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欣赏 > 中国书画艺术赏析

大英博物馆升级190万张文物图像,中国最古老人物画零距离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大英博物馆升级190万张文物图像,中国最古老人物画零距离

 

Collection Online

📍大英博物馆
 
在家也能看到更高清的《女史箴图》了!
 
这件最早的中国画卷之一,此前的数字图像清晰度一直都不尽如人意。

\\\

最近,大英博物馆宣布,已全面更新升级线上馆藏检索系统。你能够免费“参观”近450万件珍贵藏品,图档共计190万张,搜索更直观,图像清晰度更高——包括《女史箴图》等众多珍贵中国艺术藏品在内。
 
这是自2007年来,大英博物馆线上收藏项目最大规模的一次更新。其中,首次新增了85000件馆藏的28万张图像,有许多是大英博物馆这几年新近收藏的艺术品。
 


大 英 博 物 馆
#COLLECTION ONLINE#

\\
\\
\
\

©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其收藏建基于汉斯·斯隆爵士遗赠的71000多件藏品,至今馆藏已达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
 
囿于空间,大英博物馆还有大批藏品无法公开展出,但在线上你可以自由免费浏览、下载图像,轻松放大欣赏藏品细节,也能了解其收藏历史、旧藏者,及详细的中英文专家学者等解读。*免费下载仅供非商业使用
 
你能看到——
 
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曾被隐藏在苏格兰、几十颗海象牙雕刻的刘易斯西洋棋;雅典帕特农神庙幸存的雕像;来自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经卷、文书、绘画、织物;出土自河南辛村卫国墓的西周康侯簋;著名收藏家大卫爵士的千余件中国瓷器,包括河南清凉寺的珍贵汝窑青釉盏托……
 
目前,大英博物馆线上所展示的藏品,已经超过其馆藏数量的一半,并成为全球公布馆藏图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

\\\\\
\

\
\
\\\\\\\
\
1.

 
传为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无疑是大英博物馆内最为著名的中国书画藏品。2014年,伦敦大英博物馆在特别修整的91号展厅“墨香堂”重新展出这件作品,引起轰动。此后,每年都会展出六周。
 
此画根据晋代诗人张华于公元292年写的《女史箴》所绘,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妇女需遵守妇德。如今在大英博物馆所能看到的《女史箴图》并不完整,只剩下原作12幅场景中的9幅,前3幅已佚散。张华的诗歌被摘录放在每个场景的前部分。
 
乾隆爱极了这幅画卷,在《女史箴图》《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四美”画卷中,乾隆视《女史箴图》为至宝,他在上面留下了大量赏玩的印记:画卷引首就是乾隆所书“彤管芳”;包首题签上有乾隆御笔“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真迹,内府珍玩神品”;隔水上还有乾隆所绘兰花,当然,还有大段的题跋与钤印。


《女史箴图》在20世纪初流入英国,后入藏大英博物馆——据说,仅售价25英镑。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此卷为唐摹本。


(传)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

如果你更偏爱纸质的阅览体验,想收藏一本收录高清《女史箴图》的权威画册,特别推荐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所编的《先秦汉唐画全集》。

另一件顾恺之的著名作品《洛神赋图》,如今全球传世共九个版本,大英博物馆也藏有其一,被认为是宋代摹本。
 
这一版本的《洛神赋图》为连续式构图,文字近似宋高宗赵构的笔法,整体风格较为接近原貌,或为南宋宫廷画师临摹而成。


(传)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
\\\\\\\\\\\\
大英博物馆藏

 

\\\\

 
33号中国展厅中,还陈列有宋代马和之的一卷《陈风图》。
 
《陈风图》传世共三本,除了大英此卷,辽宁省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各藏有一卷,三卷画法内容均极为相似,应出自同一范本。
 
大英博物馆藏本,卷后有董其昌题跋,并见于《石渠宝笈》续编学诗堂著录。


宋马和之 陈风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

 

董其昌跋

\\\\

 

2.

