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器鉴定常用术语

古瓷器鉴定常用术语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面对火爆异常而又错综复杂的古旧瓷器市场,不少人显得无所适从,其实,古旧瓷器的收藏并非高深莫测,只要你能听懂或弄明白下面这些历代瓷器鉴赏、收藏家约定俗成的口语,便可大胆入市。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磨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出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假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新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上一篇文章:对鉴定界的监督刻不容缓
·下一篇文章:从现代仿品谈青花瓷器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