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明代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来源:中国瓷器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时期的民窑瓷器精细者,丝毫不逊于同期官窑瓷器之精美,而画工奔放者,却又别有一番意趣。

  永乐民窑青花绘月影梅纹小杯,撇口折腹,口沿锋利,杯壁自口沿向下逐渐变厚,圈足为内挖无釉的白沙底,可见胎质如永乐官窑瓷器无釉露胎处一样洁白细腻,釉层亮青肥厚,釉下青花呈色蓝艳,有明显的结晶斑,外壁釉下用青花简笔绘一弯弦月和松、竹、梅图案,潇洒流畅。其与同样图案的官窑瓷器相比,把枝繁叶茂颇有王冕、李衍式的工笔绘画般精细演化成了几笔松针、几笔竹叶、几支梅花般的简约,加上杯内的变形折枝梅花,让人们时时感到古人杯中的情怀。

  宣德时期民窑瓷器上仍然延续着“福”字的装饰方式,这件青花绘“福”字花卉纹大盘,盘外壁用青花绘缠枝莲纹,盘内用略带隶意的行书写一“福”字,周围分别饰以内环五个花卉型开光后外环十四个花卉型开光,每个开光内行草书一梵文,为万福连绵不断之意。这比起元代和永宣官窑青花瓷器上瓜果连绵的具象图案,又是一番风韵。

  麒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曾被寓为有麒麟送子之兆,一直伴随着青花瓷器的萌生和发展,各种麒麟图案也大量出现在官窑和民窑瓷器中,虽然历经元、明、清三代图案多有变化,但它和龙、凤等纹饰一样,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主要图案。这件宣德民窑青花绘麒麟纹盘,浅腹折沿、平底无釉,宛若一件缩小版的永宣官窑瓷器大盘,胎质细白,釉色晶莹亮青,青花呈色蓝艳,有黑褐色结晶斑,画工生动流畅,盘中的麒麟,在身旁画出的流云和火珠的映衬下,欲破盘而出,飞舞起来。

  狮子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史中,金代建成的燕京卢沟桥上布满了雕成的各式各样狮子,她不仅是佛教中菩萨的座骑,还在后来被喻为象征着官禄的“太师”“少师”之意。明代早期民窑瓷器上狮子图案,画的亦狮亦虎,这种对艺术形象的简化处理,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加生动的感觉。试想五百年前的这两只狮子,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心情呢。

  松竹梅图案从宋代开始较多地出现瓷器上后,一直沿用到晚清时期,特别是元明清三代中,几乎是每朝都有,它由早期的文人气节的象征,发展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民俗图案。尤其是明代宣德时期到天顺时期的景德镇地区民窑受当时官窑的影响,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花松竹梅图案纹碗,画工、粗细、大小各不相同,工匠们对一个图案的描绘往往省略了复杂的线条和涂染的笔画,与同时期官窑瓷器上工细繁密的风格相映成辉。

  而明代民窑瓷器中小型盘碟,受成本和尺寸所限,图案从头到尾,一笔勾勒涂染完成,图案更加符号化,如这件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绘折枝花卉纹小盘,盘内双兰圈中用数笔画出一折枝菊花,其意其笔,丝毫不亚于今天的某些“著名”画家。

  葡萄自汉代从西域传入后,这种好吃又好看的食物,被做为艺术形象,大量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中,经久不衰。从隋唐时期的海兽葡萄镜,元代的青花绘大盘,到永宣时期的官窑瓷器,晶莹透彻、姹紫嫣红的葡萄形象无处不在。但自明代中期以后,葡萄的形象逐渐淡出了人们常用的瓷器,这是瓷器图案装饰风格的转换,也说明了自明代中期,民窑瓷器已经逐渐摆脱了官窑瓷器的影响,成为表达当时文人思想情感的载体。

  这件明代宣德民窑青花绘葡萄纹壶,是在一个普通的罐上,加上流和柄,肩上加两系,罐口加盖,变成了壶,少见的是壶外壁亮青釉下用青花绘有折枝葡萄纹,青花呈色浓蓝,有少许黑褐色结晶斑,颇有几分永宣官窑青花瓷器的韵味,不禁使人畅想起了五百多年里会有多少个“壶中日月”呢?

