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法国皇室的中国瓷器

深藏法国皇室的中国瓷器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张扬  点击次数:


  今年元月22日,佳士得艺术品拍卖公司在美国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推出一批法国皇室藏中国瓷器,引起了瓷器收藏家的关注。

  这批瓷器是法国皇室18世纪从中国定制的,其器皿造型、用途、花纹均遵从定制者的图样。最引人瞩目的是瓷器的显要部位绘制的法国皇室盾形族徽,这说明这批瓷器当时为皇室所专用。

  这批瓷器的标价并不昂贵。一件直径27.3厘米的桶状冷酒器标价25000-35000美元。一件直径38.8厘米的彩绘大盘标价15000-25000美元;一件口径26.4厘米的大盖碗标价20000-30000美元,而一套带碟子的盖碗标价7000-9000美元,一件直径28.5厘米的菱口盘标价8000-12000美元。这批瓷器的制作年代相当于中国清朝的雍正年间,作为法国御用瓷器,其标价实属平常。

  13世纪,马可·波罗从元大都回到了欧洲。那时欧洲人通过他写的游记,认识到中国生产的瓷器是何等的奢华与精致。中国瓷器的东方神秘感和独特魅力以及因易破碎、难运输的特性而造成数量上的稀少,使她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成为欧洲各国皇室所醉心搜罗的对象。

  作为欧洲皇室的主要一支,法国皇室在追求时尚的方面从未落伍。早在14世纪,法国皇室的收藏清单中就有中国瓷器出现,而法皇弗朗科斯(1515—1547)更是将中国瓷作为私人的秘宝放在壁橱中收藏以便随时赏玩。

  尽管经常失败,但法皇弗朗科斯还是多次派舰队远航东方,其目的就是要获取那里的香料、丝绸和瓷器。到了17世纪,法皇路易十四的财政顾问考伯特建立了第一个东印度公司。1698年,安菲特律特成功地实现了从法国拉罗切利港到中国的远航,并于1700年带回了181箱瓷器。在这181箱瓷器中,至少有两件瓷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们的表面被中国工人有意地绘制了与法国皇室有关的图案。一件是青花小碟,这件小碟上的图案是当时法国的哥兰第皇太后的盾形族徽;另一件是一只蓝色粉彩大盘,它上面的图案是法国皇太子之子勃艮第与玛丽公主举行婚礼的情景。

  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其子路易十五登基,但实际掌握权力的人是他的叔父摄政王菲利浦二世。从1715年至1724年,是摄政王菲利浦二世辅佐其侄子路易十五执政时期。身为摄政王,菲利浦可以说是权倾天下。根据他的要求,其家族的族徽绘制在了300多件中国生产的瓷器上。1709年,路易十四在位时,路易十四曾下令将御用的银质餐具熔化重铸以应付经济危机,而菲利浦也许曾下令让中国瓷质餐具取代银质餐具的地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菲利浦对王位存有野心。

  1724年,菲利浦二世逝世,路易十五终于重获王权,开始了他50年的统治。但在1718年版的皇室财产清单以及1719年版的修订后的皇室财产清单中,甚至1775年路易十五逝世后第一年公布的皇室财产清单中,都找不到绘有路易十五家族族徽的盾形徽章。对这一情况有两种解释。一说,在1715年至1720年间,摄政王菲利浦为路易十五订制了一批绘有其族徽的中国瓷器,但未能运到;另一种说法是,路易十五重新执政后在1729年为自己订制了一批绘有族徽的中国瓷器,后来又将这批瓷器分别赏赐给了自己的家族成员。第二种假设,应该更有可能成立。因为现在发现的绘有路易十五族徽的中国瓷器,其精致的外形和细致的纹饰都很像中国清朝雍正年间的风格。而从瓷器的数量和种类上又可以推断出其生产的时间应在1725年和1730年之间。

  这批御用中国瓷可能是赏赐给了摄政王菲利浦的子孙。后来菲利浦的第六代子孙又在1830年至1848年间做了法国国王,他又把这批瓷器送给了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的子孙和后人没能守住这份祖产,使其流散到世界各地。

  佳士得2003年元月22日在美国拍卖的这批瓷器中的每一件盘子都绘有法皇的族徽。有两个细节需要提示一下,一是在盘子的边缘处有个大写字母“L”,组合成“”形,应指当时的皇帝路易斯(Lou is)。另一处是一些用来冰镇葡萄酒的容器都有龙形把手,且龙头上写有中国汉字“王”,这无疑是用中国文化的方式象征皇权。

  中国瓷作为奢侈品成为法国皇室和贵族炫耀其地位和取悦客人的资本,但是当大型货舱将大批的中国瓷器运至欧洲大陆以及欧洲工人自己也掌握了瓷器制作技术以后,瓷器神秘而华贵的面纱被撩起,于是使用和收藏中国瓷器在法国高级贵族中也不再是一种时尚,中国瓷器开始逐渐平民化。但正是法国王室和贵族对中国瓷器的偏爱以及创造性地将族徽绘制在瓷器上,从而使整个法国自18世纪开始引领欧洲大陆崇尚中国瓷器的时尚。

·上一篇文章:土与火的艺术 中国瓷器
·下一篇文章:素胚勾勒青花瓷 釉色渲染韵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