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淡雅的奇葩——中国竹刻艺术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国竹刻艺术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们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

    关于中国竹刻工艺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梁人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中。那时的竹刻还只是用于杖头、如意、拂柄、笔斗、抓背之类。到了唐宋两代,竹刻范围逐渐扩大,既运用于各种实用的物件上,更多的制品则供人欣赏。竹刻将书画和雕刻熔于一炉,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种工艺品。据北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记载: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粗于常用,笔管两头各出半寸已来,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竹刻工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

    竹刻艺术历史悠久:

    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

    西周时记载政事等,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系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

    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湖南19号战国墓出土),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

    汉时用的毛笔(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

    汉时用的竹制勺(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

    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

    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器人物花鸟纹尺八一管,三节,遍体文饰,孔正面五、背面一。孔之四周及节之上下均有图案花纹。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诸形象,纯是唐风。其雕法用留青,保留青筠作物象,以去青筠下露之竹肌为地。这是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前所能见到的传世最早的竹刻件。   


唐代尺八 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所存

    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明、清时期竹刻在江南得到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竹刻流派。由此而起,竹刻逐渐形成一种专门艺术。

    嘉定派由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朱鹤(号松邻)开创,雕法以深刻为主,其子朱缨(15201587,号小松)、孙朱稚征(号三松)继之并有发扬,祖孙三人世称嘉定三朱,为嘉定派的形成及艺术风格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朱之后,有侯崤曾、沈大生、秦一爵,及清初,有沈兼、周乃始、王永芳等俱称名家。至清康熙时有吴之璠(字鲁珍)、封锡禄(字义侯)、封锡璋(字汉侯)、顾珏(字宗玉),雍正时有施天章(字焕文)等,俱称大师。乾隆时周颢(号芝岩),世称合南北宗而为一体二百余年首屈一指。其他竹人,各有专长。嘉定竹人,前赴后继,各显神通,赢得竹刻之乡的美名。   


朱鹤 竹雕松鹤笔筒南京博物院藏
   


朱缨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上海博物馆藏
   


朱稚征 竹雕仕女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侯崤曾 竹根雕寿星上海博物馆藏
   


吴之璠 刘海戏蟾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周乃始 竹刻蕉荫读书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金陵派名家,明代有李耀(字文甫)、濮澄(15821648,字仲谦),而濮澄则被认为是金陵派的创始人,雕法以浅刻为主。清代乾隆时期侨寓扬州的潘西凤(号老桐),原为浙江新昌人,因郑板桥的推誉,被认为是濮仲谦以后一人,故也称为金陵派代表人物。

   


濮澄 竹刻梅花诗文扇骨天津博物馆藏
   


潘西凤 竹根印二十八宿罗心胸 上海博物馆藏

    上述两派外,明代尚有张宗略(字希黄),长于留青,因籍贯无考(有说为浙江人,有说为江苏人,也有说是湖南人),后人无称是何派。

    及清代后期,又有所谓黄岩派,代表人物为方絜(号治庵),擅长陷地深刻;萧山派,代表人物为蔡照(原名照初),擅长浅刻。另有不知籍贯的尚勋,精留青。

   


清·方絜竹刻苏武持节图臂搁(右)及其拓片(左) 上海博物馆藏
   


蔡照竹刻作品

    至晚清时,崇尚刻金石文,名家有浙江德清的朱宝骝、江苏吴江的杨澥、长洲的周之礼等,风格单一,实在也称不上派的。

  明清时期的竹刻风貌,民国时重要竹刻家金西厓在《刻竹小言》作了很精辟的概括。他说:纵观四百余年之竹刻,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又自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以雕刻再现书画,实为后期变化之主要原因。他的总结简明中肯,实在是知者之言。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艺术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18801979)、江苏嘉定的潘行庸(18861961)、吴县的支慈庵(19041974)、苏州的杨云康(19061959)、盛丙云(19091968)、常州的徐素白(19091976)、苏州的杨子英(19151983)、吴江的徐孝穆(19161998)、常州的白士凤(19231997)等。上述竹人中,除金西厓、潘行庸、杨云康三位外,其余的诸位主要创作高峰期则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金西厓 郑孝胥行书臂搁





上一篇橄榄核品种分类

下一篇红木文化之黄花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