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欣赏 > 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天津博物馆——古砚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天津博物馆——古砚


北方的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南方的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馆藏文房文玩当为全国最为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文房精品多不展出,因此能关注的也就只有后三家了。

天津博物馆馆藏文房文玩数量、种类丰富,得益于天津紧靠北京,大量的官宦商贾、文人久居于此,有深厚的文化沉淀。许多官宦商贾、文人及他们的后人,为了更好的保存他们的藏品,多会选择捐赠博物馆的方式,让心爱的藏品得以有个更好的安身之地,长期的留存于世。这里面,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章了。徐世章一生博雅好古,致力于文物收藏。尤其是他钟爱一生的古砚,不仅质地精良,且多名家题识、名家收藏、名工雕刻。徐世章好砚如痴如醉,曾名其书室为“宝砚室”,还刻了许多闲章以表心境,如“濠园宝比过明珠骏马”、“闲人以砚为忙事”等。在《藏砚手记》中写道:“吾人收集古人之砚,不独以砚材之极美,刻工之精细,而在充分表现其人之心灵、意境、节操、哲理、情绪、诗意等,形之于砚。”天津博物馆的古砚大多是徐世章捐献之物。
 
本文将分三部分展示天津博物馆馆藏古砚。一、明代及更早;二、清代端砚;三、清代其它砚。
 

【第一部分:明代及更早时期】

明代之前

 \

唐 白釉辟雍砚
 

\\

宋 “进禄”箕形陶砚
 

\\

宋 抄手灰陶砚
 

\

唐 箕形端砚(个人更看五代时期)
 

\

元 卧牛歙砚
 
明代
 

\

明 双螭水晶砚
 

\

明 绞胎瓷砚
 

\

明 周鼎铭三车纹澄泥砚
 

\\

明 鎏金双虎铜砚
 

\\

明 十八罗汉洮河石砚
 

\\\\

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直径18厘米,厚10厘米。砚面开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砚堂,水池之上有“内府之宝”方印,印两侧各一篇顾从义摹刻的“石鼓文”。砚底中部纵开长方形凹面,内书“石鼓”、“子子孙孙用之永保”、“东海顾从义摹勒上石”,凹面两侧亦分刻两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题铭,表明他于道光辛丑(1841)年重资从曹绍橚处购得此砚并珍藏。砚体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整砚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砚盒制造亦考究,紫檀木质,形状亦仿石鼓。盒盖一周雕刻花卉纹饰,中间镶嵌白玉螭纹装饰。盒身一周刻程瑶田《石鼓砚记》及孙效曾题诗。此砚藏于天津博物馆珍宝馆。
 
顾从义(1523—1588),字汝和,号研山,上海人。官中书舍人,大理寺评事。他学识渊博,工书法、善绘画。因得赐宫中之物石鼓砚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见之砚。为此砚作记、题诗的程瑶田(1725—1814)是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孙效曾是清乾隆年间进士,善书法。这些题记、诗文更为此砚增加了文化意趣。
 

\\\

荷鱼朱砂澄泥砚,长24厘米 宽15.4厘米 高2.2厘米。该砚呈朱红色,泥质优良,色泽鲜艳,习称朱砂澄泥,是澄泥砚中的上品。砚体雕成鲤鱼侧卧于荷叶上,鱼身为砚堂,鱼鳍、叶边翻卷成砚缘,尾、鳍之间的凹槽作为砚池,构思巧妙。其砚面朱红,四周及背面为黑色。
 
砚作鱼形,与“余”谐音,荷鱼相配,寓意连年有余,吉祥富贵。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伴文人腹中书满同上龙门。”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宋开莱藏”。“谏公”乃宋澍,与初彭龄(颐园)同为清代乾嘉时期官员、学者,亦为同乡好友。宋开蕤,为宋澍长子,工诗文,书画、篆刻皆精妙。宋开莱,为宋澍三子。可见,此砚乃初彭龄赠予宋氏家族,且颇为宋氏父子珍赏。尤其是宋开蕤所作砚铭,寄托出文人满腹经纶,期待携手出仕的美好愿景。荷叶之衬托,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亦如君子超凡脱俗、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使得砚的文人气息浓郁。今日赏之,当时文人以砚会友,佳砚相赠,结伴共赏,挥毫泼墨的情形仿佛跃然于方寸墨海之间。此外,砚台盒盖之上亦刻铭文曰:“澄泥荷鱼研初颐园家旧物,河间吴棠湖购得收藏”。可知该砚后被清末书画家、收藏家吴浔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由此可考,此砚经多位名家收藏鉴赏,流传有绪,实为难得。此砚也藏于天津博物馆珍宝馆中。
 
【第二部分:清代端砚】
 

\\

清 兰亭合璧端砚
 
摹刻兰亭集序的砚有不少,与此形式大体相同。但此件砚体端庄,石质苍润,雕刻精湛,视为瑰宝。
 

\\

清 苍龙戏海图端砚
 

\

清 黄任铭墨雨端砚
 
砚面凿了一大井字,中间为砚堂,上端有清周绍龙楷书铭,称此砚为黄任“十砚轩”之一。因石内含有墨色纹点,如细雨,故名“墨雨”。砚背浅浮雕肖像,有黄任篆书铭。
 

\

清 纪昀葫芦形端砚
 
清代葫芦纹饰以吉语“葫芦万代”为寓意。纪昀所铭这件葫芦砚则有别于一般流俗。此砚为葫芦竖断面,葫芦下半部为砚堂,上端凹下为水池,砚背圆雕。铭文分上下两部分:上“因石之形,琢为此状。虽画壶(葫)卢(芦),岂非依样?”下“观弈道人作斯墨注。虚则翕受,凹则汇聚。君子谦谦,憬然可悟。嘉庆乙丑正月铭,时年八十有二”。此砚简约雅致。
 

