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398方印章,64方原石,看陈巨来章法篆法刀法,三法具而功自成
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
陈巨来卷
本卷包含有之前未出版过的新作品
篆刻100来方 原石20余件
新见作品欣赏
梅景书屋弟子
顾绣
师从赵叔孺
陈巨来真正在篆刻上步入康庄大道,应是在拜了名家赵叔孺先生之后。陈巨来17岁时仿吴昌硕“癖于斯”印,赵叔孺看到说“这刻的印,大有道理,将来必成名家的。”不料,这聊聊二句话,竟似判决书,断定了他的终身。1921年,陈巨来首度面谒赵叔孺,“先生即喻曰:刻印章法第一,要篆得好,刀法在其次也……余闻之后,得此启发,窍门乃得进了,于是遂每星期日必诣其府中请益矣。时商务之影印《十钟山房印举》正出版,余购得后,先生命专心研摹,自有心得,比我教你,要好得多云云。自此之后,余乃得窥门径,艺日有所进矣。”(《安持人物琐忆》)
影响陈巨来圆朱文风格的一本印谱
“余生平治印,白文工稳一路,全从此出。”近代元朱文印第一人
诚然,陈巨来篆刻的最大成就,莫过于元朱文。1940年赵叔孺在陈巨来自辑《安持精舍印冣》中,为其题刻的那段褒奖之辞云:“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在元朱文治印上,陈氏于赵师同样追求明快、干净、匀整、精致的线条美感。有人这样评价陈巨来的元朱文:“在陈巨来的印章中,则将一切不符合元朱文的东西都净化殆尽了,宁静而深沉。”这一评价生动地描绘出这位艺术家痴迷于一种风格几至于偏执的程度。
赵叔孺为陈巨来题边款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已臻于无可挑剔
“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字多而线条绵密,陈氏善于处理这种多字元朱文印,线条看似粗细停匀,实则其间的微妙变化真是妙不可言。他充分领会了汪关处理此类交错结点稍使线条扩张的独到手法,即今人所谓的“焊接点”形式,可使细秀的笔画在交汇处稍得熔融凝结而得其张力,避免了柔靡与纤弱。
关于刀法,陈巨来《安持精舍印话》中曾云:“客有就余而问曰:‘君于篆刻历有岁月矣,于刀法必究之有素,何谓冲刀?何谓涩刀?何谓留刀?此中微妙可得闻欤?’余曰:‘夫治印之道,要在能合于古而已,章法最要,刀法其次者也。’”这与前文述及,赵叔孺面谕陈巨来所说“章法第一,刀法其次”这一法门正是一脉相承,其旨不二矣。然而篆刻毕竟是要落实到刻刀上的艺术,冲切二法,可涵盖综之,而旧传篆刻有一十三种刀法之说,陈巨来认为是古人故弄玄虚,未足效法探究。事实上,陈巨来用得较多的,不过是冲刀及刮削修整之法而已。
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曾藏吴兴许氏申申阁中
汪关善用冲刀仿汉铸印,所作醇静浑厚,此册中“倩盦”一印,与汪关“逍遥游”一印相比较,从中可窥见陈氏用心取法之处。“倩盦”一印以方正平稳见长,满白文之并笔与留红,疏密对比强烈,“倩”字白多红少,上白下红,“盦”字则上部留红于左右,下方留红于横贯,白文印中并笔古朴,朦胧,斑斓,有冲和含蓄之美,可以说与汪尹子“逍遥游”有同工之妙。
倩盦
“行严”与“章士钊”
“巢园旧主”一印,粗细不一的边框略似封泥。“巢”字头上三笔与“主”字头上一点,也颇觉灵动俏皮。
“巢园旧主”
“沈能毅长寿年”篆字取圆势,所以宽博的粗线条与圆转的笔画转折相辅相成,圆厚而味醇,柔韧而婀娜,圆笔致使留红的空间可以更多一些,而且红色的空间形势比采用方笔更丰富些,整体上不觉得滞气。
沈能毅长寿年
自怡印泥
文昌文氏觉厂书室珍藏
“玉还”一印采用周秦小玺的规制,白文而加边框,文字整洁清丽。此类印章也是陈巨来老师赵叔孺先生最所擅长的,陈氏此印,刻画险峻,有奇逸之气。
玉还
“吴下阿蒙”更觉刚劲犀利,下刀可谓“稳准狠”,此四字笔画疏密悬殊,“下”字篆书仅二笔,作者刻此印全取方硬之势,直来直去,不稍加变形增益,反觉干净快意。此印与另一方“破虏后人”都有着将军印的风格。
吴下阿蒙
“破虏后人”凿刻之迹更显著。将军印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使用而直接以刀在印面刻画而成,故天趣横生,陈巨来偶或为之。
破虏后人
“孟朴长寿”是一方仿六朝子母印中的母印风格,笔画精严凝练,处理为方中带圆,生动而婉约,特别是横竖笔画交错的地方,都如墨书于纸稍有涨溢的那种效果。
孟朴长寿
迢迢阁
“秦更年印信”,用新莽官印刻法,这种风格讲究笔画匀称,字形稍长,方圆相济,陈巨来此印亦如是法,工整秀丽。
秦更年印信
“红线女印”,采用秦及汉初官印样式,“红”“线”两字绞丝偏旁易重复,所以采取了不同的篆法。
红线女印
“吴湖帆”三字朱白相间印。朱白的原则,视字之笔画多少来定,往往刻成朱文的字,笔画宜少,如此印中之“吴”字。笔画多者大都处理成白文,刻法须有“朱如白、白如朱”的效果,方称妙构。
吴湖帆
陈巨来先生曾言:治印需先仔细拟稿,论文字当审其增减、疏密;论章法当谋其分朱布白、揖让呼应;至于笔画分边以及左右关係,尤须刻意经营。先须胸中有印,然后才能刀下成印。
据陈茗屋先生为《陈巨来治印墨稿》所撰前言可知:巨来先生在篆刻印稿前,是习惯用一种产于日本美浓的土纸,裁成比印稍大的小纸,然后把印面朝天,蒙上美浓纸,用铅笔在四周界定大小轮廓,再经数次对折定位,并于对折中产生的折背处用毛笔笔腹轻拖留痕,即成极细之界线,印稿以毛笔书成后,舌舔濡湿,将有墨字一面覆于印面,盖两层毛边纸,以指甲砑磨,墨迹自然移印于石面上,此所谓“水印上石法”,是由陈先生老师赵叔孺先生处传承得来的。
三生有幸
万里江山共燕几
安持
安持
梅景书屋
徐成私印
珏侯
苦篁斋
(右)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
(左)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
(右)双江阁(左)右帖斋
得佳趣
《海派代表家系列作品集·陈巨来》中包括
398方印章
64方原石
弟子作品
本册主编廉亮先生在“后记”中提到了这本书的编选特点:
上一篇: 275枚印章,74方原石,来楚生“来氏印风”面面观
下一篇: 名臣翁同书信札——体现的晚清旧事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