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古诗轴》真伪鉴考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古诗轴》真伪鉴考

 

公度

 

[内容提要]傅山以其坚贞不屈的人格情操和忠孝节义贯穿终生,自始至终不为名利权欲所缚,任情挥洒率性成真,驰骋在文学艺术世界;天地间独来独往是其精神所在。傅氏在全面领悟了中国书道的精粹后,以其独有的风骨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风范;为数百年来书家楷模,至今推崇不已。傅氏的“四宁四毋”书道理论极富精辟,影响了中国书学领域,同时也对整个艺术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本文所举《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古诗轴》藏本,通幅观之,气韵万千天机物外;又流传有序且品相完美无缺;的确反映出了勃勃生机的恢宏大势。代表了傅氏中晚岁行草书的最高境界,同时我个人认为是其行草书中的无上极品。

 [关键词]傅山  读传灯七言古诗  真伪鉴考  曹氏韵源法鉴定论

一、

傅山(1607-1684年),山西太原府阳曲(今太原)人。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字乔山,别号公它,明廪生。明亡后为道士,归隐平定嘉山等地土室养母;以真山、朱衣道人、浊翁、石人自署,亦曰亦作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晚称老檗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傅山别名叹为观止,无不体现了这个传奇人物的思想、品格和经历。康熙十七年(1679)诏举鸿博,固辞未免,迫行京师,称病居京崇门外圆教寺;不试而归,帝赐“中书舍人”誉衔(清为从七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爱子傅眉忽逝,傅氏不堪精神打击悲戚万分,终撒手人寰,是年七十又八。

傅 山早岁受明山西提学、一代耿臣袁继咸思想影响颇深,为其青睐弟子之一;故其诗文,气节横生令人敬重;明亡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一代绝句。清 廷入主中原勒令民众披剃,傅氏因坚持束发而毅然入道教,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得道号“真山”;一着朱衣,藉此寄情暗怀亡国之痛。表达了与清迁决裂 的人生选择,以昭其反清复明的决意,是明清交汇之际著名的“志士仁人”。傅氏中岁,对《墨子》深研,意在经邦济世,追求墨子遗风克己亲躬,积极反清;但随 清政权的全面巩固,以无可奈何般的郁郁不得其志示终。终生儒释道并修,一反清初学者唯经学为轴的研究分野,独辟子学研究另径,突破宋明以降重理学的羁绊, 开涉新学术研究范围,成清之后诸子研治的开山鼻祖。傅氏晚岁受东林顾炎武思想影响甚多,致力东周学术研究成就巨大;并发出了“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 天下也”的千古绝唱。一生著述等身,计有《霜红龛集》、《两汉人名韵》、《青囊秘诀》、《傅氏女科》等等;惜所著宏论大都散佚,仅存书名和篇名,存世仅 《霜》、《两》两部。

傅 山身出家学渊源的书香官宦,精擅经史参研佛道兼通先秦诸子。一生诗文书画善学妙用,造诣殊深;又岐黄医术普济民众,造福当时。同时,在思想方面,反对道统 自居的理学说教;在文学方面,其思想性和现实性极强,文章不苟成约,慷慨苍茫率真任为;在艺术方面,无不渗透孤高品格和崇高节气。

傅山前半生,直至甲申明亡清骑入关,在农民起义烽火遍燃中,见证了东林阉党的党争不绝;而后半生,则目睹了清廷屠戳又南明苟延。极尽个人身切感受,用“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详见傅山《病发示眉儿》)的 呐喊,生动交代了在那个激荡天崩年代里一个文人的灵魂是何等撕心裂肺般的苦痛。所以,傅氏作为一代学者,无论从思想到行为再到艺术,大有针砭时风用意力挽 狂澜,表现其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犹振聋发聩洪钟;抨击了那些因循守旧忘知大义又目光短浅苟且偷安的“庸辈”,追求自强自尊和人性自由的反理性精神;“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其个人的真实写照。傅氏一生知识渊博造就非凡,实是罄竹难尽。上述概述意在窥豹,仅作本文傅氏书道研究主旨的抛砖引 玉。

