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概述
当前位置: 主页 > 瓷器历史 > 中国瓷器历史 >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概述


栏目: 中国瓷器历史     |      作者:佚名

一、初创到成熟:东汉晚期之前的瓷器

夏商至东汉晚期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工艺简单,质量较低,因此常被称作“原始瓷器”。这一阶段的瓷器在造型上多仿陶器或青铜器。瓷器的装饰也比较简单,纹样多见几何纹,如编织纹、网格纹、弦纹、水波纹等。商及西周时期的成型方法多为手制,器形不规整。春秋战国时期,轮制成型普遍,瓷器的造型虽然比较复杂,但极少有变形。

由于战国晚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秦代和西汉时期的瓷器不但数量少,质量也很低,有学者将其称为“硬釉陶”或“高温釉陶”。直到东汉晚期,浙江上虞、慈溪、宁波等窑场的制瓷工艺终于迈出低谷,走向了成熟,烧制出了质量较高的青瓷器。

 

二、由繁入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的越窑成为制瓷业的中心。瓷器品种以青瓷为主,器形种类非常丰富,已经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用具(碗、壶等)、文房用具(砚台、砚滴等)、卫生用具(虎子、香薰等)、照明用具(烛台、灯等)、随葬用具(谷仓罐、瓷俑等)等等。三国、西晋时期的动物造型尤为突出,如猛兽尊、鹰壶、蛙形水盂、羊形尊等。动物形象细腻传神,栩栩如生,是瓷塑艺术与生活用品的美妙结合。千姿百态的动物造型,不仅增添了瓷器繁复奢华之感,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瓷器成型技艺的高超。

碗、钵、壶、罐等容器类的造型普遍矮胖,装饰上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在器物的肩部或上腹部分布着使用各种手法装饰而成的纹饰带,弦纹刻画而成,网格纹拍印而成,联珠纹戳印而成,铺首则采用了先模印再贴塑的方法。

东晋、南朝时期,瓷器的器形种类和造型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大量烧造的陪葬明器(堆塑罐和猪圈、鸡笼等模型)越来越少,碗、盘、壶类的生活实用器皿明显增多。瓷器上的动物造型逐渐简化,特别是南朝时期,动物形象几近消失。瓷器逐渐摆脱了青铜器、漆器等的影响,以简单实用为主。在装饰方面,东晋时期简单的褐色点彩取代了三国、西晋复杂的纹饰带。随着佛教的传播,莲瓣纹逐渐成为南北朝瓷器上流行的装饰纹样。

 

三、南青北白:隋唐五代时期的瓷器

隋唐五代时期,有着悠久历史的南方青瓷制造业不断进步,达到了青瓷生产以来的最高水平。陆羽在《茶经》中评价各窑所产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即以越窑青瓷居于首位,而其他五个窑中除鼎州窑外,其余全都是南方的青瓷窑口,足以看到南方制瓷业的规模和水平。与此同时,北方制瓷业迅速发展,特别是白瓷的制造水平已与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打破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分布特点。所谓“南青”是指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白”是指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瓷器品种,如黑釉瓷、黄釉瓷、花釉瓷、彩绘瓷、绞胎瓷等,形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制瓷局面。

1,如冰似玉:越窑青瓷

唐代初期的越窑青瓷还保留着隋代的风格,器形较大,稍显粗重笨拙。胎质粗松,釉色青黄且易剥落。晚唐至五代是越窑烧造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其青瓷胎质细腻,釉色青翠晶莹,温润如玉。在造型上也摆脱了南北朝及隋代的影响,形成了浑圆饱满、端庄大气的造型风格。无论大、小器形,造型皆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特别是仿金银器的造型是越窑青瓷最突出的特点。

2,如银似雪:邢窑白瓷

邢窑的中心窑址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城关村,创烧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五代衰落。主要产品是白瓷,也烧造少量的黑釉瓷、黄釉瓷和三彩等。唐代中期,邢窑白瓷进入了全盛阶段。胎质有粗、细两种,粗白瓷制作工艺粗略,器物外壁的下部分不施釉,内底心皆有三个支烧痕。细白瓷胎质细腻,釉质润泽透明,釉面洁白如雪。在造型方面与越窑青瓷相似,简单大方,浑圆饱满。器表几乎不见装饰纹样,以其洁白的釉色、质朴的造型独具风格。从一些细白瓷的底部刻有“盈”、“官”、“翰林”等款识来看,当时的邢窑白瓷多是宫廷及官府使用。

