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瓷器发展史,一部民族兴衰史
当前位置: 主页 > 瓷器历史 > 中国瓷器历史 >

古今瓷器发展史,一部民族兴衰史


栏目: 中国瓷器历史     |      作者:佚名

关于瓷器的发展,我们首先应该从陶器入手开始介绍,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何区别呢?有时二者的确难以区别,但是一般认为,主要区别在于制坯的原料和烧成的温度。制瓷器的瓷土比较纯良,烧成温度比较高,因而瓷器的坯颜色白净,质地密致,不会吸水和渗水。而陶器的坯,则常带有颜色,有时颜色甚至很深,质地比较疏松,能吸水和渗水。还有陶器上有时施釉,有时不施釉,而瓷器则常施釉。

一、瓷器出现在何时

瓷器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它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那么何时始有瓷器呢?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瓷器是逐渐发展来的,要确定地说某一个时代才有,是有困难的。殷周时代已有类似青瓷的器物,就其胎料、釉料、烧成温度及各种物理性质而言,可说是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它是和南方的硬瓷有直接关系。江西清江吴城出土大批原始瓷器,其中最早的属于商代中期。如果以比较成熟的瓷为标准,那么可以说,大约在汉朝已开始从陶器过渡到瓷器,而魏晋时代已有很好的青瓷了。

传世的古代青瓷,相当早的,有太平戊寅款的越窑瓷器。太平是三国时吴国孙亮的年号,那年十月改元永安,所以这青瓷器是十月以前产品,而青瓷发明年代又当在这以前。“瓷”字是到晋朝才有的,但如果因此说晋朝才有瓷器,那是错误的。

二、古代青瓷

青瓷的历史是漫长的,历代都有青瓷出土。就近代说,如1935年以后,浙江绍兴发掘不少古墓,墓砖上有黄龙中、赤乌等三国时孙吴年号,发见了青瓷的“魂瓶”(墓葬物的一种),高达47厘米,釉比较厚,绿青色。这是比较原始的青瓷。1954年南京光华门外赵土岗出土青瓷的虎子(即盛尿的夜壶),刻有“赤鸟十四年会稽上虞国袁宜作”文字。这是越窑生产的。1953年在江苏宜兴两座晋墓中,出土青瓷器27件,这批青瓷的坯和釉,经过化学分析,证明它们已和后世的瓷器很接近,这说明我国人民在晋朝已掌握优良瓷器的生产技术了。

在北方,青瓷的釉色和风格,又和南方的不同。北魏时的关中窑(在今西安)、洛京窑(在今洛阳),都生产白瓷。1947年河北景县十八乱塚封氏古墓群中出土的瓷器,有青、黄、酱、绿等釉色,年代是483-587年。这些瓷器型制浑朴有力,和南朝产品的细腻玲珑很不相同。

三、唐朝瓷器

唐朝因为铸钱,需要大量的铜,用铜制作日用器物就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因为经济高度发展,在生活上也要求用高级瓷器。所以那时的制瓷技术,又在旧有基础上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现在来谈谈唐朝各地的名窑。唐朝李肇写的《国史补》说:“内邱白瓷瓯(就是杯子),天下不论何人都通用”。内邱,即今河北省内邱县,当时属于邢州,所以又名邢窑。这个北方有名的瓷窑,当时和南方的越窑齐名,是唐以后产瓷器的主要基地之一。《唐书》说:“邢州钜鹿郡,本襄国郡,天宝元年(742年)更名,贡瓷器。”邢州属县8个。其中内邱、邢台、钜鹿都生产瓷器。而其中以内邱白瓷为最有名。邢窑也产青瓷,莹净有似景德镇窑,因被白瓷声名所掩,以至湮没不彰。邢窑的白瓷,胎和釉都洁白,不带一些颜色,唐朝陆羽说它“类雪类银”,是当时贡品之一。据传器底有“官”字或“新官”字的都是质量较好的进贡瓷器。

南方的名窑比较多。其中如越(州)窑(在今浙江绍兴),以青器最为有名,也曾为贡品。越窑青瓷历代都极珍重,但今不多见,近年来浙江绍兴古城村,慈溪鹤鸣场,余姚上林湖等处,都有越窑青瓷出土。江西浮梁的昌南镇(今景德镇),以生产白瓷有名于世,今天仍旧是全国最著名的“瓷都”。据说,景德镇在汉朝末年已开始制瓷。到了六朝,质量已有很高水平。至唐朝时名声更大了。唐、武德年间(618-626年)昌南镇的瓷器洁白而半透明,在当时的首都长安称为“假玉器”。此外,在南方还有婺州窑(在今浙江金华),洪州窑(在今江西南昌),蜀窑(在今四川大邑),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也很有名。

四、宋朝瓷器

宋朝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对外交通和贸易也比唐朝进一步旺盛起来,这些都是促进制瓷发展的因素。宋朝瓷业,生产上的分工,比前朝更细。例如“合药匠”就是配合釉料的工人,“火色匠”是专管窑内火候的工人等等。分工一细,技术易于专精,所以宋容在质量和数量上有超过前朝。据吉田光邦《景德镇陶瓷生产与贸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0)说:官窑的制瓷作业分十类,工人达1200人。民窑也有相类分工,但官营瓷窑规模较大而更精工。