 
大英博物馆所藏2.3万件中国藏品中,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藏经洞所出文物达一万多件。
 
20世纪初,一位名为斯坦因的英国籍匈牙利人进行了第二次中亚远征,在那次远征中,斯坦因一行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发掘了大量汉简;又在莫高窟拍摄了大量石窟壁画,并廉价购得藏经洞出土的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皆为精品。
 
这一大批珍稀的经卷、绢画等文物被带到英国后,分别入藏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在33号展厅外走廊的尽头,特别开辟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斯坦因密室”,珍藏这些来自敦煌的文物。

\

斯坦因密室

《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经研究,这件巨幅刺绣画被认定制作于八世纪左右,约在唐代。其高为241厘米、宽159厘米,是目前所见中国刺绣中最大的一幅。大约三年前,大英博物馆还曾连续十一周直播此件巨幅刺绣图的修复过程。

现在,你可以在官方线上藏品系统中查阅到关于它的高清图像,并且能够看到精细至丝线的无数细节——甚至还有三层不同材料的微观图像。

\\

三层不同的材料

这件无与伦比的八世纪巨幅刺绣由五尊佛像构成,画面正中间是佛陀站在莲花宝座上,扁桃形的身光环绕着身体和圆形头光等高。佛陀袒露右肩,右手垂直放下,左手执衣襟——这是所有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图中共有的一种姿势。

\\\\\\\


此绣图主要使用北朝至盛唐期间十分流行的劈针法,大多数针脚较长,约在0.8-1.0cm左右。细细看其中的局部图会发现,当时人是将底样直接描绘在绢底上,再照样刺绣的。主线基本上用了深藏青色丝线割绣,如同水墨画中的勾勒一般。
 
这样的刺绣佛像在唐代很常见,敦煌文书中也经常看可以看到,但规模如此之大且还能完好保存到现在的,寥寥无几。
 
而如零距离观看般清晰的细节图像,更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斯坦因曾在1912年《沙漠契丹废址记》中所记载的对这件刺绣的心动感受——“鲜亮而闪耀”。

\\\

 
还能看到大量千佛洞中出土的精美绢画,尤其是一批主要为唐代的绢本佛教绘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是敦煌第17窟中出土的绘画中时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好的作品之一。在大英藏品系统中有详细解说——它明显与敦煌石窟壁画中隋及初唐时期的净土变和说法图有密切关系,专家依据它的构图,华盖、宝座的装饰及表现诸画像身体色彩的手法,以及画面左下角女供养人像的表现形式,将其定为早期作品。
 
“……详察其细部,可发现多处采用了新的表现方式。如,除主尊外,其他的画像无论是姿态还是表情,都富变化。……”


 \\\\\


这件绢画主题是唐代后半叶至宋初常见的。前面描绘的是巨大的菩萨,后跟随逝者小型的灵魂,两者均乘于云上。长方形的题笺下方,有“引路菩(萨)”题记。
 
从放大的局部高清图像可见,此画色彩华丽且至今保持鲜艳。从手持的香炉到菩萨所戴珠宝以及头顶发髻都使用了金箔,妇人发饰上也有小的菱形碎金箔。
 
妇人的形象,与波士顿美术馆所藏《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卷》中的妇人颇为相似。


\\

大约同时代的千佛洞绢画,还有更多,甚至还发现了草稿。

\\\\\\\\\\\\\\\\\\\

 
再譬如,这件来自新疆阿斯塔纳约六朝至唐代的幡。它会让人想到长沙马王堆发现的西汉T形帛画。绘有想象中神格化的蛇身缠绕的伏羲女娲的绢或麻布的幡,在6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的阿斯塔纳是葬礼时作为墓室装饰的独特物品。