 

四、名窑林立:宋辽金时期的瓷器

中国古代制瓷业到了宋、辽、金时期进入了一个更为兴盛的阶段。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系(长江流域的龙泉窑系、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窑系;黄河流域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等,瓷器烧造遍地开花。

釉色品种方面:青瓷、白瓷继续盛烧,彩绘瓷经过漫长的探索后,摆脱了青釉的影响,成功烧造了以白为地,施透明釉的白地黑花瓷器,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又一次飞跃,为元代青花瓷、釉里红等彩绘瓷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装饰工艺方面:在隋唐五代时期以釉为美的基础上,又充分展示了胎装饰和彩装饰的艺术魅力。刻花、划花、印花、贴塑、绘花等各种装饰手法异彩纷呈,在瓷器装饰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官窑也在这一时期正式出现:北宋官窑的窑址虽然还没有找到,但南宋官窑的窑址已经科学发掘,窑炉结构、瓷器的胎釉和造型特征等非常清楚,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实例。

1,永远的“雪拉同”: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境内的瓯江两岸,窑址多达300多处,并延伸到丽水、庆阳市,中心窑场在金村和大窑两地。北宋早期开始烧造,南宋中晚期质量最高,元代生产规模扩大,明代早期依旧盛烧,明代中晚期开始衰落。

北宋早期的青瓷风格类似于当时的越窑青瓷,淡青色釉,釉层较薄。北宋中晚期,青釉泛黄明显,光泽度较强,多装饰,有耀州窑青瓷的风格。南宋中晚期方形成了龙泉窑青瓷独特的风格。胎色有白、黑两种,白胎较多,黑胎较少见。釉色以粉青和梅子青最为典型,粉青釉淡雅柔和,梅子青釉青翠欲滴,被誉为中国古代青瓷的巅峰之作。正是因为拥有青玉般美丽的釉色,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青瓷极少装饰,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是当时引以为豪的装饰资本。碗、盘的外壁即使有一些狭长的莲瓣状刻花,大多隐约含蓄。除普通的生活用品外,仿青铜器或玉器的陈设类瓷器明显增加,成为南宋龙泉窑青瓷的代表器形。如鬲式炉、琮式瓶、凤耳瓶等。

2,北方青瓷明珠:耀州窑青瓷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其青釉为独特的“橄榄青”色。釉面匀净光亮,透明度较高。致密坚硬的胎质、刚劲犀利的刻花以及晶莹剔透的橄榄青釉三者完美地结合,使得耀州窑北宋时期的刻花青瓷成为全国闻名的青瓷品种。

金代,耀州窑创烧了玉质感较强的月白釉瓷器,釉色白中泛青,釉层温厚,少有装饰。与光泽度和透明度较强,而且多有纹饰的北宋橄榄青釉瓷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耀州窑金代瓷器中的精品。

3,玉骨雪肌:定窑白瓷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晚唐、五代时期的白瓷特点与邢窑相似。进入宋代之后,定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白瓷风格,成为宋金时期全国唯一的白瓷名窑,并对很多地区的瓷器制造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定窑系。

北宋早期的定窑白瓷以1969年发掘的河北省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出土的大量白瓷为代表。这批瓷器和同时出土的金银器、玉器等器物一样,都是作为佛教寺庙中的供器使用的。其胎釉质量较高,器形种类丰富,除碗、盘、杯、盏、执壶、净瓶等器形之外,还出现了大量仿生造型的艺术瓷,如桃子、海螺、乌龟、人物等瓷塑作品。这批白瓷的装饰以多重莲瓣纹常见,充分显示了佛教供器的含义。

