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景德镇瓷器概述

清中叶景德镇瓷器概述


来源:中瓷网   文章作者:佚名  点击次数: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

嘉庆(1796-1820年)

 

    1795年,做了六十年皇帝的弘历宣布退位,由皇太子  琰即皇帝位,嘉庆朝由此开始。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烧瓷的黄金时代后,景德镇官瓷的制作已明显地不如乾隆朝,这一方面可能是乾隆中晚期以来已经下降的烧造水平,在本朝进一步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是新皇帝没有乃祖乃父嗜好瓷器的雅兴,所以,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宫窑传世品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有另外的原因,据说,乾隆帝退位是因为乃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作为皇孙,他不能僭越,于是居于太上皇之位,由于他的健在,嘉庆帝不敢造次,恐有僭越之嫌,所以一切因循守旧,连景德镇瓷器的制作样式也按旧制,更有一种进一步的说法是嘉庆朝早期的官瓷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嘉庆四年太上皇“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仅是一种传说,实际情况如何仍需作进一步查考。但这种可能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在书乾隆款的大量官瓷中有一部分绿底绿里的粉彩瓷(俗称“九江瓷”)  ,这部分作品中有不少器物与嘉庆款同类粉彩器难分早晚,如不书款就有可能被看成嘉庆所烧。换个角度看,嘉庆初明确书本朝款的宫窑器也并不少见。如本书图版259嘉庆粉彩盖碗即是一例,这种署“嘉庆丁巳小春”的御制诗作品传世较多,有青花、粉彩等品种,造型有执壶、海棠式盘等,底部均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款。当然,这仅是嘉庆二年一次烧造的大批品种的落款形式,不能作为一种确凿的证据来否定上述传说。不少前人在收藏清瓷时,似乎特别偏爱康、雍、乾作品,有的甚至对嘉庆以后的瓷器不屑一顾,这在过去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乾隆以后瓷业衰落,产品质量不高是事实,但从今天的情况看,难免有失偏颇。随着国内外中国瓷器收藏的不断升温,近一二十年来这种局面有很大改观,人们对嘉庆瓷的欣赏已不逊于乾隆瓷。尽管本朝所烧造的瓷器不及前朝,但仍有许多精品,作为历史艺术品的一部分,嘉庆瓷的重要收藏价值显而易见。本书收集的二十多件嘉庆瓷器绝大多数是宫窑上乘作品,有些作品过去较少见到,是十分重要的断代标准器。尤其是图版247—252六件粉彩瓷瓶,代表了本朝的彩瓷烧造水平,图版253的青花赏瓶、图版267的青花八吉祥纹香炉、图版255的黄釉暗花龙纹天球瓶、图版256的豆青釉葫芦瓶等,均是典型的嘉庆宫窑标准器。

    嘉庆朝瓷器的主要特徵如下:

    品种  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白地粉彩、色地粉彩、五彩、斗彩、墨彩、三彩、黄地绿彩、绿地紫彩、色地描金、黄釉、红釉、蓝釉、窑变釉、茶叶末、炉钧釉、东青釉、仿宫、仿哥、仿汝釉等。品种比前大大减少,各类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造型  常见的形制有灯笼尊、萝卜尊、双联瓶、葫芦瓶、贯耳瓶、赏瓶、双耳玉壶春式瓶、天球瓶、贲巴瓶、贲巴壶、撇口碗、敞口碗、大小盖碗、马蹄杯、高足杯、盖盒、盆、帽筒、格盘、鼻烟壶和大小套杯,也有成套的餐具(包括碗、盘、杯、碟、罐、勺、汤锅、匙等)  ,还有佛像、法器等。从整体看,嘉庆瓷造型与乾隆瓷大同小异,无多大区别,但实际上有些作品的造型已缺乏前朝作品的优美线条,如梅瓶显得较矮胖,印盒显得较高,天球瓶颈部渐粗,腹部更大。

    装饰纹样  由于本朝瓷器的装饰工艺基本因袭乾隆朝,因而大量作品依然如前,但远不如乾隆朝那样多样化。以彩绘吉祥图案为本朝纹饰的基本风格,也有部分刻划纹装饰和瓷塑,所见图案多为龙凤、花卉、花鸟、瑞兽、瓜果、山水、神仙、人物等。从传世作品看,本朝瓷器纹样构图较繁复、线条不如前朝流畅,稍显刻板拘泥作风。