  明代早期官窑瓷器上很少出现人物纹饰,仅现存海外的永乐官窑青花绘胡人歌舞纹扁壶和几件宣德官窑青花绘人物纹碗盘存世,但在永乐至天顺期间烧制的民窑瓷器上,出现了许多仕女、高士、仙人等人物骑马、游戏、读书的图案。

  这几件青花绘人物纹碗,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许多碗内双兰圈中,有的四面画简笔海水,中画一仙人乘槎,有的画一仙人坐于树下,碗外壁亮青釉下常画四组图案,高士和仙人们在云气中或坐船漫游、或携琴访友、或骑马鼓瑟。

  宗教信仰也是这个时期瓷器的主要图案内容,不仅佛陀的形象被画入了佛字之中,在这件民窑青花碗上,中国古代两个著名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也手持经卷,奔跑在拯救众生的旅途上。

  明代早中期的官窑瓷器发展十分迅速,从永宣时期的青花到成化时期的官窑斗彩瓷器都为后世留下了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并一直影响着民窑瓷器的发展变化,此时的官窑瓷器中,青花瓷器由永乐宣德时期的浓艳奔放转向成化弘治时期的纤秀淡雅,而此时的民窑瓷器则兼具淡雅与流畅于一体。

  自古以来,龙就是皇权、王权的象征,尤其是在明清两代,虽然有多种龙的形象,但五爪龙的形象一直是官窑瓷器上的皇家御用图案纹饰,但有的时候,民窑瓷器上也会出现龙的图案,有别于皇家的双角五爪龙,民窑瓷器上的龙身多被饰以卷曲的香草纹,被称为“夔龙”或“香草龙”。这对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绘香草龙碗,敞口深腹,胎质细白,胎体轻薄,釉质白中闪青,碗内底青花绘一团草龙,外壁釉下对称的绘两条香草龙,青花呈色纯兰,既不同于永宣的浓兰微带紫,又不同于康熙的深兰略显绿。其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一件成化官窑青花绘香草龙纹小碗上的图案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件官窑小碗上的图案稍微精细,但十分难得的是成化时期瓷器中青花绘龙纹碗能成对的保存下来,哪怕是民窑瓷器。

  三

  荷塘鸳鸯和缠枝花卉也是成化时期官窑和民窑瓷器中常见的纹饰图案,

  荷塘鸳鸯纹饰首见于元代的青花瓷器上,永宣时期瓷器上的荷塘少了鸳鸯,多了游鱼,成化时期斗彩荷塘鸳鸯纹瓷器不仅成为了古代瓷器中的名品,还影响了同时期的民窑瓷器,这件成化民窑青花绘荷塘纹碗,少了代表爱情的鸳鸯,每组图案由一叶一花组成,画家笔下无影之风,吹拂着碗上的荷花。

  缠枝花卉纹从元代到晚清一直是瓷器上永恒的主题,成化时期瓷器上的青花纹饰,已由永宣时期的重笔勾勒发展演变为重色双钩,淡色填染,青花用料也由呈色浓艳的进口“苏料”改用呈色浅蓝的国产平等青料,这使图案纹饰更能画的工细,画面更显得秀雅。这件成化时期民窑青花绘缠枝花卉纹碗,无论是碗内外的纹饰,都画的十分工细,就连碗内的内底和口沿处双兰圈,碗外口沿、腹下、底足的三处双兰圈,都画得足以和官窑瓷器相媲美。

  这件青花书梵文三足炉,倒梯形炉体腹部微鼓,下承三乳足,外壁釉下用青花书梵文,与江西省临川县成化十六年墓出土的青花梵文三足炉十分相似,应为同一时期为文人所用而烧造。今天、晚明时期的铜香炉精品,拍卖价格已过百万,这只比它们早近百年的瓷香炉,市场价值会是多少呢。

  成化皇帝在位时对子嗣的渴望,直接反映在官窑瓷器上,大量各式各样戏耍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皇宫中日常使用的盘碗上,并影响到大量的民窑瓷器纹饰图案,民窑的工匠们通过用流畅、率真、生动的画笔,把一个个练拳、对弈、捉鸟、放风筝、做游戏的儿童天真形象,跃然瓷上。这两件成化民窑青花绘婴戏纹小盘,用成化初期的进口青料,以极其生动的线条,勾画出垂柳下、栏杆旁、草地上两个儿童戏耍的场景。两件小盘的图案大同小异,虽不是一对,但两只一起也很难得。

  缠枝花卉托八宝图案在明代早中期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上比较常见,这与佛教在这个时期比较盛行有关,但民窑瓷器表现的是思想,故纹饰图案的艺术化较强,缺乏严谨和准确,这也是民窑瓷器生动可爱之处。这件成化青花绘缠枝花卉托八宝纹碗,画工流畅,青花用料蓝艳,有少量结晶斑,图案中的八宝已简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古代文人玩具箱拍卖场走俏
·下一篇文章:民窑瓷器也会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