北宋中晚期是定窑白瓷独特风格形成的时期,体现在釉色白中微泛黄,呈象牙白色,色调柔和,犹如东方人的肤色。器形以碗、盘类圆器为主,种类不及早期丰富,但造型轻巧规整。刻花、印花盛行。浅刀刻花,线条流畅,这种浅显的刻花与定窑白瓷柔和的釉色非常协调。

支圈芒口覆烧工艺出现于北宋中期,流行于北宋晚期和金代,是定窑独具特色的装烧方法。窑工们用这种方法来扩大同一窑炉的容量,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由于覆烧后的器物口沿露胎,影响使用与美观效果,所以一些精细白瓷的口沿会包上金边或银边,称为“鉬边”,这是北宋中晚期到金代常见的现象,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4,自由洒脱: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器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其烧造历史开始于北朝时期,作为磁州窑特色的白地黑花瓷器则出现于北宋晚期,金、元时期大量烧造。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粗瓷细作的典型窑场,由于本地盛产的大青土(半软质黏土),作为胎料杂质较多,窑工便将储量丰富的碱土(铝土矿)加工成白色化妆土,施于胎体表面,掩盖了胎体的缺陷,提高了器表的洁白度和光滑程度。然后利用本地盛产的斑花石(高铁黏土)作为黑色彩绘的颜料,于是,极具民间特色的白地黑花瓷器就此诞生了。

磁州窑的器形以生活用品为主,造型最为丰富的是瓷枕,从北宋到元代一直烧造,而且从瓷枕上出现的“张家造”、“赵家造”等文字来看,磁州窑有专门烧造瓷枕的作坊,瓷枕出土数量之多、造型之丰富居其他窑址之冠。此外,磁州窑最吸引人的是装饰特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装饰风格非常贴近百姓生活。装饰题材除了随意、洒脱的花鸟之外,婴戏纹和大量的诗词装饰也独具一格。磁州窑的婴戏纹与耀州窑、定窑等风格不同,其题材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儿童玩耍的场景,如抽陀螺、放鸭、钓鱼、放风筝、玩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儿时游戏。因此,磁州窑的婴戏纹具有亲切、自然之感。

磁州窑瓷器上的诗词装饰体现了文学艺术对瓷器装饰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民俗风情。

5,梦幻般的青色:汝窑、钩窑瓷器

汝窑瓷器: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市的清凉寺村,产品有民用和官用两大类。1999年,在清凉寺村民房下发现了人们苦苦寻找了近半个世纪的官汝窑烧造区,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根据窑址的发掘,官汝瓷主要生产于北宋晚期的哲宗到徽宗之间不足40年的时间里。发掘出土的官汝窑瓷器在器形和装饰方面都比传世官汝瓷丰富,有些器形和纹饰是传世品中没有的。如莲瓣纹高圈足熏炉、刻花盆等。汝窑的天青釉匀净似玉,开片疏密有致,胎骨细腻坚实,造型优雅端庄。平整的裹足满釉支烧以及细小的芝麻状支烧痕充分显示了官汝窑瓷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因为官汝窑的烧造时间短,传世瓷器极少。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就已经感叹“近尤难得”。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现存汝窑传世品不足80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其次有英国、美国、日本等地,民间个人收藏的不足10件。在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也极少见到官汝窑瓷器的身影。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以2.0786亿港元成交了一件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创下了年度瓷器拍卖的纪录,足以见到官汝窑瓷器的珍贵和难得。

钧窑瓷器:钧窑窑址分布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台、八卦洞附近以及禹州西南30千米的神屋镇(包括下白峪、刘家门、河北地等)。钧瓷的釉汁凝厚,属于一种特殊的乳浊釉。釉中的呈色剂除了氧化铁之外还有微量的氧化铜。在高温还原气氛下,铁与铜的呈色相互交融,千变万化。“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都是用来形容钧窑釉色的,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

由于钧瓷特殊的釉色,在北宋晚期获得了朝廷的青睐,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包括花盆、洗、三足炉、尊等陈设器以及碗、盘、洗等日用品。其中花盆、鼓钉洗的数量最多,釉色也最漂亮。

 

