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填“瓷”大势所趋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曹丽娟 点击次数: | ||
瓷器收藏市场逐年看好
5月以来,跨界艺术家陈训成“大器”艺术展在东莞深联美术馆展出,共展出陈新近创作的《荷》、《荷迹》等国画陶艺作品200余组件。 据相关调查显示,近四五年来,陶艺市场的投资收益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涨。而记者了解到,画家填“瓷”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但培养这种填“瓷”人至少20年以上。
“拿着这些作品,来东莞交朋友来了”陈训成开玩笑说。如今,陶艺已经成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凭借对陶艺独到的理解和追求,结合其深厚的国画功底和艺术修养,陈训成的作品无论在器物外形、绘画语言、瓷质和色釉窑变的效果都体现了他陶艺语言的独特性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记者在展会现场观察到,其陶艺作品造型多样,画面布局错落有致,色彩大胆热烈,与朴拙的笔墨相映成趣,绮丽而不失质朴。 “由于烧的过程中,温度等环境不一样,最后的成品‘样貌’也会不同。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陈训成说,目前市场上这种作品销售不错。一是因为它的升值空间大,二是技术要求高。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书记吕金泉教授说,陈训成的陶艺作品具备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直抒胸襟、信手拈来”。 科班出身的陈训成,能画还能“烧”,连釉料都自己配,据说还有自己的秘方。但培养一个填“瓷”人可不简单,“这种会画会烧的师傅,培养一个需要20至30年。”渌水画廊冯国愉说。
“这类产品的收藏市场,北京好一点,广东还在起步。”陈训成对记者说,“广东经济基础好,市场基础更好。” 而相对于书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瓷器的选择性较宽。从明清官窑作品到民窑精品,从价格较高的古瓷到工艺精美的现代作品,都能从中挑选出值得投资的精品。而且,不同瓷器的投资额也相差很大,无论是大藏家还是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都可以进入。同时,陶瓷收藏玩家冯国愉对记者说,现代瓷器的市场价格存在一些地域差异。若投资者把握好这一差异,可带来可观的收益。比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市场购买力不同,一样的货品就会形成差价;另外,南方和北方的艺术品存量不同,也会带来价格差异。
“富可敌省”“藏富于民”的东莞形象还停留在不少人脑中。东莞巨大的民间资本,暗藏着不少收藏爱好者。“大家对东莞的固有印象还是世界工厂。东莞有这样的经济基础,需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提升自己的城市形象”。85年出生、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多次在大型展览会上参展的当代艺术追求者黄海青对记者说,作为陈训成的粉丝,黄也期望有一天能在东莞参展。 “东莞还需要培养一些本土的艺术家和收藏家。这些对于一个艺术生态来说非常重要”。他对记者说,要挖掘这个市场,东莞需要高端的艺术家,更多时候需要政府和各界对艺术的关注和支持。 广东美术馆之深联美术馆张馆长对记者说,该馆一直致力于引进各种风格的艺术家参展,“以前引进的多为岭南派艺术家,近段时间北方的不少画家朋友与我们接洽,我了解到他们非常有兴趣到东莞参展。”据张馆长透露。 “现在东莞政府正大力发展第九产业———文化产业。只有社会各界重视了,东莞文化产业才能快速出成绩”。黄海青坦言,多年前便考虑要来东莞举办展览,直至目前才与东莞莞城美术馆展开合作。 虽然业内人士指责标榜着“第九元素”的文化产业还在概念阶段,但包括陈训成在内的几位艺术家仍显乐观,“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我对东莞很有信心。”陈训成说。 | ||
·上一篇文章:历史悠久低价精品 景泰蓝续写收藏价值 | ||
·下一篇文章:“中国白”潜伏厦门收藏市场 升值行情被看好 |
相关内容
杜娟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