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小故事之照映帝皇人生的宝器
究竟什么是斗彩?
它为什么能够在众多瓷器中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呢?
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资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
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随着时间流逝趋于平淡,而成化斗彩瓷器则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成化瓷器的精美,与明代朱见深皇帝有关。
明宪宗朱见深
或许正是由于成化皇帝性格懦弱,导致那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淡雅之感,这种特殊的美学品位已经逐步被后世所认同。
因而在去年成化斗彩鸡缸杯特展上,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名称--“朱见深的世界,一位中国皇帝的一生及其时代”。
在著名的,流传颇为广泛的《明朝那些事儿》书里,关于朱见深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原文如下:“天顺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镇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终年三十八岁,太子朱见深继位,
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朝代就此拉开序幕。”
在276年明代历史上,明宪宗朱见深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与其先辈甚至子刷相比,他都显得懦弱而无所作为。
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他的一些优秀特质被人们所忽略了,比如至情至孝、喜好读书、热爱艺术、宽恕而近乎无为而治。
在他所统治的成化年间,社会与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诸多变化,推动明朝社会“从前期严肃冷酷到后期自由奔放的转型”。
朱见深的即位可以说是中国御窑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在他治下,景德镇御窑厂成为了唯一的御窑,垄断了御器生产。
皇帝的支持促成了各地制瓷技术和工匠向景德镇的汇集,当地瓷器质量由此飞速提升,推动成化时期的瓷器制造达到了顶峰,诞生了著名的成化青花和成化斗彩。
超越前人工艺的淳之青花斗珐琅老佛爷系列
明朝历史前后星现出截然的反差,前期的严隶冷酷到后期的自由奔放,令人印象深刻。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相信,导致这种转变的诸多关键因素,正是发生在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这也是自“唐宋变革期”之后由宋至清900多年历史中意义非常的社会变革期。
而成化时期正是这一变化的起点。
从洪武到宣德,宫廷瓷器在材质、器型、纹饰方面的变迁,记录了一个严肃朴素的古典时代的逐渐远去,当蟋蟀罐、鸟食罐这些带有赏玩性特征的瓷器出现在宣德朝时,昭示着明代皇帝从重视外在事功到返回内心世界的转换,一个日益注重精致享受、倾心世俗趣味的新时代已经若隐若现。
所以一件瓷器,必是其拥有者的性格行为的忠实反应者,就连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皇也不外乎如此。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