五、艺术升华: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经历了宋辽金时期的遍地开花之后,元代龙泉窑、钧窑和磁州窑等窑场依旧大量烧造,但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已开始绽放“瓷都”的魅力,将瓷器的釉色品种 从宋代的百花齐放转变到以彩绘瓷为主。元明清时期出现了较多新的彩绘瓷类型,如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至此,中国古代三大种类的彩绘瓷(釉下彩绘、釉上彩绘、釉下和釉上结合的彩绘)全部亮相,精彩纷呈,中国瓷器艺术从此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期。

1,神采幽蓝: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

元代统一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辽金时期的分裂局面,稳定的大环境有利于手工业的进步。而且,元代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有利于手工业发展的措施。如对于有一定技能的工匠可以免去一切杂役,其职位也可以世袭等。至元十五年(1278)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管理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从而使景德镇的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青花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成为景德镇窑最早走向成熟的彩绘瓷品种,并远销国内外,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欢,景德镇也因此蜚声海外。

元代青花瓷的特点:元代青花瓷在造型方面有大小两类,以大型居多。大盘的口径一般在40~50厘米,最大者57厘米,大碗的口径最大者达58厘米。瓶、罐、壶等的造型更加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粗犷、雄健的民族风格。其青花钴料是来自于波斯等地的“苏麻离青”,因其含铁较多,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呈现一种宝石般浓艳的蓝色,给人一种深沉、幽静的感觉。装饰题材有植物类(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动物类(龙、凤、鱼、孔雀、鸳鸯等)、人物类以及几何图案类等。纹饰布局疏、密皆有,以繁密多见,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

元青花的绘画题材和画面构成不仅很美,其绘画技法也相当成熟,多用中锋一笔塌成,笔墨浓重有力,与浑厚的造型、浓艳的呈色非常协调。元青花瓷的彩绘体现了绘画艺术与瓷器装饰的巧妙结合。从此,中国古代瓷器的装饰由重釉色发展到重彩绘,标志着中国古代彩绘瓷黄金时代的到来。

2,雅俗共赏:明代彩绘瓷

明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日益提高。有高超技能的制瓷工匠大都集中在景德镇,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呈现出“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热闹局面。

明代早期彩绘瓷:以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成就最高。永乐时,国力强盛,海上贸易发达,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六年(1431)八次出使西洋,带回大量伊斯兰地区所产的钴料(音译为“苏麻离青”),再将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带往海外,大力促进了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由于使用了进口钴料,呈色浓艳、稳重,成为后世永远无法模仿的青花呈色。在装饰方面改变了元代青花瓷繁密紧凑的布局风格,疏密得当。题材多以花鸟、瑞果类,传统的龙、凤题材为主。如果说元代青花瓷那种高大的造型、繁密的纹饰让人稍感压抑的话,那么,永、宣青花瓷适中的造型、清新的装饰则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难怪人们将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称为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黄金时期。

明代中期彩绘瓷:明代中期最具时代特征的要数成化时期的青花瓷。从宣德晚期开始,中国古代青花瓷大量使用国产钴料。国产钴料的品种很多,呈色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时期青花瓷独有的风格,为我们辨别青花瓷的时代提供了依据。成化青花瓷使用了江西乐平县所产的陂塘青,其呈色清新、淡雅、柔和。纹饰布局疏朗简洁,多留空白,题材仍然崇尚花鸟。加之细白的胎釉、精巧的造型,成化青花瓷带给人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享受。

成化时期制瓷业的另一重大成就在于成功烧制了斗彩瓷。斗彩瓷的制作过程是:先用钴料在瓷胎上勾勒花纹轮廓,施透明釉后高温烧造。再于轮廓线内按照纹饰的需要填涂各种颜色,然后在彩炉中低温烘烧。这就形成了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的相互媲美,争奇斗艳,故名“斗彩”。斗彩的代表器形有葡萄纹杯、三秋杯、鸡缸杯等。

由于成化斗彩的色彩比青花瓷更加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捧的对象,古代藏家中就流传着“宁存成窑,不苟富贵”的说法。无独有偶,2014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成交。这件器物从1949年至2014年经历五次拍卖,三次刷新中国古代瓷器成交记录,而且就连清代仿品的价位也高达数百万元。

