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欣赏 > 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398方印章,64方原石,看陈巨来章法篆法刀法,三法具而功自成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398方印章,64方原石,看陈巨来章法篆法刀法,三法具而功自成

\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
陈巨来卷
 
本卷包含有之前未出版过的新作品
篆刻100来方  原石20余件
新见作品欣赏

\

梅景书屋弟子
\
顾绣

师从赵叔孺

陈巨来真正在篆刻上步入康庄大道,应是在拜了名家赵叔孺先生之后。陈巨来17岁时仿吴昌硕“癖于斯”印,赵叔孺看到说“这刻的印,大有道理,将来必成名家的。”不料,这聊聊二句话,竟似判决书,断定了他的终身。1921年,陈巨来首度面谒赵叔孺,“先生即喻曰: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余闻之后,得此启发,窍门乃得进了,于是遂每星期日必诣其府中请益矣。时商务之影印《十钟山房印举》正出版,余购得后,先生命专心研摹,自有心得,比我教你,要好得多云云。自此之后,余乃得窥门径,艺日有所进矣。”(《安持人物琐忆》)
 
22岁时(1926年)仿制赵之谦“小脉望馆”一印,就得到赵叔孺的嘉许,谓其所作已颇有赵之谦形神,并欣然奏刀,为陈巨来仿刻“㧑叔”边款,以示提携奖掖。1967年,时年63岁的陈巨来复在此印加刻边款云:“此印为余手摹,二弩老人见而喜之,为加边款,距今已四十有一年矣。开箧得之,不禁怅然……”

\\

影响陈巨来圆朱文风格的一本印谱

“余生平治印,白文工稳一路,全从此出。”
1926年,陈巨来结识吴湖帆,是其篆刻艺术精进飞跃的转折点。吴湖帆将秘藏之《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与陈巨来作为攻印参考。《宝印斋印式》即汪关传世印存,陈巨来得见此谱,乃一借七年,寝馈其间,遂得大成。陈巨来自言:“余生平治印,白文工稳一路,全从此出。”
因此,想要理解陈巨来,亦需先理解汪关。“他所刻的印,专以汉印为法,能在工整中兼有疏宕剥落的情趣,汉印的神髓,在他所刻的印中得以再现”(《玺印源流》)。“汪关白文取法汉铸,朱文取法元人,他善于运用衝刀表现光洁圆润的笔意,白文注重并笔,强化了印面的含蓄感,特别是刻朱文印,在笔画的交接处,故意留有‘焊接点’以显示笔画的醇厚稳扎,为其首创。”(《中国篆刻流派创新史》)陈巨来精研汪关,学到的正是汪关雅妍圆润的风貌,生气盎然的神采,典丽雍荣的气度,所谓“华贵妍秀,嫩处如玉,秀处似金,具有沁人的书卷气息”。
另一部对陈巨来篆刻有影响的印谱据说是平湖葛书徵辑《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玺印源流》谓之《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安持人物琐忆·记造假三奇人》一文中,明确记载了汤氏如何仿造此批犀象古章的经过及手法,所以要说陈巨来由葛氏所辑此谱而一变印风,或者说是其治宋元元朱文的转折点,则夸大其辞了。

近代元朱文印第一人

诚然,陈巨来篆刻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元朱文。1940年赵叔孺在陈巨来自辑《安持精舍印冣》中,为其题刻的那段褒奖之辞云:“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在元朱文治印上,陈氏于赵师同样追求明快、干净、匀整、精致的线条美感。有人这样评价陈巨来的元朱文:“在陈巨来的印章中,则将一切不符合元朱文的东西都净化殆尽了,宁静而深沉。”这一评价生动地描绘出这位艺术家痴迷于一种风格几至于偏执的程度。

\

赵叔孺为陈巨来题边款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已臻于无可挑剔

所以称绝者,一在章法,二在篆法,并辅以刀法,三法具而功自成。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例子来体会陈巨来是如何取法于古人,借鉴于近世,而臻于顶级成就的。
陈氏自述其心得,谓“要之,元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画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软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梗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即成,自然神情轩朗。”
“梅景书屋”一印,横画较多,因此陈氏在篆法上,虽极重《说文》,也须将笔画加以调整,在横平竖直基础上,稍加弯曲圆转。