\\\\\\

再看这件北宋绢画右下角“女三娘子”的像,可推见整幅画之精美。像之奢华装束与脸部的妆容尤为显眼,且清晰可见墨水与颜料仍保存得非常好。
 
大英的官方解说中谈及,壁画中的女供养人像,常常见到作为美人斑,在脸颊上用长线描出的靥妆。但在此图中,妇人像脸颊是红色的,上面还绘有小的鸟形图样。


\\\


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在丝绸之路沿途还获得了不少新疆壁画残片。大英博物馆中国及中亚收藏部主任史明理专文中曾写,大英共收藏了约50件来自新疆地区的小型壁画,其中大部分来自和田周围的遗址。
 
这组壁画是在位于“明屋”遗迹西北部的佛寺中被发现的——“明屋”,是斯坦因根据当地维吾尔族语“Ming-oi”所命名。壁画色彩丰富,从多个比丘听授教法的场景开始描绘。

\


更多的是下面这样极小的壁画断片,部分来自喀达里克的大方形寺址。这些壁画残片虽小,但足以体现和田壁画的超高水准。

\\\\\\\


3.

 
大英博物馆的95号展厅,则陈列着来自斐西瓦乐·大维德爵士的私人收藏——约1700件瓷器和一卷清宫御制的《古玩图》,这是迄今为止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以外最大最全面的单体收藏。
 
在大英的线上藏品系统中输入大维德爵士的名字:Sir Percival David,便可查看他所珍藏的中国瓷器。这些藏品主要集中于10世纪至18世纪,许多带有年号款识或纪年铭文,还有不少具有皇家收藏品质。
 
最著名的莫过于被称为“大维德瓶”(David Vases)的一对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这是学术界公认最著名的庙供大瓶,也是中国最早的青花瓷断代标准器。

\\

放大可见对瓶龙纹带以上的颈部一侧写有纪年铭文,铭文中记载,1351年江西玉山县一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向星源(今婺源县,景德镇东南120 公里处)的一座道观进奉了这对花瓶和一件香炉——这样的供奉长铭,是已知青花瓷器上年代最早的,同时可见彼时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相当成熟。

\\

 
大维德的收藏里,还有弥足珍贵的汝窑瓷器。汝窑器为北宋宫廷所用,如今存世可考不过百件,而大维德爵士即拥有十二件,包括乾隆御题的汝窑碗、葵口盏托、水仙盆、刻花鱼纹洗、三足奁式炉等。
 
这件来自河南宝丰清凉寺的北宋汝窑青釉盏托,在当时用以承托不同材质的茶碗。盏托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法,圈足还留有五个椭圆形芝麻挣钉痕迹。由图像可见盏托的五个葵花形瓣重叠,五曲带筋,施青釉,釉面有开片。

\\\

 
这件北宋天青釉镶铜口瓶,同样来自清凉寺。

\

存世仅两件的三足奁,大英所藏此件器型比北京故宫所藏更大,异乎寻常。其造型仿战国至汉代的青铜或漆食器奁制成;炉身釉色亦彰显古意,灰蓝绿呈色的开片釉令人联想到古玉的质感。

\\\

 
传世的宋代汝窑碗也仅有两件,大英博物馆的这件乾隆御题汝窑天青釉碗,碗内底部还刻有乾隆丙午御题诗一首。

\\\


大英博物馆还藏有更多精彩的中国文物,都能在线上一一观赏、下载。


比如,你还能够清晰地看到西周康侯簋内部的铭文——这是在现场都难以看到的。

\\\

这件北齐的砂岩观音菩萨立像最初带有彩绘,并饰以金箔,如今只有在长袍边缘才能看见颜料痕迹。

\

还有一组来自山西的明代龙纹琉璃,共20件。它们曾为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贴面。

\\\

以及,大明宣德年间所制的景泰蓝龙纹盖罐。

\\

如果你很想念在博物馆现场的感觉,大英博物馆也开放了各个展厅的“虚拟游览”。

\

在静待它重新开放的日子里,一同来探索全新的线上藏品系统。

👇
更多精彩藏品

\\\\\\\\\\\\\\\\\\\\\\\\\\\\





上一篇当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

下一篇世界各大博物馆藏青铜器写真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