成化斗彩鸡缸杯之所以连创纪录,不仅仅因为这件瓷器本身的精美,也与它纹饰的内容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杯的外壁画着两组内容相近的纹饰,每组有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和三只小鸡。周围点缀着牡丹、兰草和湖石等,描绘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悠闲自在的庭院生活。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在瓷器装饰之中,这正是中国古代彩绘瓷的一大特色,也是人们喜欢中国古代瓷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代晚期彩绘瓷:明代晚期包括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五朝。青花瓷依旧是大宗产品,但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五彩瓷口的烧造成功。明代晚期的五彩瓷主要烧造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红、绿、黄等色彩为主,鲜艳明丽,画面非常喜庆,常被用于婚礼、生日等重大庆祝场合的用瓷。如果说明代永乐、成化时期的青花和斗彩是清新高雅的代表,那么,明代晚期的五彩瓷则是俗艳的化身,因此明代彩绘瓷带给我们的则是雅俗共赏的瓷器艺术盛宴。

3,异彩纷呈:清代彩绘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仍然处于高峰阶段。乾隆以后,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如同大清的命运一样一直处于低谷时期。所以,清代制瓷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康、雍、乾三朝。除了青花瓷继续盛烧之外,还出现了珐琅彩、粉彩等新的彩绘瓷品种。

珐琅彩瓷器创烧于康熙时期,其烧造工序是:先在景德镇官窑素烧瓷胎,入宫后再由宫廷画师用珐琅料进行彩绘,之后再于皇宫造办处的低温彩炉中烘烧而成。因此,珐琅彩瓷器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皇宫中完成的,这在中国古代瓷器中独一无二,这也使它成为康、雍、乾时期最为名贵的瓷器品种。在艺术品市场上,珐琅彩瓷器也备受青睐,身价动辄数千万元甚至于上亿元。

粉彩瓷亦发明于康熙时期。先在烧造好的白瓷上勾勒出花纹的轮廓,再于轮廓之内用玻璃白以打底,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用笔将其按照花纹色彩的需要洗开,再于彩炉中低温烘烧。由于有砷元素的乳浊作用,纹饰显得淡雅、柔和,与五彩瓷艳丽的呈色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故五彩有“硬彩”之称,粉彩有“软彩”之称。

雍正时期的粉彩技法非常娴熟,尤其体现在花鸟画中的花瓣上,胭脂红色由花芯向外越来越淡,形成浓淡渐变的感觉。乾隆粉彩的质量虽然不亚于雍正,但纹饰布局总体趋向繁缛,清新、淡雅的程度不如雍正。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

    下一篇:中国历代瓷器简介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政府画册设计   学习力测评网   研学番茄   高考作文训练   新起点   学科思维培养   梦想方程式   家庭教育小秘书   教育管家   数据营销   趣学街   趣学谷   油画定制网   网络营销传播网   现代家庭教育网   高考智库   轻松演讲   中国兰花网   风雅鹤壁   致富经   教育百科   家风建设   家庭文化网   宝岛期刊   收藏投资知识   世界儿童文学网   中国民间故事网   宝宝成长网   中国酒文化网   天赋邂逅   天赋教育研究   八卦晚报   校园文化建设中心   科幻选刊   名模期刊   教育趋势研究   中华武术网   电子画册制作   忆西湖   天赋车站   白手创业致富网   国际教育观察   国际经济瞭望   作文评论   中国茶文化网   历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高考季   中华人物谱   思维科学   股票投资知识   趣味地理   科技前沿   学习方法   笑话大王   玩中学   爱情文化   家庭教育顶层设计   阅读理解   思维训练   小说大全   学习力教育专家   中小学生作文   童话故事   幽默笑话   故事都市   中外民间故事   中国营销策划网   健康生活网   意志力教育   域名投资知识   学习型城市建设   学习力教育智库   家长学院   城市品牌建设   旅游风景名胜   千岛湖旅游风光   温泉旅游度假   中小学教育   学习力训练   学习力教育中心   中国企业培训网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民俗文化   音乐辅助学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