\

“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字多而线条绵密,陈氏善于处理这种多字元朱文印,线条看似粗细停匀,实则其间的微妙变化真是妙不可言。他充分领会了汪关处理此类交错结点稍使线条扩张的独到手法,即今人所谓的“焊接点”形式,可使细秀的笔画在交汇处稍得熔融凝结而得其张力,避免了柔靡与纤弱。

\

关于刀法,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中曾云:“客有就余而问曰:‘君于篆刻历有岁月矣,于刀法必究之有素,何谓冲刀?何谓涩刀?何谓留刀?此中微妙可得闻欤?’余曰:‘夫治印之道,要在能合于古而已,章法最要,刀法其次者也。’”这与前文述及,赵叔孺面谕陈巨来所说“章法第一,刀法其次”这一法门正是一脉相承,其旨不二矣。然而篆刻毕竟是要落实到刻刀上的艺术,冲切二法,可涵盖综之,而旧传篆刻有一十三种刀法之说,陈巨来认为是古人故弄玄虚,未足效法探究。事实上,陈巨来用得较多的,不过是冲刀及刮削修整之法而已。

\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

曾藏吴兴许氏申申阁中

汪关善用冲刀仿汉铸印,所作醇静浑厚,此册中“倩盦”一印,与汪关“逍遥游”一印相比较,从中可窥见陈氏用心取法之处。“倩盦”一印以方正平稳见长,满白文之并笔与留红,疏密对比强烈,“倩”字白多红少,上白下红,“盦”字则上部留红于左右,下方留红于横贯,白文印中并笔古朴,朦胧,斑斓,有冲和含蓄之美,可以说与汪尹子“逍遥游”有同工之妙。

\

倩盦

 
“行严”与“章士钊”二印,一朱一白恰为对章。白文仿汉官印,笔画满白,虽望之平正简易,却是转折刚健,气力内蓄,笔致宽阔而不觉臃肿;“行严”一印则用黄牧甫刻法,笔致刚劲,刀法硬挺,一般黄牧甫朱文印线条注重平直光洁,陈氏之印则处理成若断若续。

\

“行严”与“章士钊”

“巢园旧主”一印,粗细不一的边框略似封泥。“巢”字头上三笔与“主”字头上一点,也颇觉灵动俏皮。

\

“巢园旧主”

“沈能毅长寿年”篆字取圆势,所以宽博的粗线条与圆转的笔画转折相辅相成,圆厚而味醇,柔韧而婀娜,圆笔致使留红的空间可以更多一些,而且红色的空间形势比采用方笔更丰富些,整体上不觉得滞气。

\

沈能毅长寿年

 
“张嘉琳尔绩甫长寿年”则方笔多于圆笔,亦方亦圆。此印横笔较多,所以横向留红的穿插安排便显得至关重要,陈巨来先生将其处理成或长或短或断或续的状态。“张”字与“长寿”的“长”字,处于同一水平第一行的左右两端,篆法上也尽量避免了雷同。
15.webp.jpg
张嘉琳尔绩甫长寿年
“自怡印泥”章法上采取左侧均衡右侧增减的手法,“怡”字放大,竖心偏旁并且刻意夸张延伸,使得此字的留红便有纡回逶迤曲折延展之美。

\

自怡印泥

 
有人认为陈巨来朱文胜于白文,其实不然,以上几方印章就是很好的证明。
细白文篆刻难度只在满白文之上,因下刀如笔,不可修饰更改,要的就是这股爽辣利落的韵度。“文昌文氏觉厂书室珍藏”一印加界线边框,十个字处理成四三三排法,刀法蕴藉,起收稳健,且藏锋有力度,这种力度并不因为线条的纤细而难以彰显。此印文字线条虽细,但细微处仍有粗细转折的变化。

\

文昌文氏觉厂书室珍藏

“玉还”一印采用周秦小玺的规制,白文而加边框,文字整洁清丽。此类印章也是陈巨来老师赵叔孺先生最所擅长的,陈氏此印,刻画险峻,有奇逸之气。

\

玉还 

“吴下阿蒙”更觉刚劲犀利,下刀可谓“稳准狠”,此四字笔画疏密悬殊,“下”字篆书仅二笔,作者刻此印全取方硬之势,直来直去,不稍加变形增益,反觉干净快意。此印与另一方“破虏后人”都有着将军印的风格。

\

吴下阿蒙

“破虏后人”凿刻之迹更显著。将军印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使用而直接以刀在印面刻画而成,故天趣横生,陈巨来偶或为之。