二、

傅山以其坚贞不屈的人格情操和忠孝节义贯穿终生,自始至终不为名利权欲所缚,任情挥洒率性成真,驰骋在文学艺术世界;天地间独来独往是其精神所在。傅氏五体俱能,在全面领悟了中国书道的精粹后,以 其独有的风骨为世人留下了不朽的风范。为数百年来书家楷模,至今推崇不已。傅氏善草书,亦善章草,艺术品味高远。盘龙舞虺劲健壮美里拙中寓巧稳中见险;淋 漓痛快沉雄顿挫中天马行空飞动变幻。傅氏又善行书,汲钟王精髓,字稳不滑清润圆劲。高旷雄浑匠心独具里气韵流美笔墨纵横;行笔爽利力透纸背中起伏跌宕连绵 飞动。傅氏并善真楷,以“未习鲁公书,先 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自琢,故笔有大字,盖参颜鲁公诸多。猶劲峻拔法度谨严里笔毫内敛重拙护尾;醇雅恣肆一丝不苟中精严古朴结体简穆。傅氏 复善篆书,上溯至甲骨、金文、籀文、秦篆,汉篆、唐篆。铁线银钩紧舒密展里纯真烂漫妙造自然;笔力苍劲隽永极构中有条不紊古文不绝。傅氏更善行草,允称一 绝,以狂草气势写行书,表现出生机郁勃的宏大气势,是其个性的心迹宣泄。俯仰欹侧下笔有源里气势澎湃沉厚奔放;婉转飘忽博采众长中万竞齐力溶铸有法。顾炎 武盛赞其:“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这既是对傅氏的人生慨许,也是其书道艺术的概貌。冥思傅氏“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变化亦何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 出;但能正入,自无卑贱野俗之气”又“作书先作人,人奇字亦古”(详见傅山《作字示儿孙》)书道宏论,感叹其美学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已。

三、

《行草读传灯七言古诗轴》法书为傅山代表作,现藏天津博物馆(本文称其为馆本,见图一),被视作珍璧。此轴本,纵179厘米,横48.5厘米;释文:“奴儿婢子学家翁,但见人来发癫疯。一自龙山庵放火,南无古佛楷芙蓉读传灯  真山”。钤傅氏己印一方,下方两押角处左右对等钤印各一,共计三印。曾见点评:“此轴书法行草结合,字势以正为主,虽奇姿不多但收放自如,大开大合,一气呵成:墨法的浓淡干湿,点画的粗细滚动,笔法的精妙放旷,极合致广大尽精微之中庸主旨;可见傅山传统文化与书法传统功力之深厚”。熟知傅氏身史,可了解其自年青时即关注佛学并研习佛理,一生曾批注《金刚经》、《楞严经》及《五灯会元》;认同释德清“空非绝无”禅说。一生儒释道三教并重博采众长,观照佛理精微,广交不逢时运的方外人士,与泛泛佛之徒具云壤之分;虽身为道士亦喜佛典(祥参傅山《霜红龛集》)。此本存世,理所当然不存诧谈。傅氏存世之作多见草书或杂书,行草书鲜见不多;凡见:《行草四条屏》(见图二、三、四、五)、《行草七言诗轴》(见图六·故宫博物馆藏本)、《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园林十首一》(见图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本)、《高适五律诗轴》(见图八)及《行草临古帖》(见图九)等不一;公推天津博物馆馆藏《傅山·读传灯七言古诗轴》为绝。

馆 本于我记忆甚深,初见颇觉姿态蹁跹顾盼萦回,唯媚巧轻滑显上;与傅氏书论“回宁回毋”(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主旨存距。抬见 为官方专职机构珍藏品,恐妄自菲薄缄口闭言;脉脉多年曾游思偶现,不敢深思。年来赖依声名,求鉴不绝。某日但见一物(见图十·以下简称藏本),犹禅宗当头 棒喝,不啻霹雳;仔细鉴研恍然大悟。今鉴考一过,共飨诸公。

