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水锡器,彩瓷或为景德窑

首次出水锡器,彩瓷或为景德窑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又有惊喜

  本报讯 记者李伟烽报道:记者获悉,按照原定计划,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天下午3时至5时进行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第三场大型直播特别节目。

  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亲临现场

  央视此次直播节目制片人、直播总导演王铁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是结尾篇,最后一场的大型直播节目分量更重,将力争把整个汕头“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的来龙去脉来一番回顾,重点关注中国水下遗产保护的历史、现状、未来。

  央视此次还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请到了现场,对他进行专访。而北京演播室此次请来担任讲解的是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他也是我国搞水下考古的第一人,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今天下午,水下考古队员将继续对一号仓深层文物进行清理,并对二号船舱展开清淤测绘。

  “哪吒”“红孩儿”纹饰首次出水

  这两天,汕头“南澳Ⅰ号” 古沉船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又取得新进展,不断有新类型文物被打捞上岸,一批做工精细、仍可见金彩光泽的彩釉瓷器首次亮相,打破了汕头“南澳Ⅰ号”前期出水瓷器全是青花瓷的状况。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介绍,几个彩釉瓷器很可能来自景德镇,其艺术价值超过了汕头“南澳Ⅰ号”前期出水的其他瓷器。

  汕头“南澳Ⅰ号”还首次出水锡器。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说,锡器在古代一般作为酒器、水器等用,1号舱出水的这两个锡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陈华莎表示,如果能证实两个锡壶是船载货物,则对了解沉船最初的目的地或船主人身份能提供重要的实物参考。新打捞出水的文物还发现了佛教用品,其中有两个喇叭口细颈葫芦身瓶子,据称可能是佛前的供器“净瓶”。联系到东南亚很多国家信佛,陈华莎认为这又是研究古船航向目的地的重要实物参考之一。

  在昨天的水下考古发掘中,两件风格独特、画风少见的青花人物大盘首次被发现。其中青花仕女大盘人物着装颇具异域风情,头部外伸,颈部有数层环形饰物,形似汤加妇女传统装饰,也与明代木版画上的戏剧人物类似,具体人物原型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件青花大盘上则首次出现了婴戏图,画中儿童手持红缨枪、脚踩风火轮,与明代神话传说中的哪吒或红孩儿形象相似。

·上一篇文章:闻长庆:上林湖窑系不单是“青瓷”更是“母亲瓷”
·下一篇文章:近百佛山陶瓷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威胁,准备积极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