宋朝名窑,除钧窑已见前外,还有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生产白瓷,世称“白定”。又因瓷器面上的花纹多种多样,有用刀刻的,有用针挑刺的,还有用陶范印成的,所以又有“定州花瓷”的名称。汝州有汝窑,以生产青瓷著名。政和间(1111-1117年)在京师建窑,名为官窑。南宋初年,在后苑修内司烧造瓷器,名内窑(在今杭州)。

宋朝瓷技的另一伟大发明是“匣体”的应用。匣体今天还在继续用着,它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体子,被烧的瓷坯艦放在里面,再安放于審内。这样,瓷器受热均匀而又少和火焰直接接触,所以成品较好。今天窑业上用匣钵,并不限于瓷器。其它窑器,甚至玻璃器,仍在用它。

五、元朝瓷器

元朝历史只有87年,制瓷技术大体上是宋朝的继续。此时北方诸窑比较衰落,而南方诸窑,特别是昌南窑,则昌盛起来。另一特点是元朝疆域很大,瓷器销远而量大。元朝制瓷上有两大成就,在釉色方面,出现了红色的“釉里红”,这是民窑在旧的制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个成就是于釉药中加钴的化合物,钴量少则呈淡青,多则呈深蓝。

前代的青瓷,都非真正青蓝色,自知道用钴以后,才有深蓝色。元朝用钴,也是后来明、清两朝著名的青花器的基础。在今天,青花仍然用钴,青蓝色的玻璃也用。元朝的瓷器,现在保存的比较少,可能是元朝年代较短,瓷器产量较少而行销区域又大的缘故吧?

六、明朝瓷器

明朝和清朝初期,瓷器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瓷器的一个黄金时代。

江西的景德镇仍然是瓷业中心。封建宫廷都在那里建厂,烧造瓷器,供宫廷使用,或颁赐大臣,赠送外国。窑数很多,有官办和民办两类,而官办的又有“御窑”和“官窑”两种。宣德年间(1426-1435年),官窑据说有58座,民窑数则更多。据小林氏译的法国教士所著的《支那陶瓷见闻录》记载,清朝初年(18世纪初)景德镇有窑3000座,清初唐英的《陶治图说》也说有窑2300座。明朝末年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瓷器上的花纹图画,在明朝以前一般以单色的为多。到了明朝,因为采用原料更为广泛,而且又善于利用火候,故能烧出种种颜色来。因此明清的瓷器常有三彩五彩的花饰。

总的说来,明朝制瓷技术远远超过前朝,其中最好的一般认为在成化、宣德年间,次之是永乐和嘉靖时代。在釉法和釉色方面,都在旧有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同时还巧妙地吸收外国技术,采用外国原料,因此尤有特色。瓷拓上施釉,旧时都用蘸法,到了明朝更发明了吹法,就是釉料用喷雾法喷在坯上,如同今天喷漆那样。

七、清朝瓷器

清朝前期,景德镇仍然是全国瓷业中心。清朝政府也继续在此设官窑。官窑因为不惜工本,质量一般较民窑为好,但民窑也有胜过官窑的,而且民窑数目多,生产量多,能大量行销国内外。官窑以康熙(1662-1722年)、雍正(1723-1735年)、乾隆(1786-1793年)三朝中的为最好。嘉庆(1797-1820年)、道光(1827-1850年)年间,最初还能维持停滞局面,但道光末年以后。封建统治者昏庸残暴,社会矛盾重重。再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大量舶来瓷器倾销中国市场,因此景德的官窑、民窑便逐渐衰落下来了。

瓷业的这种衰退趋势,直至新中国成立,才被挽回,并取得迅速发展。千年来,从开掘瓷土到烧窑工序,除一部分沿用水力外,都是用人力,而解放后则一反这种情况,凡是可用机器的,都用上了机器。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劳动人民通过奋发图强,忘我劳动所取得的硕果。从殷周到明清的瓷器历史当中,瓷器的发展与兴衰,见证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历代瓷器简介

    下一篇:瓷器的历史起源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画册设计   学习力测评网   研学番茄   高考作文训练   新起点   学科思维培养   梦想方程式   家庭教育小秘书   教育管家   数据营销   趣学街   趣学谷   油画定制网   网络营销传播网   现代家庭教育网   高考智库   轻松演讲   中国兰花网   风雅鹤壁   致富经   教育百科   家风建设   家庭文化网   宝岛期刊   收藏投资知识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八卦晚报   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科幻选刊   名模期刊   教育趋势研究   中华武术网   电子画册制作   忆西湖   天赋车站   白手创业致富网   国际教育观察   国际经济瞭望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科学   股票投资知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学习方法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理解   思维训练   小说大全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   童话故事   幽默笑话   故事都市   世界民间故事   中国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力教育智库   家长学院   城市品牌建设   旅游风景名胜   千岛湖旅游风光   温泉旅游度假   中小学教育   学习力训练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民俗文化   音乐辅助学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