\

破虏后人

“孟朴长寿”是一方仿六朝子母印中的母印风格,笔画精严凝练,处理为方中带圆,生动而婉约,特别是横竖笔画交错的地方,都如墨书于纸稍有涨溢的那种效果。

\

孟朴长寿

 
“迢迢阁”一印,虽也是细秀朱文,但严格意义上还不属于“元朱文”印。

\

迢迢阁

“秦更年印信”,用新莽官印刻法,这种风格讲究笔画匀称,字形稍长,方圆相济,陈巨来此印亦如是法,工整秀丽。

\

秦更年印信

“红线女印”,采用秦及汉初官印样式,“红”“线”两字绞丝偏旁易重复,所以采取了不同的篆法。

\

红线女印

“吴湖帆”三字朱白相间印。朱白的原则,视字之笔画多少来定,往往刻成朱文的字,笔画宜少,如此印中之“吴”字。笔画多者大都处理成白文,刻法须有“朱如白、白如朱”的效果,方称妙构。

\

吴湖帆

\

陈巨来先生曾言:治印需先仔细拟稿,论文字当审其增减、疏密;论章法当谋其分朱布白、揖让呼应;至于笔画分边以及左右关係,尤须刻意经营。先须胸中有印,然后才能刀下成印。

\

据陈茗屋先生为《陈巨来治印墨稿》所撰前言可知:巨来先生在篆刻印稿前,是习惯用一种产于日本美浓的土纸,裁成比印稍大的小纸,然后把印面朝天,蒙上美浓纸,用铅笔在四周界定大小轮廓,再经数次对折定位,并于对折中产生的折背处用毛笔笔腹轻拖留痕,即成极细之界线,印稿以毛笔书成后,舌舔濡湿,将有墨字一面覆于印面,盖两层毛边纸,以指甲砑磨,墨迹自然移印于石面上,此所谓“水印上石法”,是由陈先生老师赵叔孺先生处传承得来的。
 
高式熊先生曾言,陈巨来先生篆刻的一大特点,就是极其细心,这点也体现在印章刻成后的拓印手法上,又是极其“讲究”,“陈巨来钤一印,总得花上抽两支香烟的时间,不慌不忙,气定神闲。”陈茗屋先生则很具体地描述过陈先生钤印的方法:“巨来先生的习惯,自己的印作向来不直接蘸取印泥钤盖,他嫌当时的各种名牌印泥,即使是张鲁庵印泥都还不够细腻。他是用右手无名指蘸取印泥,一遍又一遍渡到印面,再事钤盖。所以先生亲手钤的印蜕神情毕现,弥足珍贵。”


作品精选

\

三生有幸
\
万里江山共燕几
 \
安持
\
安持
\
梅景书屋
\
徐成私印
\
珏侯
\
苦篁斋
\
(右)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
(左)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
\
(右)双江阁(左)右帖斋
\
得佳趣

以上由《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陈巨来》前言《陈巨来篆刻艺术概论》整理而成。
 

《海派代表家系列作品集·陈巨来》中包括
398方印章
64方原石

\\\\\\

弟子作品

\\

本册主编廉亮先生在“后记”中提到了这本书的编选特点:
“巨来先生的印谱,在此册之前,已有多种版本陆续出版,此编之后,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深藏不露的作品随缘显现,也将佳编接踵、继之不绝。此由于入选作品有很大部分是首次披露,所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与此前相似印集的雷同现象。同时入选此册的作品就风格而言,也不仅仅局限于集中推崇陈先生元朱文印章一隅,当然他的元朱文是空前绝后的,所以自然而然的,本册中元朱文印章的数量占据着大量篇幅,不这样恐不足以餍读者之殷望。与此同时,其他风格类型的作品,如战国玺、秦汉印,如玉印、铸印,如满白文、九叠篆宋官印等,巨来先生拈来都得心应手,所以也必须择精择要加以展现,目的即在于尽可能地全方位展示陈先生篆刻艺术的独到与精能。相信读者一编在手,或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编辑印谱,如欲佳善,钤印面与拓边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没有好的印泥,不假钤拓内行之手,刻得再好,印章盖下去,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方面我一贯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除亲力亲为之外,参与其事者,都要求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行家,因此册中印花及边跋拓本,可以称得上是‘神采焕然’的。”
 





上一篇275枚印章,74方原石,来楚生“来氏印风”面面观

下一篇名臣翁同书信札——体现的晚清旧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