\\

清 琅嬛馆绿绕诗铭端砚
 

\

清 瓜形端砚

\\

清 印心石屋山水全图端砚
 

\

清 带绿草堂端砚
 

\

清 金农小像端砚
 

\

清 蝠桃纹端砚

\\

清 “富贵昌宜侯王”端砚
 

\\

清 翁方纲摹《瘞鹤铭》端砚
 
《瘗鹤铭》摩崖石刻,位于镇江焦山江心岛。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

民国 王襄铭方形井字端砚
 
王岫君,又作王幼君、王岫筠,生卒年不详。江南人,清初琢砚名家,其砚雄浑精工,可会意而不可言传,时推江南第一。乾隆年间名流阮葵生《茶余客话》称:“吴门顾青娘、王岫君治砚,名闻朝野,信今传后...”。天津博物馆藏有数方王岫君所制砚,因看不清材质,且标牌说明里也没有注明,考虑到王岫君制砚多为端砚,故将此两方也归为端砚部分。
 

\

清 王岫君太平有象砚
 
这方“太平有象砚”《天津博物馆藏砚》没有收录。笔者亲眼欣赏实物,砚不大,小巧玲珑,雕工精细,深感王岫君雕刻之功力深厚。由于展示区域光线昏暗,此砚无法拍清楚,雾里看花,不能忠实地表现原物的精彩。
 

\\

清 王岫君卧牛砚
 

\

“岫君精华”,存放王岫君所制之砚的工具箱。
 
【第三部分:清代其它砚】
 
元代至元年(1277)时任县令汪月山为了迎合达官贵人,发数都之夫力去挖掘歙石,结果石尽山压死数人乃己,接着又前往紧足坑挖掘,很快亏空,及至至元五年,此坑亦宣告塌陷。此后便长期停采,砚工们只好沿流拾残圭断壁来制砚。从明代到清康熙雍正年间也均无开采记录。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才又重新开采,停采达500年之久。这一时期,出现以他山顽黝之石冒充佳石之乱象,使歙砚声誉大减。因此,曾经与端砚不分仲伯的歙砚,在明清时期远远地落后于端砚。
 
歙砚

\\

清 乾隆御铭八方歙砚
 

\\\

清 徐世昌兽面纹歙砚
 

\

清 徐立纲铭歙砚
 
松花砚
 
最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沿的甩湾处,这里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山高岭峻,水急沟深,林海茂密、树木丛生。五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色泽和松花颜色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但存世量很少。到了满清入关问鼎天下,松花砚因源自满族发源之地,故成为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

\

清 乾隆年制双龙松花石砚

\

清 雍正款松花石砚


红丝砚


\

晚清 长方形红丝石砚


澄泥砚


\\

清 王玉瑞造描金蟾蜍澄泥砚
 
化石砚
 

\

民国 松树化石砚
 
木砚
 

\

清 双耳瓶形木砚
 
漆砂砚
 
是以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制成,具有轻便和美观实用的特色。西汉时,扬州已有生产。宋代以后,漆砂工艺失传。清初,卢映之曾于南门外得一砚,为宋宣和内府所造,形质类澄泥而绝轻,入水不沉,后知其为漆砂所成,遂授工仿造,广为流传,一时业此者甚众。至道光时,扬州已成为全国紫砂漆制作中心。顾广圻《思适斋集》中说:“若此漆砂有发墨之乐,无杀笔之苦,可与端砚比美”。并为卢氏漆砂砚作铭道:“日万字墨此可磨,得之不复求宣和”。金农为漆砂砚作铭道:“恒河沙,沮园漆,髹而成,研同金石,既寿其年,且轻其质,子孙宝之传奕奕。”漆砂技法以卢映之之孙卢葵生所制最精。苏州制砚名家顾二娘之砚盒多其所制,上刻折枝花卉或鸟兽虫鱼,皆非寻常画工所及。除漆砂砚和砚盒外,漆砂技法还用以制作漆臂搁、漆壶、漆花盆、花架、案头漆玩和观音、琵琶等。

\\

清 卢葵生制款葫芦形漆砂砚
 

\\

清 卢葵生制仿宋漆砂砚
 

\\

清 卢葵生制板桥竹纹漆砂砚
 

\

清 卢葵生漆屉盒
 
卢葵生名栋、字葵生,卢映之之孙,嘉庆至道光年间人,道光庚戌年卒,时年过七十。世以漆玩著名,善制漆器,漆砂砚尤见重于时。凡文玩诸事无不以漆沙为之。制造既良,雕刻山水、花卉或鸟兽、虫鱼,皆非寻常画工所及。苏州顾二娘之砚匣多出其手。其用朱漆者尤精,制果盒极工。尤擅画山水、花卉,少与张缪(老疆)均以画受业于张赐(桂岩),张笔肆恣而卢醇谨,如其为人。
 





上一篇国宝级清宫鸟谱图,竟然这么美

下一篇日本国立博物馆藏宋画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