    胎釉  前期瓷胎基本保持乾隆中晚期较细润的风格,后期略显粗糙,胎体仍较平整,制作也较规矩。釉色多白中闪青色,釉面较薄匀,前期作品釉层较密致,后期釉多略有粗松感。釉上彩器的釉色以色地为主,白地相对较少,绿底绿里的低温釉在彩瓷上运用十分普遍。

    款识  书写风格类似乾隆朝,部分作品完全与乾隆款一致,所不同的仅仅是“乾隆”换上了“嘉庆”二字。以篆书图章款为多,有的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有青花、红彩、金彩等多种,这种篆款是本朝最多见的款识形式。另一种为单方框四字“嘉庆年制”款,多为红彩款,书於彩瓷底部,如图版263粉彩无双谱折腰碗均书这类款。另有横写六字、四字官款,一般书于器底,也有的书于腰腹间。香炉一类作品书于口沿外边。民窑瓷款识亦以篆款居多,有的写得几乎令人难以辨认,清代各朝民窑瓷中类似这样的款识十分多,须认真辨识。嘉庆民窑瓷中也有部分楷书款。

道光(1821-1850年)

    在中国历史上,道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史上,道光朝也经历了不小的转折,道光二十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战争威协,御窑厂在此时虽未停烧,但明显地受到时局的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较明显的质量差别。

    道貌岸然光帝上台尹始,较崇尚节俭,对某些奢侈品进行了限制,但景德镇瓷器似乎不在此例,依然有大量烧造。由于嘉庆朝已经出现了瓷业衰落的趋势,至道光朝时,这种衰退现象有增无减,加之本朝帝王可能也已无雅兴赏玩瓷器,瓷器作品上多少反映出一种世风日工资下的景象,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如人意的草率作风。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瓷依然有其自身的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属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胜过喜人庆朝瓷器。道光官窑瓷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六字官款器,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本书收集了五十九件道光瓷器,官窑器占其大半,其中有多件“慎德堂制”款器,从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亦无回天之力。而彩瓷则始终是乾嘉以来的主流产品,从工艺上看又属低温绘彩,相对较易制作,因而理所当然地优于颜色釉,而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持着前朝的风格,有些产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遍较高,因为这是以道光帝  宁在圆明园的居住地——慎德堂命名的,属道光帝御用瓷器,值得一提的是道光帝于1850年(道光三十年)病亡于慎于德堂,而慎德堂在1858年(咸丰八年)的火烧圆明园大劫难中毁于一旦。因而,传世的“慎德堂制”官窑瓷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朝还烧造了许多“  竹主人制”少量为“  竹”的瓷器,绝大多数为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的高档瓷器。

    道光朝瓷器的主要特征:

    品种    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红彩、粉彩、五彩、斗彩、墨彩、红彩、红地金彩、绿彩、胭脂红彩、黄地绿彩、粉青地金彩、三彩、祭红釉、珊瑚红釉、樊红釉、祭蓝釉、天蓝釉、豆青釉、茶叶末、炉钧釉、仿定白釉及瓷雕等。从传世品种看,多于嘉庆朝所烧品种,当然,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本朝官窑瓷的主流。

    造型    常见的有盘、碗、赏瓶、玉壶春瓶、灯笼尊、扁方瓶、瓜棱瓶、多瓜式瓶、各式双耳瓶、罐、执壶、撇口碗、笔筒、帽筒、鸟食缸、套杯等。从各式器形看,道光前期作品多与嘉庆器相似,后期器比前稍显粗俗。造型多为传统风格。绝大多数作品已失去康雍乾三朝瓷器的优雅秀丽风格,逐渐变得笨拙而缺乏线条美。如长颈瓶,头颈变得粗壮,腹部拉长;摇铃尊的身体显得特别长,头特别细;将军罐的头与腹几乎一样大;上述作品与清早期的器物造型有明显的差异。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明清两代几种彩釉的发展和特点
·下一篇文章:浅述明、清时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