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收藏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收藏投资 > 瓷器收藏知识

高阿申: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高阿申: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

\

人物介绍:高阿申,男,山东蓬莱人,1949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央视寻宝栏目瓷器鉴定专家,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陶瓷组鉴定专家,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高级研修班》讲师,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客座教授,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艺术品鉴赏与投资》课程高级顾问,浙江影视《鉴宝》栏目核心专家。


1990年以来在《解放日报》《收藏家》《收藏》《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收藏快报》等报刊杂志发表研究文章及论文100余篇。著有《赏陶说瓷》《瓷器收藏实践 瓶与罐》《瓷器收藏实践 香炉、文房用品》《瓷器收藏实践 饮食器》《说罐论缸》等。


2011年,荣膺北京“龙腾榜2009—2010年度中国文物与艺术品百名收藏家”称号;
同年,获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陶瓷收藏鉴赏家”称号;
2013年,莸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授予的最“受欢迎老师”称号。
 

唐绞胎器的胎、釉和制作工艺研究

 
人们对唐绞胎器的研究,与唐三彩几乎是同步的。而对唐三彩的认识,至今不足百年。二十世纪初,陇海铁路修筑到河南洛阳时,于邙山脚下的古墓中出土了很多唐三彩。这些以黄、绿、白三色为主的釉陶,虽然古老得逾千年,却仍色彩斑驳、润泽晶莹,运抵北京后中外藏家竞相购买,于是,唐三彩之名一夜之间传遍天下。唐绞胎器的发现不比唐三彩早,1954年,傅振伦先生于《全国各地发见的古代重要陶瓷器》一文中说:“唐人墓和遗址中出土了不少名瓷……绞胎瓷器的出土,有陕县刘家渠的瓷枕,纹如木理。宁波出土褐地双耳黄釉瓶,同时发见了绞胎黄釉枕,农安辽朝八角十三级砖塔,有绞胎香盒,琥珀釉色犹如犀毗漆器一般。这都是可喜的新品种。”1956年,一处烧造三彩的陶窑,在河南巩县首次被发现,这就是日后名声大振的巩县窑;接着在陕西黄堡镇发现第二处唐三彩的陶窑,以及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对唐三彩窑址的数次考古调查、发掘中,均发现了贴面绞胎枕的残片,才确认河南巩县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这两处烧造唐三彩的遗址,实际上也是唐代生产绞胎器的窑口。对于唐代三彩和绞胎器的研究,陶瓷界近年做了不少工作。然而,有关唐代绞胎器的属性,究竟属陶还是瓷 时至今日,学术界仍然没取得一致共识。比如,在《中国陶瓷史》1982年版、文物出版社 专著上,唐绞胎器被定性为瓷器;可《中国美术全集》1991年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却将唐绞胎器归于陶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1995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又把唐绞胎器明确为瓷器;但《中国古陶瓷图典》1998年版、文物出版社 ,则对唐绞胎器的属性避而不谈;而《中国陶瓷全集》2000年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杜 的文字说明上,收藏单位(博物馆)各执一词,既有称陶者,又有谓瓷者,不一而足。
 
那么,造成学者专家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原委是什么 带着上述疑团,本文以传统“眼学目鉴”和“科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试对唐绞胎器的胎、釉状况和制作工艺,作进一步探究。

一、样品外貌观察
 
本文分析的样品,3件实物样品是唐代黄釉绞胎枕、绿釉绞胎枕及绞胎球 杖丸 ,系十年前收集;2枚黄釉绞胎枕残片样品,系2000年5月收集于江苏泰州 传2000年4月于泰州市老图书馆工地出土 ,其中1枚尺寸稍大者,作本次实验的化学测试标本。
 
