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官窑中的莲纹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
三.明代官窑中的莲纹绘画 明初官窑中,元代曾经盛行的一把莲、莲塘、莲塘鱼藻、莲塘鸳鸯等题材都得到有序传承,所以不少器物绘画与莲有关(图4、5、6),这也更加肯定了元代景德镇制品对明初御厂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中,宣德朝是莲纹制作最集中阶段,制品种类、釉色久负盛名。当时的莲塘龙纹(图7)在以往不太常见,可以看做为当时莲纹发展的典型图案之一。 莲纹在明初官窑中经常可见,特别是绘画鲭、鲌、鲢、鳜,谐音“清白廉洁”的御厂图案,被广泛运用在各类釉色瓷(图8)制作中(严谨说,“鳜”更与“桂”同音)。首先,古人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果赏赐莲纹器予众臣,统治者可以达到警示大家为官清廉的目的;其次,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意味性情正直,不结党谋私。对君主来说,符合以上标准的臣子无疑有助于自己管理国家,利己利民。还有流行的莲塘龙纹,也可能是统治者警示自己廉洁的最好题材。
成化朝的莲纹变化也不容忽视,当时的莲塘鸳鸯纹使用相对频繁,为不少器物进行过装饰。“鸳鸯”在古代称为“匹鸟”,晋代张华的《禽经》中记载:“鸳鸯匹鸟也,朝倚而暮偶,爱其类也”。崔豹在《古今注》中也曾提到:“鸳鸯,水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鸳鸯纹饰的大量使用令成化帝与万贵妃的爱情故事变得更有血性、浪漫起来。 虽然从科学角度看,“鸳鸯生死不分离”的说法存在不少误解,但对古往今来处在爱情道路上的情男圣女来说却带来无尽鼓舞,起到难以评估的积极作用。 除以上各类文饰外,明代中后期的御厂还设计出不少其它莲纹图案(图9),最终目的与以往莲纹大同小异,所以也这里不做深入 四.清代莲纹发展 清代的莲纹绘画总体继承了明代原有图案,但从部分细节看,明显比明代有所改观。除严谨生硬的官仿官制品外,御厂图案设计者还对一些原有纹饰进行改革加工,用细腻、不苟的绘画态度把莲纹调节的生动逼真(图10-13)。以上效果在彩瓷方面体现的尤为醒目,里面涉及到其它诸如金彩等各种特殊彩釉的应用问题,这里也不多累赘。 图10.康熙五彩加金鹭鸶荷花纹凤尾尊 北京故宫藏品。
图案细致化原本是清代御厂其它器物制作的共同特征,并不仅表现在莲纹方面,只能说是瓷器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后来清代中期仿生瓷的大量兴起,御厂也开始制作莲纹类制品(图14),算是比以往又上一层台阶。 莲与白鹭结合的绘画图案在元青花中已被采用,明代御厂制作不多,进入清代乾隆时期再度盛行。该文饰也是取各自谐音,如“鹭”谐“路”,与莲组成“一路清廉”,最终目的与明代盛行的“清白廉洁”纹饰并无根本区别。从已知资料看,虽说“一路清廉”,但器中白鹭或一(图15)、或三,乃至更多(图16),看得出设计图案时统治者并没有严格限制白鹭的具体数目。 清代绘制四爱图的制品也不少,该类文饰在明初洪武时期曾偶尔制作,但不及清代普及。四爱包括莲、梅、牡丹、菊等,可以看做是古代绘画文人与四爱的简化图。该文饰的复兴应该与清代彩瓷发展进步至关重要,否则很难绘制出如此精彩、清晰的花卉群体图(图18)。 |
·上一篇文章:瓷器的纹饰 |
·下一篇文章:浅析康熙五彩花鸟图特征 |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