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瓷名家及发展

浅绛彩瓷名家及发展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三、浅绛彩瓷的盛兴
  同治5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原御窑厂旧址重建72间堂舍,恢复了御窑厂。
  同治7年(1868年),御窑厂重建后,即为同治皇帝的婚礼烧瓷。但同治婚后两年(1874年)便去世了,时年19岁,在位13年。
  虽然同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皇室烧瓷却很少,新御窑厂亦家底全无,画师们只好以画浅绛瓷维持生活。如程门(字松生)、金浩(字品卿)、王廷佐(字少维)、王凤池(字丹臣)、周子善、汪藩(字介眉)、俞子明(字静山)、吴少萍、程言(次笠)等,此时他们都有作品出现,且均绘于同治元年至同治13年之间。有趣的是在同治5年至9年,却难觅其作品的踪影,也许当时他们正忙于重建御窑厂和为同治婚礼绘瓷吧。同治朝画浅绛瓷的作者,除御窑厂那批画师外,少见其他画者。应该说,浅绛瓷在同治时还正处于兴起的阶段。兴起的带头人便是御窑厂以程门为首的画师们。
  进入光绪期,浅绛彩瓷大放异彩。作者、作品非常之多,粗、细兼备。可以肯定的说,绝大多数的浅绛彩瓷都是在光绪时期生产的。光绪一朝34年中,大体可以看出画师们的更替关系。为此,笔者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光绪10年,中10年和后14年。
  光绪前10年(1875——184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周子善  俞子明  程次笠
  江永源 罗允夔  罗畅谷  李维翰
  任焕章(字巍山) 汪章(字汉云)
  黄士陵 潘福泰  邵美之  万子铭
  蒋玉卿 周友松  梁楚材
  胡有农(字子耕) 李蕴辉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达山
  范金镛 经生   联碧   吟香居士等。


  光绪中期10年(1885——1894年)浅绛瓷画师有:
  程门  王少维  王凤池  金品卿
  汪潘  程次笠  李友梅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字寿春) 余焕文  朱少泉
    王岐山 陈子常  汪绰章  江楼梧
    周鼎(字筱松)  许品衡  李端山
  方家珍 汪照藜(字筱青)  方少溪
  张云(字子英)  李梦丹(字子乔)
  许子成 徐善琴(字长庚)  南樵子
  梅峰樵 高心田  万辅廷  吴待秋
  胡荣发 张舍云  汪棣(字友棠)
  黄铭光 李松如  雷光亨  雷桂泉
  胡干  许达生  茂盛   清标
  启明  何明谷  舒以氏  喻春
  锡泉氏 少卿   秀山氏  江潮宗。

  光绪后14年(1895——1908年)浅绛瓷画师有:
  王少维 金品卿  王凤池  程次笠
  俞子明 江永源  任焕章  汪章
  蒋玉卿 王岐山  陈子常  周筱松
  许品衡 方家珍  汪照藜  张子英
  徐善琴 高心田  汪友棠  黄铭光
  喻春  许达生  松石   周达和
  王子卿 戴裕成  何子林  梅春茂
  焦佩兰 高恒生  敖少泉  全廷
  安少山 王琦   俞裕元  钟德发
  戴焕昭 吕尚文  马庆云  汪廷至
  汪永泰 任逢端  叶淮清  刘芳谷
  颜筱云 江春   程英   程宝珍
  叶巽斋 余筱秋  杨紫卿  冯启顺
  詹顺太 江祥发  何明谷  胡献瑞
  江潮宗 子珍   洪发   顺发
  宝文氏 昌山   吉人   子云
  启明  松竹轩  义隆   义兴
  鸿兴  永兴氏  孙玉卿。
  为什在光绪一朝会涌现出如此多的浅绛瓷画师和浅绛瓷作品?笔者认为:首先,同治后期至光绪一朝,在景德镇大的战乱基本结束,人们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其二,由于战后百姓正常生活的恢复和家庭安稳,家家都需要添置些生活日用瓷。这样,价廉物美的浅绛瓷就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当时的日用瓷中,几乎无处不是浅绛瓷。第三,朝廷的腐败,国力的衰微,御窑厂长期无御窑可烧,画师们尽可多画浅绛瓷。第四,御窑厂的老画师在前朝所培养的“后学新手”,此时都已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新秀。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景德镇瓷器名人录:古代名人
·下一篇文章:叶小春重塑陶瓷“冰裂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