四、

藏本褐,遍体金丝堆绣如意云雷纹,包浆自如,纵206厘米,横60厘米;释文与上述馆本同。钤印四方:分别为“傅山氏”自印及鉴藏章“竹朋鉴定”、“毕沅鉴藏”、“石逸秘藏”又 三,依次迭盖左押角处。藏、馆两本除原材及钤印外,从内容到形制再到章法完全一致,“双胞胎”怪象惊现。从事书画鉴定多年,“双胞胎”书画现象时见。缘因 艺术家本人自喜、或因他人要求等它因,相同画名、相同画意、相同画境、相同款识等等画作时见,诸如近代之大千、白石俩翁等等。但因非高科技复印,故总见差 异种种,历数十年鉴定生涯,我已司空见怪不作为奇。唯此间非一般“双胞胎”书作现象,逵鬼混淆若然可揭;以本人的鉴定修为,擒鬼不为难题。尚虑及先父大铁 公老友谢翁稚柳六十年前因主正道,为某国有机构购入某名作所受不白之冤种种,后真相大白方重获自由,不寒而栗之感徒生。但作为一个鉴定家的时代感和责任 感,却驱使着我必须重审事实,以无愧于一个真正鉴定家的使命。故从祥察藏本神韵笔致到漫思傅氏生平;从遍寻傅氏渊源流变到极览傅氏资料种种;从对查馆、藏 两本具体到审阅印章款识几许;从考证藏家辅证等等到细观傅氏存世可靠力作多多(以下简称考本);围绕“曹氏韵源法鉴定论”个人原则,获鉴良多。

五、

傅山在继承中国书道优秀传统基础上,个性独具自成体载。早年脉息孟頫、华亭,自陈:“偶得赵子昂董香光墨迹,爱其圆转流动,遂临之”(祥见傅山《作字示儿孙》);又曰:“予极不喜赵子昂,薄其人遂恶其书。近细视之,亦未可厚非;熟媚绰约,自是贱态,润秀圆转尚属正脉”(祥见傅山《作字示儿孙》);可谓从手摹到心恶再到晚年重新认定。中年受黄道周、王觉斯、倪元璐、张瑞图等诸家影响;又经人生历练种种,审美观与人生观骤变,书趣怪奇。中晚年后心追“二王”又神慕黄山谷,并深入研习;拜倒颜鲁公书品人品之下,推崇备至。兹后直取魏晋风骨,逆流溯薮直入渊秘。综观其书路变格一如其心境,着实反应了傅氏的思想内核和境界修为、品格气质及文化素养。

因望本生议,故对鉴再三并逐一注考;聊释鉴疑:

一、“奴”字

馆本:结体散弱,收提拘谨(见图十一)

藏本:行笔流畅,收提自如(见图十二)                        

二:“儿”字

馆本:结构呆兀,收笔轻浮(见图十三)

藏本:一笔成章,收笔犹酣(见图十四)

考本:“儿”(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3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十五)

三:“婢

馆本:女折机械,整字乏力(见图十六)

藏本:潇洒自如,飞白又二(见图十七

四:“子“字

    馆本:字型尚存,唯显脱笔 (见图十八 )

    藏本:笔酣墨饱,端正庄严(见图十九)

    考本:“子”(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37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二十)

五:“”字

        馆本:娇媚造作,笔走天方(见图二十一)

        藏本:朴茂端庄,典雅古拙(见图二十二)

        考本:“学”(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59行·中国嘉德   2010春拍品)(见图二十三)

六:“”字

        馆本:刻意追求,了无字趣(见图二十四)

        藏本:行云流水,寓刚于柔(见图二十五)

        考本:“家”(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85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二十六)

七:“”字

         馆本:笔断字垮,羽画几何(见图二十七)

