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纵览

发掘文化内涵:金申谈收藏的价值属性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发掘文化内涵:金申谈收藏的价值属性

\

[宋] 金铜水月观音像

  “文玩”主要指历代文人使用或把玩的物件,也不免让人想到文人的收藏爱好。《美术观察》策划“‘文玩’进行时”选题,除了呈现当下“文玩”现状,也关注美术界文人的收藏旨趣。其中,佛像就是许多美术家非常喜爱的收藏品类。为此,我们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金申谈当前佛像收藏问题。金申先生在佛教美术史、文物考古、佛教文物鉴定方面成就显著,其关于艺术品收藏的见解有助于我们在收藏方面获得更为专业的认知,实际上不仅局限于佛像,对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收藏亦有启迪。

  更多人开始研究藏品内在的历史文化背景
  缑梦媛(本刊栏目主持):您长期从事佛教美术研究、佛像文物鉴定工作,也是央视《鉴宝》《寻宝》等节目的专家鉴定团成员,对收藏文化有较多的接触,您如何看待当前艺术品的收藏热?
  金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整体来说,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和发达国家接轨,所以人们逐渐有余力收藏艺术品,但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具备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艺术品首先是可观赏的,能让人产生愉悦并学到很多知识。其次,每件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因此,艺术品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在社会物价升值的情况下,它更具收藏的价值属性。
  我三四十年前就开始搞收藏了,当时不是为了升值才买这些艺术品,首先是因为喜好,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自身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积累。我们那时候经济不宽裕,虽然很多东西看起来价格便宜,但较当时收入来说也是很贵的,就是因为喜欢,比别人更能看到它的文化价值,所以就倾囊购买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藏品可以交换,出手之后再买其他更喜欢的东西。随着自己欣赏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吐故纳新,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也能增加收入。比如一个藏家有眼力,朋友想让其割让藏品,他往往还要加一些附加值,不可能原价割让。因为这里面有藏家多年的学习历程,如找寻这些东西的缘份,还有他对市场的了解,别人看不懂的地方他能看懂,相当于替别人把关了,这就是藏品蕴含的劳动价值和其他一些附加的价值。
  因为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提高,收入高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文玩爱好的人,曾经没有余力买,现在多少有了余力,所以搞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各种媒体报道,特别是有了拍卖会以后,各种资讯漫天飞。那些高昂的拍价、捡漏的诱惑,刺激了很多人,形成一种所谓的“收藏热”。这里面有真懂的,有根本不懂的,还有抱着投机心理的。
  总的来说,大家都公认艺术品可以保值,可以升值,有这种特殊的属性,不像买股票,股票得听别人的,但是艺术品只要买对了,它就永远有价值。而且我们买的是当时的价格,不是虚高的价格,买对了,它永远具有保值的特性,而且还有升值的空间。如果买错了,受骗了,或者当时价钱高的离谱,到现在也值不了那么多钱,这就另当别论。
  缑梦媛:您认为今天的收藏活动和古人相比最大的特点或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金申: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谈书画品评和价值,唐人已经有艺术品收藏的爱好,一直到明清,历代都有很多文人、士大夫、官僚的收藏故事,许多笔记、画史中都有记载。过去的藏家主要限于有钱人或文人阶层,或官僚阶层。当时老百姓有意识地去收藏,以艺术品保值、升值的机会很少。受限于资讯和市场不发达,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大的收藏群体。《清明上河图》有一间铺面上打出一个招牌写着“古董”,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很发达,这时候已经有了古董店,门口还摆了很多商周青铜器鼎、彝等,可以说有了较成熟的古玩市场,也就有了市民收藏。有可能老百姓干活挖出来的器皿就拿去卖了。盗墓历朝历代不绝,盗出来的东西肯定会拿出来卖,也可说是收藏活动。如今资讯发达,市场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群体,现在到农村找好东西,老乡说早就卖了,收古的不知来了多少回。三十年前到农村里,那时大家还不知道古玩的市场价值,就能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很有价值的东西。
  缑梦媛:是否可以说,当前收藏的主要特点是藏家的面更广了?
  金申:可以这么说,人群的面更广,研究和升值的意识更强。
  缑梦媛:收藏品类会不会划分得更细?
  金申:收藏品类细不细也不是个人喜好能决定的,起码得在商品很丰富的情况下才能分类。如果到偏远的小城镇,那些玩家的收藏品类也是乱七八糟,遇到什么收什么,因为周围没有那么大的数量供他形成专门的品类。但在大城市的人可能就专收某一类古玩,比如字画、古币、古玉、陶瓷等,必须要有一定的藏品量做基础才能供收藏者选择。
  缑梦媛:在收藏理念方面,今天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金申:所谓收藏理念,除了从经济角度考虑之外,很多人开始注重研究藏品内在的历史文化背景,收藏某件器物也不完全为了增值、保值,而是出于对它的热爱,或对背后文化的了解,哪怕价格已经涨到当年的100倍、1000倍也不愿意出手,现在这样的收藏者也很多了。

