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收藏投资 > 瓷器收藏知识

谈古陶瓷鉴定中的存疑现象


作者:       来源于:中国艺术传播网

  人们在鉴定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举棋不定的情况,说它是赝品吧,似乎证据不足,说它是真品吧,又多少有些可疑,行内通常称此为“不开门”。这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它是现代仿品,但也存在一些疑点。比如有的器物的釉面上有明显人工打磨痕迹,让人看上去十分不爽。如果仅此一点,再没有其他辅助证据,就不能马上判定它是现代仿品。尽管人工打磨器物表面是最常见的作旧方法,但也不是所有存在人工打磨痕者一定就是现代仿品。因为旧时在没有专用清洁剂的年代,人们有用炉灰清理器物上油垢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使釉面出现划痕性损伤,所以我们就不能一见到有规则的人工划痕就断定是人工作旧。有经验的前辈曾告诉笔者,凡遇到此类情况都不要急于发表意见,最好放一放,有条件的话可将东西先留下,待时间充裕时再作仔细观察和分析,更何况现代的鉴定手段又不局限于传统眼学鉴定,还有多种科技手段,最后总会得出一个客观正确的结论。

  2008年春,我随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组去云南大理录制“民间寻宝”节目。其中有一位藏家拿来一只从某拍卖行买来的“大清咸丰年制”款青花赏瓶(如图),如果东西对的话为典型官窑器。笔者发现在该瓶的口沿部位,有一处黄豆大小的弧形窑裂。它说明该瓶在入窑前口沿被碰坏修补过。一般来讲,官窑器不应当存在这种明显瑕疵,在出场前就应当被捡出销毁。但是我们知道,咸丰朝1850-1861年,正是中国历史的动乱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不平等条约一一签订。在这多事之秋,官窑生产也必然受到影响,像这种有瑕疵的产品流出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又由于当时鉴定条件所限,在当场不可能再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所以笔者断然做出存疑的结论,并没有当场否定。这也是对藏家负责的做法。

  一般来讲,提出存疑有两种情况。一种就向前面所说,确实没有把握。另一种是碍于面子,或其原因不好当面挑明。在收藏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说某某东西“不开门”。行外者会真以为对方对这件东西没看透或没把握,其实错了。鉴定者是在给对方留面子,他不愿意直接点破。行内人一听这话就会立刻明白,对方认为是赝品。笔者希望见到的是前面一种情况,而非后一种情况,实事求是应当是为人之本。多数人都希望专家能直言不讳,但下结论还是谨慎为好,个别时候,没弄明白允许存疑。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不丢人。





上一篇谈陶瓷珠山八友的收藏与注意问题

下一篇收藏青花瓷的门道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