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暖哭了!古老汉字中的中华文明原生态
世界古文明地理位置图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节选)
文| 王宁
《四库全书》
汉字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典籍?我们以《四库全书》为例进行说明。《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纂。1773年5月1日,《四库全书》编纂馆开馆,总纂官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纪昀——纪晓岚,他率领三百多位当时一流的学者进行编修工作,其中也包括了乾嘉朴学的代表人物戴震。《四库全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一共收入3461种书目,79039卷,每部《四库全书》装订为36300册,6752函,总字数近10亿,真可谓超级文化大典。根据《四库全书》电子版统计,除去“小学”专书(也就是《尔雅》《说文解字》《广韵》这些字书韵书),《四库全书》共有690284323字,其中不重复的字数达27160字,这些字在现代大都已经进入国际编码。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乾隆皇帝为了存放这套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组织大量人力,将其抄写了七部,仿效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其中,“北四阁”为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和文津阁,“南三阁”为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这张图片是国家图书馆现在的古籍馆,它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原先藏在河北承德的文津阁《四库全书》,1913年用骆驼驮进北京,1915年由当时的京师图书馆正式接收,现在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旧址,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在文津街上,这条街正是因文津阁的《四库全书》而得名。那里毗邻北海,景色优美,非常安静,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去那里读书。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四库全书》规模浩大,但也并非传世古籍的全部。在国家图书馆,仅善本就有34万册,普通古籍有160多万册,数量更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我们看到,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古籍有这么多,真可谓浩如烟海。
鄂君启节
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汉字深刻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它把古人如何谋生,如何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相关的汉字聚合起来,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产文化类型。正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才会有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第一个字,是由三个鹿、一个土组成,这就是小篆中的“尘”字。为什么用鹿来表示尘土呢?鹿是群居动物,总是一群一群地行动。它跑步的动作十分优雅,嗒、嗒、嗒地非常轻,因此,它们扬起来的土一定是细小的尘土,所以《说文解字》说“鹿行扬土”就是尘。下一个字是繁体字的“麗”,现在简化作“丽”,去掉了下面的“鹿”。那么,“鹿”和“丽”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古代婚礼中,娶亲的人要去纳聘,纳聘的礼物就是鹿皮。在聘礼纳贽的时候,要将漂亮的毛色,展现给被聘的一方。此外,鹿性格温顺,两角成双,而且非常漂亮,正好象征着婚姻美满。在汉字中,“丽”加上单人旁,就是伉俪的“俪”,也能看出“鹿”象征着夫妻和美。在这些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极其密切。
甲骨文合集第6057 正(照片)
随着原始游牧时代向农业时代的发展,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进入农耕时代,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地体现在汉字中。在《说文解字》中,《草部》《木部》《竹部》《禾部》是表示植物的四大部首,这四个字的字形,本身就体现出古人对植物的细致观察:木有根枝,草苗向上,竹叶下伸,禾有低垂的穗。这四个部首的辖字总数达到了1227 字,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在秦汉时期已经进入了农耕为主的生产模式,汉字的造字取象也开始向植物发展,充分体现出植物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除了各种各样的现实功用,树木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用,那就是标志作用。
我们看这四个字,都是封建的“封”。甲骨文、金文中,封的上面是一棵树苗,下面是一团土。到了后来,右边旁边加上一个人,伸出一双手,表示培土的含义。经过分析,可以说明“封”的本义是培土植树,《左传》说“封殖此树”,就是用土来把树根埋起来。“封”由此引申出密封、封存的词义,我们今天说信封、封皮,都是要把书信、图书封存在里面的意思。在坟边种植树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风俗。《艺文类聚》记载,“夫子坟方一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即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们用四方的珍异木材种植在孔子的坟边,寄托哀思、表达纪念。谢承《后汉书》中记载,有一个叫方储的人,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终日负土成坟,种奇树千株”,即每天用布袋包土,垒成坟头,在坟边种植了上千株奇树,以纪念他的父母。还有我们很熟悉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和刘兰芝以身殉情,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他们去世之后,大家纪念他们,心中充满了痛惜和愧疚。因此,“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为什么选择松柏和梧桐这两种树木呢?松柏四季常青,特别有生命力,表示后代繁衍不息。梧桐树叶阔大,枝叶茂密,表示荫蔽自己的后代。用树木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和对后代的祝福,是中国人很有特色的一种文化心理。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十五卷,明末(1621—1644)毛氏汲古阁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睡虎地秦简上的古隶
再者,在汉字的构形和符号系统中,不但有物质文化和生产文化,还有古人丰富的精神文化。正统文献和野史记录的文化如同桥梁,把我们渡到古代历史的彼岸。而通过汉字观察文化,如同乘坐一叶小舟,在文献描述不到的地方,它可以去印证。特别是古代的观念世界和思维方法,在汉字的细致考察中,可以看到一些难得而又真切的事实。
在汉字的构形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说文解字》:“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至高无上的“天”,古人用什么样的字形来表示呢?在甲骨文中,“天”的上面画出大的脑袋,金文延续了甲骨文形体,小篆线条化后,写作一横。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 ·释天》中说:“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谓人颠顶,故象人形。……所以独坟其首者,正特著其所象之处也。”由此可见,“天”是自然的至高顶点,头是人体的至高顶点,故“天”的造字取象于头。在汉语中,人的额头称为“天庭”、人的顶骨称为“天灵盖”,亦可见在古人心目中,自然的顶端与人的头顶是同义的。在甲骨文中,“天”和“大”的构意是一样的,都取象于正面的人形,《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体现出自然的“天”的人格化和人文世界的自然化。
战国中晚期郭店楚简《老子》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古代的数目字中,考察汉字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思想。我们把小篆十个基数数目字分成三组:(1)一、二、三、五、十;(2)四、六、八;(3)七、九,从中来看这十个字的构形特点:第一组“一、二、三、五、十”以奇数为主,古人把奇数称为阳数,把偶数称为阴数。在数字之中,“一”象征天地未分,混沌一片,这个时候宇宙尚未成形。在汉语里,“一”是最大的,“元”“首”都表示第一,也就是最先、最早、最大。《说文解字》对“一”字的解释是:“唯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不是对“一”作数学的解释,而是讲述一种文化思想,说明的是古人对宇宙起源的理念。后来轻者上浮、浊者下沉,造分天地,就成为“二”,“二”的字形象征着天与地形成的空间。“三”,在上下两横之间插入一横,表示人。《说文解字》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三”象征着天地之间有了人,就能创造万物,即所谓“三生万物”。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在古代语言里,“三”就象征多数。“五”字的字形,在天地两横之间有一个 ×,表示阴阳交互。这与“五”居于1—9的正中有关。“五”和“午”同源,古人所说的午时,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而正午就是十二点,是一天时间的中点。因此,“五”的构意在于“交午”。宇宙万物不断生成,到了“十”,纵横俱全,“数之具也”,表示万事万物的完备状态。“一、二、三、五、十”,都以横为基本笔画,辅之以竖和斜。是一种造字模式。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王宁 著
上一篇: 清 供 古 典 家 具 插 画 欣 赏
下一篇: 五分钟看懂中国漆器8000年|极简史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