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观察

罗丹:人类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罗丹:人类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罗丹被称为神圣的艺术怪兽,人性希望、亢奋、扭曲等等,在他的刀斧下不朽。他将雕塑艺术推向了现代世界,他的人生交织着丑闻和荣耀。

\

在现在的巴黎街头,随处可见19世纪的城市雕塑,透过它们,可以想见当时欧洲主流艺术审美,庄严、浪漫、宁静、和谐。显然罗丹的作品几乎反其道而行,他的雕塑充斥着太多野蛮、丑陋、扭曲、悸动等等,让人感觉刺眼的内容。他如同一个不遭人待见的艺术怪兽,他伤风败俗,他以丑为美,把诡异当高雅,很多人对他极度反感。

\

《丑之美》

当然,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罗丹拿着打破时代固有审美的匕首,甘当被人唾弃的艺术先锋。
罗丹博物馆的花园里,有一座近7米高的青铜雕塑,由180多个人物或者说是鬼魂,如疾风暴雨交织在一起的《地狱之门》。它是他用37年光阴呕心沥血打造的未竟之作。

\

走近《地狱之门》,有一种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恐惧和战栗。在《地狱之门》苦思冥想的是就是世界闻名的《思想者》,今天世人将其视为人类启蒙时代的象征。但是,当年它被放大,当作单体雕塑展出时,业内很多人士给它的是“五星级差评”。

\

一个人坐着思考的时候,通常会把他的右手放在右膝盖上,他绝对不会把他的右手放在左膝盖上。这个姿态在思考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放松的。所以,这个思考者,他的十个脚趾头深深抠在地里头,脸上是痛苦的表情,全身每一块肌肉都绷得紧紧的,这其实不是在思考,只能理解成是在那样一个人类的终极审判到来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对人类的终极结局想通、想透和觉悟的一种状态。
《思想者》在1904年沙龙展上展出,这样一个睡眼惺忪,面容鄙俗,筋骨毕露的男人,被学院派讽刺为“妖怪”、“猿人”。买家甚至要求罗丹退回定金,终止协议。后来他的朋友们,筹集了15万法郎,买下了这座雕塑。但是,随着轰轰烈烈的欧洲国家启蒙运动,它被人们抬到了神坛,他不就是那个被上帝嘲笑的思想者吗?只是正从蒙昧中渐渐苏醒。

\

罗丹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他一直要求自己要像工人一样,忠诚地对待手艺。作为一个人体雕塑家,他必须对人体的了解,对人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包括对人体肌肉的感觉,要做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要使所有的肢体,所能够呈现的姿态、动作,可以达到它的各种各样的极限。同时,要使每一块肌肉,都具有温度和表情。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他平时要做很多辛苦的研究。

\

罗丹的成名作《青铜时代》完成于1877年,在它问世之初引起了不少议论,因它与真人比例一样,又过于逼真,有报社甚至抨击他庸俗下流:他无耻地直接在真人尸身上,浇铸了模型。后来,评委会派出几位雕塑家上门调查,让他即兴创作一件作品,以鉴证他的实力。最终他为自己澄清了罪名。此后,他在巴黎艺术界声名大噪。
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他更深入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达深层的想法。因此,他坚定要打破既有成规的想法,要让自己手到之处,让雕塑成为有血有肉的凡胎,有思想的生命。

\

艺术即情感,罗丹雕塑作品,都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情感,残缺的身体,恐怖的面容,扭曲的状态,都是感人的生命律动。
他曾非常自信地说:假如真理不该毁灭,那么我向你们预言,我的雕像终究立于不败之地。
他对运动充满兴趣,他试图抓到运动的精髓,就是如何在一个静态的雕塑里突出运动感。因为雕塑是不动的,所以他用一些很有流动性的形态来解决这种矛盾。曾经有一个艺术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似乎是液体。这很好地体现了他作品的一种不稳定性和动作性。

\

《行走的人》

随着《青铜时代》、《行走的人》等作品不断问世,罗丹名气越来越大。1880年,法国政府向他提出邀约,请他为新建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塑造一个大门。
他野心勃勃,他选中但丁神曲中的《地狱篇》,打算在现实中建一座《地狱之门》,一座让众人和伟大诗人共同进入的,关于人类命运终极思考的大门。但丁描述的炼狱折磨,也是罗丹对芸芸众生,无不陷入命运深渊的悲悯。
今天被我们膜拜的罗丹,在世时历经很多无情的打击,其中之一,跟表现男女情欲的作品有关。据说他时常与女模特有染,后来又纠缠在卡米耶与萝丝的三角关系之中。因此,人们甚至鄙夷地把他的作品归为下流之作。

\

在罗丹的作品中间,人们很熟悉的是,他大量地用男女人体,来表现激情状态的一些作品。你可以认为,他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狂热的歌颂,但更像是对于人类情欲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因为很多这一类作品最后都归到了《地狱之门》里头去。也就是说,在他看起来,这样一种人类男女的肉体之爱,虽然可以达到一种生理快感的极致和巅峰,如果没有一种精神超越的话,它很可能就是一切痛苦的来源。

\

他的作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从肢体语言看,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痉挛的、激情的肢体状态;另外一个从表情看,更多的是这样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睡眼惺忪的状态,好像刚刚从一个睡梦中醒来。那个梦到底是个噩梦还是个美梦?

\

裸露的身体,情不自禁的激吻,那是罗丹由卡米耶的裸体而塑造,他将生命的吻痕,刻在了少女一生中,这对冲破世俗束缚的情侣,本来也是他为《地狱之门》设计的。但由于它的柔美,与地狱之门的阴森反差太大,最终他将它放大成单体,让《吻》独立成篇。
罗丹的作品确实有他悲悯的一面,他是一个喜欢悲剧的人。在他创作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从一个裸体的、现实的作品(例如《青铜时代》),到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对人类情感的一个探索,最代表这一点的作品是《地狱之门》,它体现了一个包含各种绝望、悲剧,比如“没有结果的爱情”、性欲、金钱欲等等。这个地狱,已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了,其实它体现的是“人类自身即地狱”,即现代人类的痛苦是来源于自己。
这件至死未完成的《地狱之门》,抑或是罗丹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他并不是简单地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对人类的原罪进行道义的谴责。我们看到的都是人类,在将要堕入地狱之前的种种生离死别的情态,有情人之间的最后吻别,有父母对孩子的保护等种种人类的情感,在堕入地狱的过程中间,反而得到了一种彻底的释放。这也就是他所理解的,我们人类终极的结局。
对这样一个结局,对中间存在的所有这样一些深刻的矛盾,罗丹其实想不清楚,所以,他用了一个《思想者》坐在《地狱之门》前苦苦思索。这中间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么悲痛?是什么让人类变得崇高,同时又有面临地狱的深渊?
 


作品欣赏

\\\\\\\\\\\\\\\\\\\\\\\\\\\\\\

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上一篇保持艺术新鲜度(名师谈艺)

下一篇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