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发现青瓷莲花碗 疑为朝廷高官遗留贡品

板桥镇发现青瓷莲花碗 疑为朝廷高官遗留贡品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9月26日,考古发掘人员在胶州市板桥镇遗址清理出来多件精美的瓷器,其中发掘出来的青瓷莲花碗尤其精美,而且碗的外体上雕着多个莲花瓣。专家称 ,这个碗很可能是贡品,并且可能是当时的朝廷高官来板桥镇时所留下的。

        精品瓷器碗碟出土

    9月2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板桥镇考古发掘现场时看到,考古发掘人员从现场发掘出了一个白色的条纹形状的瓷碗。据介绍,这个瓷碗是北宋时期定窑烧制的。定窑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又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在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考古发掘人员在现场继续清理时,还发现了一个精美的小瓷碟,经过鉴定这个小瓷碟做工比较精细,堪称上等陶瓷,只可惜残缺了一部分。随后考古发掘人员在现场进行清理时,还发现一个口径10余厘米的精美瓷盘。记者发现这个小瓷盘做工非常细致,只是口部有些残缺,手触摸上去感觉非常细腻。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瓷盘是北宋时期钧窑烧制的瓷器,而且盘子也较为沉重,呈灰白,是钧窑烧制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盘子。“现在出土的这些瓷器,对研究北宋时期各个窑生产的工艺和技术很有价值。”考古发掘人员对记者说。

        遗址发现“黄金大道”

    “这里发现了一块超大个的青砖。”9月26日下午,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现场北侧的文化土层时,发现在土层内埋着一块长40厘米,宽15厘米左右的大青砖,考古人员经研究认为是北宋时期的青砖。据介绍,在北宋时期,常见的青砖块头都比较小且薄,此次考古还是首次发现如此大的北宋青砖,而这种青砖产量比较少,只有比较重要的建筑物才使用。

    随后考古发掘人员在清理土层时,突然发现在泥土下面出现了很多黄沙,考古发掘人员对现场周围进行勘察发现,周围还有些北宋时期的青砖,初步判断此处为当时的房间地面。据介绍,在我国北宋时期,有身份的人居住的房子非常讲究,这些黄沙是专门铺在地面下的,有防潮的作用,而且铺黄沙时还要在里面撒些钱币,象征着大福大贵。因沙的颜色为黄色,当时的官宦或社会名流,在房间内的地面下铺设黄沙,喻意为“黄金大道”,这种社会习俗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沿用。

        青瓷莲花碗疑为贡品

    9月26日上午,考古发掘人员在东南角清理文化土层时,一个青色瓷碗被发掘出来,考古发掘人员发现这个瓷碗手感非常好,而且上面还有花纹,将瓷碗上的泥土清洗后发现,这个瓷碗整体呈青色,色釉光滑,而且采用的是细瓷制作,瓷碗的胎质也很细腻。

    现场的考古发掘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青瓷碗为北宋时期五大名窑汝窑所烧制,是一个青色莲花瓷碗,这个瓷碗可能是朝廷的贡品。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现场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因板桥镇在北宋时期的地位非常高,而且经贸也十分发达,朝廷高官也经常来此,这个碗很可能是当时的朝廷高官来板桥镇时所留下的。出土这个莲花瓷碗,现在可以充分说明,此处当时曾住过朝廷重要官员,也充分说明了当时板桥镇在北宋时期的地位。

    专家揭秘:北宋五大名窑烧制贡瓷

    9月26日下午,青岛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在北宋时期朝廷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官窑,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继汉唐之后的第三个繁荣时期,科技、文学、艺术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六大窑系”是指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耀州窑系、磁州窑系以及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两宋时期官窑制度开始初步确立,朝廷从各大名窑中定烧瓷器作为贡瓷,形成了不同于民窑器物的艺术风格。瓷都景德镇是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明朝朱元璋开始设立御窑,此后,官窑民窑明确区分。

    林玉海所长告诉记者,在很多人看来,因北宋时期瓷器非常鼎盛,五大名窑当时的名气和制作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而朝廷也需要很多瓷器,所以后人现在把北宋时期的名窑理解为官窑,其他的窑系被说为民窑,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在北宋时期因烧制瓷器比较鼎盛,当时朝廷只是向五大名窑订货烧制,所以当时由朝廷向这些窑挑选烧造精良的瓷器做为贡品,所谓宋元时期的官窑,实际上是从民窑中“百中选一,千中选十”,这种官窑实际上是寓于民窑之中,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到了元朝,蒙古人为游牧民族,对瓷器使用并不重视,因经常在外面打仗,固定居住下来的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当时中国的很多窑烧制出来的瓷器都远销国外。

    林玉海所长介绍,官窑只是到明朝才真正设立。明朝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景德镇珠山之麓设立了御窑厂,有20座窑场,随即委派专门负责管理御器厂的官员,名为督陶官或称督陶使。明朝的督陶官,一般以中官及宦官充任。所委派的官员,大都熟悉陶务或愿意钻研陶务。到了明朝中、后期,在景德镇设立的御器厂达到了80座之多,但是这些御器厂烧制出来的瓷器,专供御用或朝廷高官使用,是真正意义的官窑器。

·上一篇文章:高岭土若被挖完陶瓷行业如何是好
·下一篇文章:近百佛山陶瓷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威胁,准备积极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