实物样品状况如下:
唐代黄釉菱花纹绞胎枕,呈委角长方形,高9厘米,长17.8厘米,宽12.7厘米。枕面贴菱形图案绞纹,四面镶嵌木理纹,底为无纹的涩胎,胎色浅白,略闪些粉色,质地不甚紧密,用指甲可划出印痕。器身罩黄釉,色如琥珀,釉汁匀净、滋润。釉面密布蝉翼般的细小开片,纹片紧密,侧视釉表,可见纹片的平面个个不平、中部略显下陷;整体釉面宛如泛粼粼波光的海平面。陶瓷枕始见于隋代,唐宋盛行,为“夏令所用”寝具和人们“互赠消暑”之物(范冬青《陶瓷枕略论》),同时也用作随葬品。


\\

唐绿釉木理绞胎枕 ,造型同上,高8.2厘米,长15厘米,宽10.5厘米。器身罩绿釉,釉厚薄不匀,近底边有一环积釉。釉面纹片细小、紧密,侧视釉面有粼粼碧波之状,系年代久远致纹片凹凸不平的缘故。底为细洁的白胎、带些粉色,质地同唐三彩相似,显得松软,并可用指甲刮出粉末。枕的底面垂釉现象较重,并遗有环形垫烧痕,反映了当时的烧制状况。

\

唐绞胎球 ,直径5厘米左右,通体以木理纹为饰。球面有一凹坑,深达0.2—0.3厘米,似为烧造时的支承点,由此可以辨明,其内核系素胎,属贴面绞胎器;绞胎层外表似没有上过釉,属无釉素烧器。该类大小的球,笔者谓之“唐代的高尔夫球”,并被同行认可(陈鹏举主编《收藏历史》P268),亦有图文称其为“马球”(鹤煤博物馆编《鹤煤博物馆瓷器精品选》P38),属史料记载的“杖丸”一类。总之,它是中国唐代时的一种体育用具,应该可以得到确认。
 
唐黄釉绞胎枕残片,长8.3厘米,纵6.1厘米。胎呈浅米黄色,质地细洁,未致密烧结,有小气孔,胎厚约0.5厘米。与素胎粘合的绞胎贴面厚薄不均匀,贴面厚约0.02—0.2厘米,绞胎纹呈深褐色菱形图案,上面罩有透明橘黄釉,釉层厚度约0.01厘米。

\

如上图所示的唐黄釉绞胎枕残片 取样前所摄 ,长11.6厘米,纵5.6厘米。胎呈浅黄色,质地坚硬细洁,基本接近烧结,有小气孔,胎厚约0.5厘米。胎的外表面贴有深褐色团花的绞胎层,切平端面后,可呈现出浅黄色胎层与深褐色胎层相间的花纹,两种花纹呈不规则排列,绞胎贴面的厚度为0.05—0.15厘米,最薄处约0.03厘米。绞胎层的外表面施有透明的黄褐色薄釉,绞胎团花花纹透过釉层清晰可见,釉层厚度约为0.01厘米。由于上述5件 枚 样品的胎质都比较细洁,色泽于浅白或浅土黄色中略带些粉色,较耀州窑胎色的偏黄、不红、质粗松,有明显区别,当均属巩县窑产品。

二、胎、釉、着色层组成分析  
 
将样品残片按照电子探针检测的要求,沿带有花纹部位的断面切取样品,经过断面的细磨、抛光加工后制成所需的测试用样品,沿样品的断面分别利用电子探针和能谱仪相组合检测了胎、釉和绞胎花纹着色层的化学成分。从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图像中可以看到透明釉层约130微米厚,釉与绞胎表面有一个扩散层区约60微米。胎、釉和着色层各部位的组成分析结果列示于表1中。
 