\

[十六国] 金铜佛坐像

  画家喜欢收藏佛像
  缑梦媛:您早年学绘画专业,为什么会关注佛像领域?
  金申:我是内蒙师大美术系毕业的。画画之余我看的都是文史方面的书,学美术史也有很多内容与佛教有关,唐以前的美术史绝大部分是用石窟和壁画做教材的。实际上,所谓阎立本、吴道子的真迹世上已绝迹了,我们看到的多半是宋朝的摹本。我画画喜欢游山玩水,写生的地方都是古庙、石窟,哪怕画风景也喜欢知道所画的庙是哪年建的,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壁画的内容是什么,雕塑的大佛到底是谁。我对古迹有一种寻根溯源,想知道其文化、宗教背景的学习愿望,不知不觉地积累了一些东西。
  20世纪80年代,我在内蒙古包头文物管理处工作。内蒙很多大喇嘛庙在“文革”中被破坏了,80年代初陆续修复,当时由文物管理部门管这件事。因为我在这方面有兴趣,这件事就落到我身上了。国家文物局拨了100万元修内蒙古包头的大喇嘛庙美岱召,连着修了3年。修的过程中,破败的古建筑得找古建筑的书学习营造方法,壁画坏了,要弄清楚它当年画的是什么,如果哪个地方的佛坛空了,需要捏佛像,要想一想到底塑什么。这就逼着我们去学习、找资料,我就边学边干,逐渐弄明白这些问题。
  缑梦媛:您后来到日本研究佛教考古,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您选择了佛像研究、收藏之路?
  金申:我正式研究佛教考古是出于偶然的机会。当年我们从各种途径看到日本的研究成果,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比我们先行一步。80年代为了维修寺庙,我参考日本学者的文章,自学日文,马马虎虎能看懂他们的文献而已。等有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我如鱼得水,当时各大学也刚开始使用电脑,各个资料室都有翻拍图书的设备,图录资料随便拍,于是我拍了几千张图片,都是日本各种图录里收藏的中国佛像。我最早编了一本黑白的《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把带年号的佛像收集到一起,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佛像的名品。这些名品多半流落在日本、欧洲、美国。这本图典是90年代初出版的,印刷很粗糙,现在看起来也有个别错误。但是那本书印了一万多册,供不应求,因为有资料性质的图典,学者、搞文博的和收藏爱好者都可以用,雅俗共赏。我的眼界打开得比国内同行们早一步。我发现国内外博物馆有很多所谓的佛像名品靠不住,所以写了一些这方面的辩伪文章,正好赶上中国收藏市场开始起步,很多人在这方面向我求教,于是把我推到了所谓佛像鉴定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因为我比他们看得多,眼界开阔,能够辨认而已。
  缑梦媛:当前主要有哪些佛像收藏群体?他们收藏佛像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金申:应该说喜欢佛像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有的出于信仰目的,有的出于造型目的,特别是搞美术的很多人都喜欢收藏佛像,我知道很多画家都收藏佛像,它也是很重要的绘画题材。就算市场主攻收藏字画的人,也会收藏佛像。因为佛像放在那里,从信仰角度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从造型上来说,它也很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画家收藏的佛像主要是铜佛或石佛,也有纸绢佛画。因为佛像本来就是艺术品,搞画的人能从雕刻的角度看到它的刀法、力度,实际上它本身就是雕塑作品。
  缑梦媛:作为佛教美术研究学者、佛像鉴定专家,您对佛像的收藏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明确的品类收藏目标?
  金申:当然有,我在日本的时候,地摊上经常有尼泊尔人卖铜佛,都是藏传佛教的佛像,开始我觉得做得挺好,认为是明清的。后来我和几个人成了朋友,我去尼泊尔专门到他们作坊里看工艺制作过程,才发现有很多佛像都是仿古的。回国后我看到有些古玩店通过一些渠道买的尼泊尔佛像,那会儿他们不认识,觉得很珍贵,我一看就知道这是新的,因为我在尼泊尔考察过这些东西。
  我重点收藏中国唐以前的佛像,即所谓的高古佛像,我认为这些佛像更有艺术魅力,但是4世纪、5世纪的佛像存世量很少,都是可遇而不可求。那会儿古玩市场什么都能碰到,四五世纪的佛像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卖得就很便宜,比如他们2000元买的,2200元就会卖掉,倒一下本而已,市场认识的人少,买的人更少。自从我编了《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之后,很多古玩商才知道一些佛像所在时期原来这么早,能达到公元4至5世纪,大家突然明白了,都说卖亏了。也可以说早期佛像有了学术上的认定后大家才看出它的价值,因为它们不像明清佛像那么漂亮,有那么多纹饰,它们造型很古朴,但是承载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就像玩玉一样,明清的玉都是靠繁琐的纹饰取胜,但越古的玉线条越简单,纹饰越少。玩古玉的人能从最简单的线条里发现美、发现艺术的魅力,那就更高一筹了。

