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瓷器收藏,走遍大半个中国

痴迷瓷器收藏,走遍大半个中国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张群宝:每件古瓷器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瓷碗、瓷罐、瓷瓶、瓷壶、瓷板……张群宝收藏的瓷器可谓品种繁多。一件件看似普通的古瓷器在张群宝的眼中却是历代社会生活。7月15日,记者听张群宝讲述了收藏的快乐与艰辛。
  迷上古瓷器,走上收藏路
  “文革”时期,不少人佩戴毛主席像章,刚上中学的张群宝就开始收集各种毛主席像章,随后又收集了不少红卫兵袖章。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张群宝发现古瓷器的图案、造型都非常讲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看多了,他就开始对古瓷器着迷,走上了收藏古瓷器的道路。那时的他只要有钱,就拿来买瓷器。
  为了收藏更好的古瓷器,张群宝走遍江西、湖南、河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不仅吃了不少苦头,还交了不少“学费”。为了提高自己对古瓷器的鉴赏力,张群宝买了许多古瓷器收藏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来弥补知识的欠缺。这个时期正是张群宝眼力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
  有一次去景德镇,张群宝在瓷器市场里看中了一片元代青花瓷,当时卖家要价1200元。与卖家还价,卖家闭口不谈,张群宝就在市场里耐心等了一天。直到傍晚天色突变、大风呼啸,卖家终于松了口,“900元成交”!购得这片青花瓷,张群宝如获珍宝。因为有了它,张群宝对元代的瓷器有了更深的了解。
  每件瓷器都有故事
  在张群宝的收藏室里,一块青花瓷板是他的宝物。张群宝告诉记者,这块瓷板很有来头,是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兼孔庙三品执事杭艾原委托内务府陶办为孔庙烧制的。瓷板上是一幅画,远景是山水、近景是庭院、中景是人物,非常好看。
  一个“福禄双寿龙凤吉祥”瓶虽然是仿元代青花瓷,但由于造型独特、寓意深远,也被张群宝视为珍品。“这个瓶是连体葫芦造型,烧制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图案也比较特别,是凤在上龙在下。”张群宝说。
  “这个瓷水壶是辽代的,是我在徐州参加古玩交流会时从地摊上买的。”张群宝一边擦拭一个瓷水壶一边对记者说,这个壶和现在的军用水壶相似,而且壶口处有两个环,用于穿绳后把壶挎在肩上,很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体会收藏的快乐最重要
  在鉴定瓷器方面,张群宝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正是由于收藏了不同时期的瓷器,张群宝发现,古代瓷器的横断面都有不规则的气泡,而仿制瓷器的横断面基本上没有气泡或气泡很规则。因为古代烧瓷多用山里的柴火,所以会出现不规则的气泡,而仿制瓷器多是用电炉烧制的。
  张群宝特别将耿宝昌先生的“要多看、多记、多动手、多比较”记在心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少吃亏或不吃亏。张群宝认为,对于偶尔吃亏,也不要过于计较,心态要平和,就当做是交了学费,体会收藏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张群宝在鉴定瓷器上有一手,不少收藏界的朋友买了瓷器就找张群宝鉴定,有时还要和他交流藏宝心得。

·上一篇文章:古瓷器收藏的故事
·下一篇文章:魂牵梦绕瓷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