         藏本:笔意相连,欹正相间(见图二十八)

         考本:“翁”(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42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二十九)

八:“但”字

        馆本:人旦不顾,笔气时息(见图三十)

        藏本:古拙雄健,笔走丝连(见图三十一)

        考本:“但”(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30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三十二)

 

九:“见”字

         馆本:整字脱形,见不成字(见图三十三)

         藏本:气韵贯中,笔法变幻(见图三十四)

         考本:“见”(见《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第2屏第2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图三十五)

十:“人”字

        馆本:欲作清流,反为其害(见图三十六)

        藏本:行笔舒宽,人彩奕逸(见图三十七)

        考本:“人”(见《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第1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图三十八)

十一:“来”字

        馆本:起笔尚畅,虎头蛇尾(见图三十九)

        藏本:信笔疾除,飘转风流(见图四十)

        考本:“来”(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18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四十一)

十二:“”字

        馆本:笔底匆促,终究心虚(见图四十二)

        藏本:个性侠然,挣脱羁绊(见图四十三)

        考本:“”(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10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四十四)

十三:“癫”字

       馆本:东施效颦,笔寸大乱(见图四十五)

       藏本:沉着痛快,生动缠绕(见图四十六)

 十四:“疯”字

       馆本:行笔尚连,唯见偏风(见图四十七)

       藏本:一气呵成,落墨风行(见图四十八)

       考本:“疯”(见《傅山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轴》·重庆三峡博物馆藏本)(见图四十九)

十五:“一”字

      馆本:意作夸张,法力不建(见图五十)

      藏本:苍劲雄沉,力透纸背(见图五十一)

      考本:“一”(见《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第一屏第4行·山西晋祠博物馆藏本)(见图五十二)

十六:“自”字

      馆本:结体附会,了无个性(见图五十三)

藏本:意趣自若,相揖相应(见图五十四)

      考本:“自”(见《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第31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图五十五)

十七:“”字

       馆本:龙脉尽失,全无笔趣(见图五十六)

       藏本:一龙飞天,萦回灿烂(见图五十七)

       考本:“”(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25行·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五十八)

十八:“山”字

       馆本:法度失真,山不成山(见图五十九)

       藏本:笔势雄奇,郁勃宏大(见图六十)

       考本:“山”(见《傅山草书五言诗轴》第3行款识·青岛市博物馆藏本)(见图六十一)

十九:“庵”字

      馆本:轻浮自欺,笔向媚俗(见图六十二)      

藏本:厚雄朴素,笔笔到位(见图六十三)

      考本:(见《傅山青羊庵七言绝句》第1行)

(见图六十四)

二十:“放”字

      馆本:笔笔见谨,方寸大乱(见图六十五)

      藏本:收放自如,笔墨辛辣(见图六十六)

二十一:“火”字

      馆本:火候不到,姑且交待(见图六十七)

      藏本:形似夸张,意趣天成(见图六十八)

二十二:“南”字

      馆本:起合全僵,笔落俗套(见图六十九)

      藏本:始起无尽,意在笔外(见图七十)

      考本:“南”(见《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第1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图七十一)

二十三:“”字

       馆本:欲作安排,几成画符(见图七十二)

       藏本:信手转启,疾涩相生(见图七十三)

       考本:(见《傅山行书诗轴》第2·常熟市博物馆藏本)(见图七十四)

二十四:“古”字

      馆本:故作姿态,无奇何古(见图七十五)

      藏本:心藏大奇,下笔自古(见图七十六)

      考本:(见《傅山?晋公千古一快四條屏》第11·山西晋祠博物馆藏本)(见图七十七)

二十五:“佛”字

        馆本:心魔究竟,无佛可颂(见图七十八)

        藏本:侧倚让合,笔笔融通(见图七十九)

        考本:(见《傅山草书立轴》第4·台湾何剑时法艺术馆藏本)(见图八十)