\

[明] 金铜男相观音像

  拍卖会是收藏比较可靠的途径
  缑梦媛:当前艺术品收藏主要的交易渠道有哪些?
  金申:目前,民间好东西越来越少了,因为拍卖会越来越多了,有很多渠道可以进行交流。在民间买东西,首先是找不到好东西,即使偶然碰到了喜欢的,价格也离谱得厉害。我现在很少在民间买到好东西,都是去拍卖会,价格公平,也有漏可捡。这还是由个人的文化积累决定,能看到藏品的价值,有些要价和物品实际价格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或者几场拍卖会正好同时举办,藏家不能每个都参加,有时一件古玩预估要拍到10万元,但5万就没人举牌了,那就可以捡漏了,这里面很多变数和机遇。但现在有些人不懂拍卖会这个途径,拍卖会上的某件东西,如果大家都追着这件举牌,一般应该没问题,人家举到10万,没准再多加5千就归自己了,这是个捷径,等于大家帮忙长眼了。有一些人明明知道有这个途径却不去,而喜欢听故事,通过古玩市场买的藏品乱七八糟,其本身不具备很高的艺术素养,买的东西不伦不类,真假更没办法评价了。且不说真假,买的艺术品品位很平庸,甚至甜俗。比如有些人很有钱,家里雕龙椅子硬的坐不了人,大木雕观音、大石头,说不上是什么石头,一看就是大而无当、不上档次的东西。有人喜欢,那是他们的自由,但是这些东西一旦走向市场,接手的人很少,或者说接手的人也会给很低廉的价格。
  缑梦媛:您是否有为一些拍卖公司做鉴定工作?
  金申:过去一些拍卖公司拍卖之前都让我去看,我判断这些佛像是什么年份,佛名是什么,历史背景等,他们依据我的意见写图录,甚至我亲自操刀写图录。那时候有精力、有兴趣,现在没有了。经过这二三十年,通过像我这样的若干个学者推动,这方面的书也多了,现在他们写的目录,佛名、年代基本都靠谱,明显的硬伤不多了,说明我们做的推动的工作还是起到了作用。

\

[唐] 金铜佛造像

  缑梦媛: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拍卖公司拿过来的拍品,经您鉴定以后发现是伪造的?
  金申:这种情况多了,遇到这种情况拍卖公司一般就不再上拍,出于对用户负责和声誉。拍卖公司也有很多档次,有的很注重真伪,注重声誉,对用户负责,也有些小的拍卖公司随便上拍,真假由大家自己看。拍卖公司就像广告公司,广告公司做药的广告,谁知道药是真是假,这是药品审查机构做的事。从行业内容上说,拍卖行是个中介机构,不管真假,但是好的拍卖行会自觉把关,拿不准的、不可靠的不上拍,因为注重公司名牌。
  缑梦媛:购买、收藏古玩在我国是否有明确的法律界限?您可就佛像收藏的情况来谈。
  金申:应该说,只要来路正,无论是家传的,还是市场买的,一般没涉及到文物法律就没事。万一它来路不正,是偷盗的、惹了官司的,那就不行。追究到你这里,买家就得作证是谁卖的,东西也会被收走。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惹这些麻烦就都能进入市场。现在的拍卖会文物局都会提前去看,有明显出土痕迹,明显是从田野或古建筑石雕上凿下来的,而且是新凿下来的,或者新出土的铜器,不是早年传世的,他们是不允许上拍的,有这样一个把关程序。
  缑梦媛:您认为,当前艺术品收藏、把玩的意义何在?对收藏爱好者有什么建议?
  金申:首先是综合国力高了。像珊瑚原本很不值钱,但是现在它也身价百倍了,因为它的资源少了,收藏的人多了,自然贵了,这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还有,商品要丰富。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国的艺术品、古玩比国外还要贵,因为国外的商品经济很发达,投资方向很多,商品丰富。而且古玩毕竟只是一种历史记忆性的物件,多是上年纪的人喜欢,年轻人不那么喜欢了,所以国外的古玩往往比国内还便宜。但是国内投资方向比较窄,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完善,没有那么多投资渠道,加上群体庞大,不少人急于致富,所以玩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不能妄听故事传说,首先要把收藏对象研究明白,从文化角度研究它的时代、背景,把这些弄清楚之后,对它的市场价格肯定也能慢慢摸到一些规律。一件古玩,搁在拍卖行里是它,放到地摊是它,放美国也是它,放哪都是它,属性是不变的。不能因为这是从美国买回来的就是好的,不一定。现在很多人都迷信海外回流,海外文物也有各种流入渠道,有些是工艺品公司历年出口的,未必是当年八国联军抢的,那就是新的工艺品,不一定是古代的,未必奇货可居。(本文由录音整理,经金申审阅)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9年第2期)
 





上一篇陈丹青:扯淡,你们是艺术家吗?

下一篇重评董其昌“山水南北宗论”,此其时也l 王琪森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