于鉴定的入门,提升鉴定的眼光,而眼光高了,又会感觉手低了。这样手就要去追赶眼,二者之间永远处于眼高在先,手低居后,相互攀登的良性循环中,是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的。

 \\

关于如何尽快掌握书画鉴定的方法,谢先生告诉我们,首先要与书画“交朋友”,而交朋友必须起步要高,先将清代的四王、恽、吴作为入门的切入点,然后往上追本溯源,把各个朝代的主要画家风格、流派都梳理一遍。其中,代表性画家的作品都要从早年看到晚年,以摸清其画风的走向,直至宋代。这一过程都要以实物为主,才能达到看画的真正目的。因为实物是艺术家精、气、神凝聚的产物,故生动灵活。宋以前的传世实物稀少,则可从敦煌壁画那里追溯唐及唐以前的绘画风貌,从而以实物为依托,把握中国美术史的脉络,为日后的书画鉴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谢先生认为光看书画还不够,读画的同时,还必须读书。他要求我们先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看,直至清代有关中国绘画的重要论著都要过目,还要写读书笔记,从中掌握一手资料,以后的书画研究便有了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空间。

\\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谢先生经常亲自对着实物教我们看画的方法,逐步引导我们进入书画鉴定之门。有一次在与谢先生闲聊中,先生忽然问我,“你随鉴定组看了这么多历代书画,有什么体会?”我说,“感觉到书画鉴定越来越难了”。谢先生笑着说,这就是进步。其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非慎之不可,但也不用害怕。只要紧紧扣住实物的基本面,真正和书画交朋友,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谢先生关于书画鉴定方面曾写过一部极为重要的学术专著——《鉴余杂稿》。《鉴余杂稿》首次出版于1979年,是年我正好被谢先生收为学生,此书也成了我步入师门的第一本教科书。而今,上海书画出版社“鉴真馆”丛书将出版《谢稚柳讲书画鉴定》。
 

\

本书收录了《鉴余杂稿》中关于古书画鉴定的论文,并收录了谢先生几篇不常见的文章,如其手稿《论梁楷〈黄庭经神像图〉》,又如发表于1957年4月14日《文汇报》的《清代的两大鉴藏家》等。本书的最后有两个附录:其一为谢稚柳对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名画三百种》所作的评语,记载了谢先生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珍品的鉴定意见;其二,遴选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中谢先生的部分鉴定意见。附录中的评语、鉴定意见与他所撰写的鉴定论文结合参看,可较全面地反映出谢先生的鉴定思想与成就。在本书的编排中,尤其重视图像的呈现,以充实、阐明谢先生文字上的叙说。本书以崭新的编排,全面、系统地向广大想要学习书画鉴定的读者们传递了谢先生的书画鉴定理念,对推动书画鉴定学的创新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

目  录
 
总论
论书画鉴别
书法
晋王羲之《上虞帖》
唐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宋黄山谷《诸上座帖》与张旭《古诗四帖》
唐柳公权《蒙诏帖》与《紫丝靸帖》的真伪
唐怀素《论书帖》与《小草千字文》
绘画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时代特性
五代阮郜《阆苑女仙图》
徐熙落墨兼论《雪竹图》
再论徐熙落墨
南唐董源的水墨画派与《溪岸图》
李成考
论李成《茂林远岫图》
王诜《溪山秋霁图》(原题郭熙)
北宋李公麟的山水画派兼论赵伯驹《六马图》卷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和他的真笔问题
宋人画《人物故事图》非《迎銮图》考
从扬补之《四梅花图》、宋人《百花图》论宋元之间水墨花卉画的传统关系
论梁楷《黄庭经神像图》
元赵孟頫的山水画派《百尺梧桐轩图》考
元黄公望的前期画
关于石涛的几个问题
谈石涛二事
其他 
北行所见书画琐记
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唐宋绘画论艺术源流
清代的两大鉴藏家
附录一
评台北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名画三百种》
附录二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稚柳部分鉴定意见

鉴真馆
谢稚柳讲书画鉴定
谢稚柳 著;劳继雄 编
定价:86.00元

天猫旗舰店购书链接




 
“鉴真馆”《张珩怎样鉴定书画》(已出版)著 张珩《徐邦达讲书画鉴定》(已出版)整理 口述;薛永年 徐邦达《谢稚柳讲书画鉴定》(已出版)编 著;劳继雄 谢稚柳《王季迁书画过眼录》(即将出版)著 王季迁《苏庚春讲书画鉴定》(已出版)编 著;朱万章 苏庚春





上一篇张珩的鉴定实践与理论建设|《张珩怎样鉴定书画》编后记

下一篇陈先行说善本:如何鉴定北宋版刻?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