二十六:“楷”字

        馆本:皆向俗行,木不成材(见图八十一)

        藏本:连绵廻转,翩翩顷盼(见图八十二)

        考本:(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41·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八十三)

二十七:“芙”字

         馆本:媚笔邀芙,无见清容(见图八十四)

         藏本:芙美在里,溢美夫表(见图八十五)

         考本:(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41·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八十六)

二十八:“蓉”字

        馆本:原在仿佛,无地自容(见图八十七)

        藏本:跃逸生动,天地从容(见图八十八)

二十九:“”字

馆本:学不成字,不可一读(见图八十九)

藏本:妙不可言,格润字绝(见图九十)

三十:“”字

馆本:苟合扭转,不见真(见图九十一)

藏本:圆润笔正,传瀚有绪(见图九十二)

三十一:“燈”字

馆本:萤虫之火,何言光芒(见图九十三)

藏本:灯印心境,空非绝无(见图九十四)

三十二:“真”字

馆本:本无真知,只求乱真(见图九十五)

藏本:真趣自知,一字成真(见图九十六)

考本:(见《傅山毓青得子诗卷》第82·中国嘉德2010春拍品)(见图九十七)

三十三:“山”字

馆本:拜过真容,排山倒海(见图九十八)

藏本:独望众峰,心游真山(见图九十九)

考本:(见《傅山草书临帖》署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见图一百)

六、

又因藏本流传有序,故对鉴排查并放目钤印,依次鉴考究竟:

一、“傅山印”:2.2×2.2厘米,白文(见图一百零一)

考:钤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218·傅山》一致(文物出版社出版·见图一百零二)

二、“竹朋鉴定”:1.3×1.8厘米,朱文(见图一百零三)

考:竹朋即李佐贤(1807—1876),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县左家庄人。不仅是清代颇有影响力的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收藏家、诗人,擅长书法,兼涉考据之学,对金石书画,砚石印章能剖析微茫,辨其真赝,而且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李佐贤夫人张衍蕙(1805-1860),号畹芳,不仅贤惠善良,治家有道,而且在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李佐贤夫妇同窗切磋书画技艺,赋词唱和,为名家所称颂,被誉为画坛伉俪。李聪颖勤奋,博学多才。道光八年(1828),乡试夺魁中解元,十五年(1835年)会试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八年殿试,3年后加科散馆,由礼部庶常授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道光二十四年典试江西,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出守福建汀州知府。咸丰二年(1852)引退故里。

鉴定钤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362·李佐贤》相同(文物出版社出版·见图一百零四)

三.“毕沅鉴藏”:1.8×1.8厘米,朱文(见图一百零五)

考:毕沅(17301797)清代官员、学者。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鉴藏钤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891·毕沅》无二(文物出版社出版·见图一百零六)

四、“石逸秘藏”:2.3×2.3厘米,朱文(见图一百零七)

考:石逸即陈长吉,江苏丹徒人。字石逸,号逸庐,室名仰山堂,能鉴别书画。同治、光绪(1862-1908)间人,著名鉴藏家。

秘藏钤章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1043·陈长》一致(文物出版社出版·见图一百零八)

中国书不论是绘画还是书道,作品上钤印位置的经营犹为重要且向来为艺术家重视。通览藏本及馆本全貌,根据书道格式可明白作品重心靠右上;艺术家及收藏家谙通此道,名家犹然。钤印时必须注意如何让艺术空间产生相得益彰的美感,故盖章处应着眼左下角为上;藏本钤印遵循理行之,而馆本竟会出现两押角处左右对等钤印各一的不可理喻现象,着实让人吃惊不已。

七、

考《傅山年表》知傅氏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清军攻克太原时,正携母避乱寿阳、孟县山中,为束发明志而拜师入道,方得“真山”道号;是年傅氏三十又八,年近不惑。凡署“真山”款墨迹可一并纳入此年后作,书风已离早岁临习阶段,应无异议。而藏本中淌显诸家遗风另个人风格明朗;精气神俱足,当属中晚岁力作。