从表1中的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可以清楚看出,褐黄色釉为一种含铅量高的铅釉,所含钙镁钾钠等熔剂氧化物很低。釉的着色剂为氧化铁,含量在5%左右。胎为高铝黏土所制成,由于为氧化焰烧成故呈浅土黄色,主要是少量铁的着色。绞胎层则是由制胎的胎泥和掺有一定高氧化铁矿物的胎泥,经多层交叠组合而成。由于高铁矿物颗粒分布不均匀,故其中有较大颗粒的高铁矿物相存在;同样在胎中也存在有较粗颗粒的金红石矿物相。从成分估计可能采用二次烧成工艺:首先将绞胎切片粘贴在胎的表面进行高温素烧,然后再施以含铁铅釉进行釉烧。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我们对胎进行了高温重烧收缩测试,以求得烧成温度,测试结果胎的烧成温度为(1088±20)℃。因重烧收缩为二次经受高温,所测烧成温度比原烧成温度会略低一些,原烧成温度可能在1100℃左右。绞胎罩釉的组成接近唐三彩铅釉,故其釉的烧成温度约在950℃左右。所以应属胎、釉分别烧成。这一测试结果,与《中国陶瓷史》所推断的“1978年故宫博物院在巩县窑址采集到一件花枕的残片,是素烧坯。掘此可知,花枕是先素烧,烧出正品再上釉”结论亦相吻合。
 
此外,从表1上可见,胎含Al2O3量在30%左右、TiO2不足1%,其陶瓷性能同巩县窑白瓷及唐青花的胎泥成分相近,证明图5样品系出自巩县窑。
 
三、唐绞胎器的工艺与特点

绞胎器是唐代兴起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鉴于河南巩县窑遗址发现的绞胎枕标本与唐三彩同出,形制又与盛唐时期唐三彩的陶枕相同,因此,绞胎器的窑口归属,已一目了然,同时,盛唐至唐末是绞胎器的生产时代,亦有了确凿佐证。
 
绞胎器的做法是:将先前备好的由褐、白两色泥料相绞而成的夹花泥卷,按需要切块、切条、切片,然后通过模具,以镶嵌、拼接、挤压等形式,规范成全绞胎或与先前做好的素坯粘合为贴面绞胎,再经修整,入窑烧成。由于白、褐色的绞泥层可任意组合、叠加,以及绞合的方式可随意变换,绞合的花纹便会产生出多种纹理,如鸡翅纹、木理纹、羽毛纹、团花纹、流水行云纹等等。
 
从上述二枚黄釉绞胎残枕样品上还可明辨,绞胎器的贴面部分,往往只及胎骨总厚度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局部处会更薄,真正薄如一张纸。而本文残枕标本同博物馆惯见的绞胎枕相类,是一种人们广为熟知的、典型的绞胎残片。由此证明,唐绞胎器的贴面,通常极薄,甚至是薄至其极限。所以,绞胎层的功用,当属一种耐磨型的平面装饰,犹如釉下带钴蓝彩似的平面彩绘,这与巩县窑当时创烧唐青花的艺术构思是一致的。但是,绞胎器追求的艺术效果却是一种宛如天成的自然美,这又不同于常规釉下彩。故成器纹理神幻、变化莫测,有浑然天成的意趣。
 
绞胎器分全绞胎与贴面绞胎两种:全绞胎通常作薄、小、玲珑之器,如杯、、盘;贴面绞胎多用于装饰稍大、略厚之物,如枕、炉、钵。同时,从业已面世,并见诸于海内外博物馆的为数不多的绞胎枕、碗、盘、杯、钵等装饰图案上,还可以看到一个大致现象:凡以规整或对称花纹构图时,较多地使用贴面绞胎工艺;大凡追求流水行云和花岗岩纹理时,则采用全绞胎工艺。

\\\

基于此,绞胎器的成型真正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因为传统拉坯手法,会因辘轳旋转,使绞合花纹出现机械性扭曲,背离了绞胎器的创作初衷。所以,绞胎的制作,即便是圆器如杯、盘,也不能用拉坯方式完成,只能以叠圈或盘筑方法成器,要么靠模具将绞花与素坯规范成型。也因此,以独特手法制作的绞胎产品,因技术难度极大,很难推广,以致生产窑场非常有限,唯当时制瓷力量较强的巩县窑、耀州窑和浙江越窑有产品。但所出的量都不多,耀州窑只有残器,不见完整件;

\\





上一篇高阿申:识瓷、悟性与精品收藏

下一篇也谈民国瓷的收藏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