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制作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瓷器知识 > 瓷器制作知识

瓷器的制作方法


作者:佚名       来源于:文玩收藏投资知识网

学术语行话 不蒙圈糊涂

常见术语——瓷器烧制工艺

既然对瓷器感兴趣,就离不开瓷器的原料、成型过程、装饰着色、上釉装烧等基本知识和概念。一些名词术语已经使用了上千年,已经演变成通用的行话。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并做了简单的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由文中的图片都是示意图,大多从网上收集,向图主致谢!

主要原料: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高岭土是一种粘土和粘土岩,白色、细腻,是制作陶瓷的绝好原料,他的名称很多,如白云土、观音土、陶土、瓷土、阁土粉、膨土岩、斑脱石、甘土、皂土、白泥等等。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高岭土矿很多,分布极广。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的瓷土较早使用,质量上乘,先是高岭村出的瓷土,他们叫它高岭土,后来各地纷纷效仿,把这一类的瓷土都统统叫高岭土。后来“高岭土”已演变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麻仓土是制造元青花的主要原料。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有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制造体型较大的青花瓷成为可能。

制坯:

不(dǔn)子——也称“不子”,又叫“白不”,景德镇瓷器使用的一种原料,是瓷石经粉碎、淘洗后制成的砖状泥块,用于制坯。清唐英《陶冶图说》图一石采制泥图解说:“石产祁门坪里、谷口二山,距厂二百里,剖之中有黑花如鹿角菜者,土人借溪设轮作碓,舂细淘净,制如土砖,名曰‘白不’,色纯质明,用制脱胎、填白、青花圆琢等器。另有高岭、玉红、箭滩数种,皆出饶州府属境内,采制法同白不,止可参加制造,于粗器为宜。”可知瓷石,瓷土均于开采后制成白不运往景德镇。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这是器物整形的关键步骤。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琢器——由景德镇制瓷业创造的一个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琢器业在明代叫印器,清代改称琢器,当时的琢器由专门的作坊完成,分有不同工种。





上一篇花3分钟时间,了解最全的瓷器用料知识

下一篇瓷器是怎么制作的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