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观察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前沿 > 艺术观察

于右任:阴险龌龊的人绝对创作不出正大气象的作品!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于右任:阴险龌龊的人绝对创作不出正大气象的作品!

\
原标题:应整体地理解传统
作者:王进玉(评论家)
来源:美术报


前段时间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书法作品展”,
又一次拜观先生的大作,
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
这种震撼更多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是被先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作品
所流露出的气象、神采,
所彰显出的品味、格调所吸引、折服。
也不禁感慨,
在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先生又有公职在身,
却依然能够饱读诗书、熟谙文史,
并写得一手非凡脱俗、独具特色的书法,
且兼及理论的探索研究,
不得不令我们高山仰止。

\
笔者一直在想,
如果先生当年没有投身革命、
参与政治等的系列传奇经历,
也不受所谓纷繁事务等的影响或干扰,
他的书法会不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致呢?
答案是肯定的。
换句话说,
正因为有着与众不同、
丰富且深厚的人生阅历、体会、感悟,
才使得先生的书法具有着
如此气势雄浑、雍容洒脱的面貌,
才使得他的诗文也同样
具有着意气风发、豪迈开阔的境界。

\

毋庸置疑,
从某种程度上讲,
丰厚的人生阅历奠基并决定了
先生对艺术认识的水平和高度,
决定了他的审美视野与思想境界。
他把特殊的人生过往、
为人处事的态度,
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所见所闻所感,
自觉或不自觉地注入到了他的笔端、
他对艺术的理解中。

\
因此欣赏先生的作品,
你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他这个人——
一个顶天立地、光明磊落、
有血有肉、忧国忧民的大丈夫形象。
虽然其很多作品字字独立,
但笔断意连、气韵畅达,
我们完全可以将一幅作品中独立的每个字
看成是先生独立的人格,
而畅达的气韵则是其深厚学识、
修养在其人格中的涓涓流淌与自由释放。


\
此外,
无论大件作品,还是尺幅手札,
先生都会写一些正能量、
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词句,
或诗文,或标语,或信条等,
从这些内容也能充分反映出
其深切的大任意识、
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能感受到先生的铮铮铁骨与赤胆忠心——
他所抒发的情感绝非小情小调,
而是与人类、与国家、
与民族所息息相关的一种
大情怀、大品格、大德行。


\
所以通过先生的作品,
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观点,
即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人的精神品质、格局风范
与字的意韵神采、境界气象等
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紧密的关联,
有着高度吻合、一致的地方。
一般来说,
阴险龌龊的人绝对创作不出
正大气象的作品,
小里小气的人绝对写不出
宽博自得的书法,
谨言慎行的人也绝对画不出
淋漓酣畅的大作。
当然,
不排除有些微差异的地方,
以及德不配艺的个例,
但毕竟是少数,
不能视为普遍现象。


\
总之,
书画的确能够反映和塑造
一个人的心性气质,
也的确可被看作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那么倘若不具备一定的学养、气度、风范,
也就很难创作出精彩度颇高的作品,
即便模仿得很像,
也不过是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
由此让我想到现实中有太多人
总爱一窝蜂地去学习于先生
或其他古人的作品,
但往往不注重对古人、
对传统整体性地认知和解读,
尤其不在意对古人文艺思想的学习与领会,
只单纯从作品的外在形式,
以及技法技巧上加以揣摩、臆测,
单单就作品谈论作品,
可想而知得到的认识注定是肤浅片面的,
甚至与事实所大相径庭。

\

殊不知我们学习传统,
最重要的应该是要领悟和消化传统中
那些经典优秀的文艺思想,
要继承和发扬古人身上
那份自觉自信的文化品质,
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
清晰可见的人格精神,
这才是传统的真正精华所在,
也才是学习传统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仅仅反映在笔墨形式与技法技巧上,
显然是不够的。

\

因此笔者的观点是,
一定要多角度、全方位地
熟悉所要学习的对象,
尤其对古人的生平阅历、思想主张等
要有一个完整了解,
了解之后再研习他们的作品,
就会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到位,
而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倘若再严格一些要求的话,
则应最大努力地在学养、修为等方面
与古人尽量缩小距离,
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
从作品的精神内涵上更加
体会古人、接近古人、契合古人,
也才能更加准确地
理解传统、承继传统、发展传统,
否则大都只会学到传统的皮毛,
很难真正深入并准确把握
古人文艺的精髓、思想的精髓。

\

殊不知,
这些才是真正永恒的、
需要弘扬的东西,
至于形式、技法之类,
不是说不重要,
而是要清楚究竟该怎么学、如何掌握,
并加以灵活运用,
而非将书画艺术纯粹得技术化、技巧化,
那样真就道器分离、技远乎于道了。
且经过观察笔者发现,
举凡能够全面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的人,
在创作上都较容易获取新的突破和成就,
而那些仅从单方面
去揣摩古人、解读传统的人,
最终都很难形成自己深刻的
认知体系、风格语言,
也终究拘泥在狭隘的思维空间,
以及形而下的形式技法层面不能自拔。


(注:本文作者王进玉,知名青年学者、艺术评论家)

 





上一篇艺术,是让你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下一篇从张大千与敦煌壁画的互动看成都是文艺复兴发祥地提出的必然性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