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64件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一定要看一看
以下64件国宝级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评选出,并印发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这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览。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2.陶鹰鼎
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后母戊铜鼎
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4.利簋
属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5.大盂鼎
属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6.虢季子白盘
属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出土。
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铭传觅得,极为珍惜。
在其后几十年内,觊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7.明代凤冠
六龙三凤冠
三龙二凤冠
九龙九凤冠
十二龙九凤冠
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出土。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这件象牙杯高30.5厘米,是用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属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上有铭文,都是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现藏上海博物馆。
属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出土。西周孝王时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现藏上海博物馆。
属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器身上有棱脊与纹饰,腹内有“太保铸”三字,此太保系辅佐周成王的召公奭。现藏天津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国内罕见。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现藏河南博物院。
属春秋中期。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属西汉时期。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现藏淄博市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这个漆木屐和现在的木屐样子差不多,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证明木屐是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属三国时期(吴)。盛食器,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现藏马鞍山市博物馆。
属北魏时期,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现藏大同市博物馆。
属北齐时期,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鞍马出行图》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作长卷式展开。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属唐代,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碑正面雕涅磐故事六图,上部四图——左面为“纳棺”、“临终遗戒”,右面为“荼毗”、“送葬”。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属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像高150厘米,以白石雕造。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属商代前期,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仅1厘米,堪称“玉戈之王”。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战国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属新石器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现藏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属北燕时期。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背上以玻璃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属商代,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遍体满饰图案,生动刻画了原始宗教祭祀场面。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属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基座为红陶质,树用青铜浇铸。
属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属秦代。共两乘,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现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属西周中期。此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盘铭也是一篇很漂亮的书法作品,其文体使用简明整齐的四字句式,这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现藏陕西省周原扶风博物馆。
属西周早期,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出土。淳化大鼎是研究西周早期周人分布和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重要资料。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现藏陕西茂陵博物馆。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唐代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属唐代。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距今已有1300年。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神秘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同为法门寺地宫出土。八重宝函的第一重即佛指舍利所藏立之所。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
属战国时期,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蜀锦,汉代,来自古蜀国。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首。其中一块青底白色织锦护膊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
属战国时期。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共469字,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整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玉带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属西汉。据考证,此灯原为西汉阳信侯刘揭所有。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战国中期晚段时期文物。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战国中期晚段,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织造技术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这件纱衣应属于辛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
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属北朝时期。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现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纸本,属西夏时期。为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在景德镇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楼阁式瓷仓。为1979年9月,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
南朝。由300多块古墓砖组成,出土时分东西两块,一块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块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八人席地而坐,或抚琴啸歌,或颔首倾听,人物之间以树木相隔,完美地体现了对称美学。
上一篇: 重磅!克利夫兰美术馆免费公布超3000件中国顶级文物高清数字资料
下一篇: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珍视,超乎想象
标签: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Copyright ©cqwhw.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中国瓷器网(中国瓷器文化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