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纵览

徐有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是乌鸦吗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徐有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是乌鸦吗


\

吴冠中《枫桥夜泊》


“黄河远上白云间”,
还是“黄沙直上白云间”?

 
读书要想有所得就得思考。
 
管子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得,鬼神教之。”“鬼神教之”就是在反复思考后所出现的豁然开朗境界。
 
如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有的版本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孰是孰非?这就需要思考。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物候学》一书中认为应当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因为它符合唐朝开元年间玉门关一带春天几乎每天到日中黄沙直冲云霄的情况,而黄河与凉州及玉门关相距遥远,谈不上有什么关联。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诗人为了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中出现地名的方位与距离同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是允许的。那么究竟哪一句才符合诗的原貌呢?我们仔细揣摩诗意,就会发现此诗贯穿全篇的是一个“怨”字。第一句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方能显示出玉门关一带风沙之大,环境之恶劣,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出一个“怨”字。如果戍边将士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抱“怨”的理由似乎就不那么充分了。
 
 
“春来发几枝”,
还是“秋来发故枝”?
 

思考与否的标志之一在于能否提出问题。
 
如王维的《相思》,通行本作:“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一名相思子,《中国高等植物》卷七《相思子》称其产自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等地区,“花期3—6月,果期9—10月……种子质坚,色泽艳丽,可作装饰品”。这首诗的前两句说秋天的果实长在春天的枝条上,当然是个问题。查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第二句作“秋来发几枝”,显然要比“春来发几枝”合理多了。
 
但是“秋来发几枝”一作“秋来发故枝”,究竟哪一句符合原貌呢?这又是一个问题。
 
“秋来发几枝”是疑问句,“秋来发故枝”是陈述句,两者的意思差别很大。特别是“故枝”系专指,而非泛称。如果原文是“秋来发故枝”,那么王维与“君”还曾在一起采过红豆。查陈铁民编的《王维年谱》可知,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十月至岭南负责科举考试,于次年春天回京。他确实有条件与朋友一道在岭南采过红豆。因为“秋来发故枝”来自实际生活,具有个性化色彩,别人写不出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它才是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乌”是乌鸦、喜鹊还是乌臼?
 

读书要能发现问题,必须具有怀疑精神,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且,善疑者还要能疑人之所不疑。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首句中的“乌”字,有的解释成乌鸦,有的笼统地称为“乌鹊”,有的认为无须解释而未做解释。无论是乌鸦还是喜鹊,它们发声的特点都是叫,而非啼,可见“乌”为何鸟还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其实这首诗中的“乌”指乌臼鸟,其特点是黎明即啼,如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云:“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将乌臼鸟与报晓的公鸡相提并论,就反映了其黎明即啼的特点。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
 
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这句诗还告诉我们诗人直到天亮仍处于失眠状态,乌臼鸟一叫他就听到了。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难以入眠。他的愁为何如此之深呢?
 
据《唐才子传》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载(753)考取了进士,尚未获得一官半职,安史之乱就在天宝十四载(755)一月爆发了。天宝十五载(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写“愁”是这首诗的主题,正因为诗中的“愁”交织着诗人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所以这首《枫桥夜泊》成了写愁的代表作。
 
如上,读书贵在思考,既要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又要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思考了,方能有所斩获。
 
>原题《唐诗逸思》,载《光明日报》2018年12月31日08版。关于《枫桥夜泊》这首诗更详尽的解析,可参阅作者的《诗学原理(第二版)》第37页、《千家诗赏析》第126页。
 





上一篇徐有富:李清照的四首泛舟词

下一篇程章灿:漫话“易安体”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