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清末民初的图书事业
海源阁
铁琴铜剑楼藏书来源主要为张海鹏爱日精庐、陈揆稽瑞楼及其他藏书家旧藏,经瞿氏四代努力蒐求,铁琴铜剑楼藏书达十余万卷。铁琴铜剑楼与海源阁为晚清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故有“南瞿北杨”之称。
文澜阁
民国初年著名的私家藏书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明清以来旧家,第二类则是近代以来新兴的官僚、买办、富商和民族资本家,尤其以第二类最多,且影响最大。
钱谦益
另一类为开明的藏书家,他们将其藏书公开,任人阅读,如前面所提西晋之范蔚、梁之崔慰祖,宋代之宋绶、王钦臣等皆是。金代路仲显“家世寒微,其母有贤行,教伯达读书。国初,赋学家有类书名节事者新出,价数十金,大家儿有得之者,辄私藏之。母为伯达买此书,撙衣节食,累年而后致,因诫伯达曰:‘此书当置学舍中,必使同业者皆得观,少有靳固,吾即焚之矣。’”清初,曹溶等邀集同志,相约互抄各自藏书。他在著名的《流通古书约》中倡议:彼此藏书家,各就观目录,标出所缺者,先经注,次史逸,次文集,次杂说,视所著门类同、时代先后同、卷帙多寡同,约定有无相易,则主人自命门下之役,精工缮写,较对无误,一两月间,各赍所钞互换。此法有数善:好书不出户庭也;有功于古人也;己所藏日以富也;楚南燕北皆可行也。丁雄飞也撰《古欢社约》,与同志共读互借藏书。乾隆中周永年更倡儒藏之说,建议:经、史、子、集,凡有板之书,在今日颇为易得。若于数百里内,择胜地名区,建义学,设义田,凡有志斯事者,或出其家藏,或捐金购买于中,以待四方能读之士,终胜于一家之藏。即如立书目,名曰《儒藏未定目录》。由近及远,书目可以互相传抄,因以知古人之书,或存或佚。凡有藏之处,置活板一副,将秘本不甚流传者,彼此可以互补其所未备。……书籍收藏之宜,及每岁田租所入,须共推一方老成三五人经理其事。凡四方来读书者,如自能供给,即可不取诸此;寒士则供其食饮。清光绪中,国英建“共读楼”,其《共读楼书目序》说:余早有购藏书籍之志,同治甲子(1864年),劝同志诸君子共立崇正义塾,……光绪丙子(1876年),于家塾构藏书楼五楹,颜曰“共读”。其所以不自秘者,诚念子孙未必能读,即使能读,亦何妨与人共读。成己成人,无二道也。陆心源之皕宋楼也是“读者不禁”,并以为“私诸子孙,何如公诸士林”。以上诸先贤,对于保存、弘扬祖国文化功莫大焉。
郑观应
“戊戌变法”前后,各地维新派建立的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由苏州张一麐、章钰、孔昭晋等人发起成立的苏学会《简明章程》中还专门列有看书七条。
古越藏书楼
差不多同时,浙江绍兴富商徐树兰出资创办了“古越藏书楼”。徐树兰(1837—1902年),字仲凡,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因苦于学堂有定额限制,不能广纳求学之士,兼之“好学之士,半属寒酸”,且“泰西各国讲求教育,辄以藏书楼与学堂相辅而行”,如英、法、俄、德、日等国均设有许多藏书楼,“阅书者通年至十余万人”,因此“文学蒸蒸日上,国势日强”。有鉴于此,徐树兰捐银八千六百余两,购地一亩六分,建起了古越藏书楼。徐氏又“以家藏经史大部及一切有用之书,悉数捐入,延聘通人,分门排比,所有近来译本新书以及图书标本,雅驯报章,亦复购备,共用银二万三千五百六十余两”。古越藏书楼开办时有藏书七万余卷,每年徐氏还出资一千元作为常年经费。与旧式的私家藏书楼不同,古越藏书楼专门制订了章程,申明宗旨:本楼创设之宗旨有二:一曰存古,一曰开新。存古开新,意在使学贯古今中外,“不谈古籍,无从考政治学术之沿革;不得今籍,无以启借鉴变通之途径”。因此古越藏书楼除收藏中国传统典籍外,还兼藏各种翻译东西书籍并各种图画、教科书、地图、实业图、学报、日报,并且购求各种理化仪器、动植物标本,供读者学习时参考。其阅书规程制订颇为完备,还特地注明:“徐公仲凡之子孙如欲借阅,宜破格以示优异,然亦必关照总理,由总理亲笔开单取书,则司书始能检付。”于此可见,徐氏古越藏书楼已全无私家藏书楼的性质,而是一个真正的公共图书馆了。
戴鸿慈
罗振玉
民国成立后,继续推进图书馆的设立。1912年8月2日,临时大总统颁布修正教育部官制,第九条为社会教育司执掌事项,其中第八项即关于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巡回文库事项。1915年10、11月民国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通俗图书馆规程》第一条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自治区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私人或公共团体、公私学校及工场,得设立通俗图书馆。《图书馆规程》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规定:各省、各特别区域应设图书馆,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县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公立、私立各学校、公共团体或私人,依本规程所规定,得设立图书馆。此后,公共图书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根据1916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报统计,全国十九个省共有省级图书馆二十三所,公私立通俗图书馆二百三十七所,巡回文库三十个,公众阅报所京师共九个,各省公私阅报所共一千零八个,每日平均阅览人数七千九百八十四人,湖北、奉天、山东、河南等省通俗图书馆的数量和读者人数最多,仅湖北一省就设立了通俗图书馆四十四个。
涵芬楼
在公立图书馆开始普遍建立的同时,民办私立图书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上一篇: 1年1张,100年上海(上)
下一篇: 古人腰间的风雅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