        考《传灯》,一知出自佛教拈花语旨意灯灯续照;二为释德山至龙潭访教崇信禅师,得证佛性明灯禅理,宋有《景德传灯录》及《五灯会元》禅宗语录;另指明僧释传灯(1553-1627年),俗姓叶,别号有门,太未(今龙游)人,后定居幽溪,高明寺,讲经说法历四十余年,成佛教天台宗十九世传人。结合傅山曾批注《五灯会元》禅籍,窃思此诗应斯出于此。

考 傅山生年,因傅氏时有笔墨酬应,故常由其子傅眉、侄傅仁代笔应付索书,其后半生尤甚。傅氏曾曰:“三二年来代笔者,实名出侄仁,人辄云真我书。但知子不知 侄,往往为我省劳”(详见傅山《作字示儿孙》)。其侄傅仁作品今无复寻访,而其子傅眉作尚存(详见图一百零九《别有珠庭行书轴》,·晋祠博物馆藏本)。晚年傅山颇受黄山谷影响,自曰:“写黄庭坚数千过,了用圆锋,笔向象力,竭诚运腕,肩背供筋骨之输,久久从右天柱涌起,然后可语奇正之变”(详见傅山《作字示儿孙》)。故大作之捺常作直态,僵硬刚健别成风绪;其子傅眉亦然,不同处唯眉直取庭坚,不若其父融合贯通。

鉴 定傅山书法,除上述要素外,必须了解其书法作品中异体字的常现(如字体不统一),或行、或草、或行草兼篆隶等花样繁多的现象。还必须了解其颠狂不羁的人格 力量,运用在对传统技法的审美理解上,必然是情率意顷,恣意挥洒爽毫,富有个性的充分发挥;同时也是傅氏书道独特的神韵所在。傅氏的“四宁四毋”书道理论 极富精辟,影响了中国书学领域,同时也对整个艺术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

另因偶见“2011年西泠印社春拍中国古代作品专场”1308号拍品(见图一百一十·本文简称拍本),文字内容及格式与藏、馆两本莫若,纵198厘米,横34厘米。拍本起拍价为60-80万元人民币,至于是否成交或价若干,不属本文。一眼望去知绝假无疑,故莞而笑之随风渐忘;今撰此专文,一并提述,备作史料。

别因藏本印朱、绢为辅助鉴定手段,钤印色正又金丝堆绣本时代特征明显,恕本文不再赘述。碍于篇幅,其他种种鉴考方略,不作祥解。

八、

鉴考一项须全身心投入,且彻底融入其中,方得心得几许,若投机取巧妄想速成只能成为奢侈时髦而已。一如对比馆本与藏本各有二个“山”字,写法各异但安排刻意不同,何至如此必须思考等等,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鉴略,方证鉴定真谛。

时光飞逝,随审美观点递变,时人多认为傅氏行草书为其书品第一。是否言实,因不属本文鉴考范畴,在此不作评论。但本文所举《傅山·行草读传灯七言古诗轴》藏本,通幅观之,气韵万千天机物外;又流传有序且品相完美无缺;的确反映出了勃勃生机的恢宏大势。环绕奇宏而且笔意相连不断,充分体现了傅氏书道精髓,着实是件不朽力作;代表了傅氏中晚岁行草书的最高境界,同时我个人认为是其行草书中的无上极品。

九、

据综上论证,出鉴考如下:“藏本为唯一真品,馆、拍两本悉数赝鼎”!

十、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傅山的世界,聆听那段风云万变的历史回响,感受一代文人铮铮铁骨般的书道造诣及心灵的呐喊。回首,往事如风,但往事并不如云;留待世人回眸未已!!

 

                              2012.06.22

(原载:《文物天地》20129月刊)

 

 





上一篇砚台收藏探究:高古砚不及明清砚

下一篇玉器鉴定过程中有四个收藏误区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