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朱万章| 明清以来的书画鉴赏和辨伪
朱万章 ,美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书画鉴藏、美术史研究与美术评论。著有《岭南近代画史丛稿》、《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书画鉴真与辨伪》、《画林新语》等论著二十余种。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学•艺:朱万章和他的艺术世界》等。
如图这幅对联,是明代德清的行书五言联,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一幅对联。知道这样的信息以后,比如你家里收藏了一件苏东坡或者是米芾的对联,显然是假的了。这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对于我们书画辨伪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这幅对联是当时海关截获的一批文物,后移交给博物馆来收藏。我代表博物馆去接收这批文物,我当时就用手机把它拍了下来,非常兴奋,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面素材。
同时我们看它的书体。上图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一件文天祥的代表作,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是他的一个章草作品。我们回过头看刚才那幅对联,风格完全不一样,差的非常远。这幅对联,不仅形制不对,而且它的书体不对。像这种书体,比较接近于晚清时期。
比如上图这十二条屏,是清代画家恽源浚(恽寿平的后人)所画的《十二月花卉屏》,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它每一条屏都是相对比较独立的。
上图这六条屏它上面的图案是连在一起的,这种叫做通景屏。
上图这是俞曲园的《四体书六屏》,里面有行、楷书,有隶书,有大篆、小篆,这样的四屏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清代后期之后的。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时期,有大量的书法家,他们在同一扇面上,共同创作。上图这是周天球、黄姬水等诸家合作的书扇面,这个扇面尺幅非常小,在这一平尺里,每个人写一首七言诗,基本上用的都是小楷。这样的形式,在明代中期最为常见,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基本上就见不到了。
这件作品收藏于美国的费城博物馆,宋朝孙钰的《仙女采药图团扇》。左边是一个团扇,红色箭头是署款,很隐密。可见当时宋朝的画家署款的习惯,也能看出他们当时的身份和地位。包括像当时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他们的署款都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这件作品是倪云林的代表作《水竹居图》,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的右上角是他自己的一首题诗,题诗的左下角是他的题款,此外还有印章,可以说是“诗书画印”相结合。旁边很多的题跋是印章,上面有被戏谑为“点赞狂”乾隆的印章。乾隆每看到一幅画都会在上面题个字或者盖个印。
这张林良松鹤图,署款位置我们能看出来和宋元时代的差别。这跟他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林良的署款,林和良之间基本上是不连在一起的。
比如这是唐寅写的“吴门唐寅为叔高画秋声图”,叔高就是另起一行,“为”字往往放在第一行最后一个字。这是一个辨伪的依据。我之前看过一件沈周的作品,落款是某某先生雅正,下面署名沈周。毫无疑问,这便是一件赝品。
到了明代后期往后,又发生了大的变化。如图,这是顾见龙的《祝寿图》,范母王太夫人,为表尊重,还是另起一行放在第二行的最前面,但画家的名字排在第二行最后。这样的书法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包括像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他们画的画都是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后。
比如我们知道宋代和明代的城门有很大的不同,宋代的城门是方形的,明代的城门是拱形的。我有时候看古装剧,发现里面经常会闹很多笑话,宋朝的军队往往是从明朝的城门里冲出来。去山东考察的时候,很多地方在复原宋城,但宋城的城门城墙,全都按照明朝的城门城墙来进行复原的,这都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这图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里面的城门就是方形的。我们了解城门的形状,对鉴定字画的帮助很显而易见。比如一副宋朝的画,它的城门如果是拱形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有时候如果我们对一幅画的时代无法判断,可以通过里面的建筑,来判断是明代之前的还是明代以后的作品。
如图,宋代的建筑鸱尾全部是朝内的,到了清代建筑鸱尾是朝外的,这是很典型的时代特征。可以作为我们鉴定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紧接着我们再看一下当时支撑住整个古建筑的一些砥柱,为了增大受力面,砥柱下面往往会有一个石础。宋代的石杵呈倒脸盆状,到了清代呈鼓状。
如图,最离谱的是上面写了“南京到台湾”。当时蒋介石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最终会运到哪里去,不存在计划好的要从南京运到台湾。
大家看图,左手边的是我的真画,右手边是他挂墙上的假画。
下一篇: 探究佛教美学,感悟造像之精神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