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坤:一双军用袜换来罕见元代瓷器

于坤:一双军用袜换来罕见元代瓷器


来源:半岛晨报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对于某些年代的古玩藏品,于坤的研究可以用很深来形容。

   收藏者说,这种瓷器国内仅有一件公开面世,围绕这种瓷器尚有4大谜团待解

   “喜欢搞收藏的人大多都梦想‘捡漏’,所谓‘捡漏’就是指花极少的价钱,买回来一件价值很高的藏品。”昨日,常年醉心于元代瓷器收藏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于坤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捡漏”的事儿时有发生,“我这件高足杯就是‘捡漏’来的。”前不久,于坤通过多次请教国家文物局及景德镇的瓷器专家,“现在基本已经搞清,这件让我困惑了20年的瓷器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元代景德镇立粉瓷器。由于这种瓷器太少见,所以还没有专家给它命名,我自己给这件瓷器起了一个名字——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堆花立粉加彩描金高足杯。”

  一双军用袜换来的“宝贝”

  1987年,18岁的于坤在内蒙古某部队服役。“我父亲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瓷器。受父亲影响,我对瓷器也比较喜爱。1987年冬天,我准备回家探亲,临走前,想从部队附近的农村收些瓷器给父亲带回去。”于坤说,那时他“鉴定瓷器的水平太小儿科,什么是真货,什么是假货,根本就分不清。不过有一点,当年古玩造假的事情非常少见,那时农村人家里传下来的老瓷器,基本上都是真东西,想买假货都没地方买去。”

  “经当地老乡介绍,我去了赤峰市附近的一座小村庄里收瓷器,到了以后我才发现,由于那两年到村里收瓷器的人太多,老乡们家里完整成形的瓷器大多都已经卖掉了,只剩下一些瓷器碎片,几乎找不到完整的器皿。”于坤说,“当时瓷器碎片不值钱,一块钱能买一大堆。那时我手里也没什么钱,所以当时就想,收点碎片也行,也算是对老爸有这么一份孝心。”

  “在收瓷器碎片的过程中,村子里一位老乡主动拿出一个高足杯,问我要不要这个东西。”于坤说,“这个小杯子色彩非常艳俗,杯子里还有‘金、银、福、寿’等彩字。我以前见过这种类型的杯子,出自我们北方的普通民窑,根本不值啥钱,所以我当时就没要。但这位老乡还挺执著,他告诉我,以前来村里收古董的人也说过,这个杯子不值钱,所以他也不想再留着了,只要我多少给个价,他就卖给我。后来我被这位老乡缠得没办法了,但兜里钱又不多,实在不想买。最后我就告诉他,我肯定不会花钱收这个东西,如果你愿意,我背包里还有一双没穿过的军用袜子,咱们交换行不行?”于坤说,“老乡当时毫不犹豫,马上就跟我交换了。”带着这件用袜子交换来的瓷器回到大连后,“我父亲看过瓷器后告诉我,这可能不是出自咱北方民窑的物件,它的坯和釉都非常考究,轻轻敲击时,其声如磬。不过,当时我父亲虽然感觉这件瓷器‘有点意思’,但他也说不出它是什么来历。”

这件稀有瓷器入选《鉴宝》丛书

  于坤收藏了这件“来历不明”的瓷器后,也曾找业内专家进行过鉴定和咨询,但始终无人知道它的来历。“大家都说,这件瓷器从红、绿彩料和绘画风格上看,有点像北方瓷器。从坯、釉上看,又有点像南方瓷器。从堆花立粉工艺上看,又带着西域铜质珐琅器的特点,总之是挺怪的一件东西。”于坤说,“那时我也没意识到这是件有较高价值的物件,只是觉得它有点奇怪,于是就留在家里放着。”

  2002年,于坤无意中看到一本名为《元代瓷器》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叶佩兰老师。“在这本书里,叶老师用3页的篇幅讲了一种元代景德镇用立粉方法制作的五彩加金瓷器,这是我国元代瓷器收藏界近十年来发现的一个新品种,叶老师的一位朋友曾在北京的一个旧货市场上见到过这种瓷器。”于坤说,“由于这种瓷器存世量太少,难得一见,并且没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这种瓷器身上还有许多谜团没法解开。是什么人生产的这种瓷器?它是干什么用的?它里面的原料成分如何?这种工艺非常精美的瓷器为什么没有作为传统品种流传下来,而仅仅是在我国瓷器历史上昙花一现,从此便消失了?这4个谜团至今仍没有统一的答案。”

  对比这本书里所讲的内容,于坤忽然意识到,自己所收藏的那件“来历不明”的瓷器,也许就是这种稀有的、用立粉方法制作的五彩加金瓷器。“反正我自己是越看越像,为了求证它到底是不是这种稀有瓷器,我还特地去了趟景德镇,经中国收藏家协会的老师介绍,我拜访了10多位景德镇的拉坯、施釉大师,经他们鉴定,从拉坯、施釉等工艺上看,这件瓷器确实是出自景德镇。也就是从这时起,我这件‘来历不明’的瓷器总算是找到它的娘家了。”于坤说,“为了进一步求证这件瓷器是不是元代景德镇用立粉方法制作的五彩加金瓷器,我还专门去了趟北京,请元瓷收藏界的专家帮助鉴定。”去年,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教授、央视《鉴宝》栏目特邀专家牛福忠先生特意来到于坤家中,指名要看看于坤收藏的这件瓷器。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从牛福忠先生那里了解到,在牛福忠先生即将出版的新一期《鉴宝》丛书中,已将于坤收藏的这件瓷器收录其中。

  这类瓷器国内展览的仅一件

  “据我了解,目前这类瓷器在国内公开展览的,仅上海博物馆有一件,然后就是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出现过。由于这种瓷器太少见,所以还没有专家给其正式命名。”于坤说,“上海博物馆那件叫做‘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堆花加彩碗’,我觉得这种叫法不够准确。我不喜欢他们起的那个名字,我这件瓷器,我要自己命名。”于坤说他已经想好了,他要给自己这件瓷器命名为: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堆花立粉加彩描金高足杯。

  把玩着这件瓷器,于坤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他很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收藏氛围。“那时真东西多,并且价钱也合理。现在不行了,真东西价位太高,买不起。能买起的,差不多又净是假货。”于坤说,“上世纪80年代,我父亲带着我到古玩市场,花4角8分钱就买到了一块从‘红山文化’流传下来的玉件,现在一块那样的玉件,动不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普通人想要作为一种爱好去玩收藏,真是玩不起。”最后谈到他收藏的这件元代景德镇卵白釉堆花立粉加彩描金高足杯应该值多少钱,于坤笑呵呵地说:“这件东西是不卖的,因为卖了它,我就再也买不起它了,我实在是被现在收藏市场里乱抬价的现象给吓着了。” 

·上一篇文章:魂牵梦绕瓷器情
·下一篇文章:老有所乐 瓷器收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