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大英博物馆升级190万张文物图像,中国最古老人物画零距离
📍大英博物馆 在家也能看到更高清的《女史箴图》了! 这件最早的中国画卷之一,此前的数字图像清晰度一直都不尽如人意。
最近,大英博物馆宣布,已全面更新升级线上馆藏检索系统。你能够免费“参观”近450万件珍贵藏品,图档共计190万张,搜索更直观,图像清晰度更高——包括《女史箴图》等众多珍贵中国艺术藏品在内。 这是自2007年来,大英博物馆线上收藏项目最大规模的一次更新。其中,首次新增了85000件馆藏的28万张图像,有许多是大英博物馆这几年新近收藏的艺术品。
▼ 大 英 博 物 馆 #COLLECTION ONLINE#
©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其收藏建基于汉斯·斯隆爵士遗赠的71000多件藏品,至今馆藏已达800多万件,涵盖了200多万年的人类历史。 囿于空间,大英博物馆还有大批藏品无法公开展出,但在线上你可以自由免费浏览、下载图像,轻松放大欣赏藏品细节,也能了解其收藏历史、旧藏者,及详细的中英文专家学者等解读。*免费下载仅供非商业使用 你能看到—— 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统治时期的罗塞塔石碑;曾被隐藏在苏格兰、几十颗海象牙雕刻的刘易斯西洋棋;雅典帕特农神庙幸存的雕像;来自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经卷、文书、绘画、织物;出土自河南辛村卫国墓的西周康侯簋;著名收藏家大卫爵士的千余件中国瓷器,包括河南清凉寺的珍贵汝窑青釉盏托…… 目前,大英博物馆线上所展示的藏品,已经超过其馆藏数量的一半,并成为全球公布馆藏图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
1.
传为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无疑是大英博物馆内最为著名的中国书画藏品。2014年,伦敦大英博物馆在特别修整的91号展厅“墨香堂”重新展出这件作品,引起轰动。此后,每年都会展出六周。 此画根据晋代诗人张华于公元292年写的《女史箴》所绘,用历代贤妃的故事来告诫宫廷妇女需遵守妇德。如今在大英博物馆所能看到的《女史箴图》并不完整,只剩下原作12幅场景中的9幅,前3幅已佚散。张华的诗歌被摘录放在每个场景的前部分。 乾隆爱极了这幅画卷,在《女史箴图》《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四美”画卷中,乾隆视《女史箴图》为至宝,他在上面留下了大量赏玩的印记:画卷引首就是乾隆所书“彤管芳”;包首题签上有乾隆御笔“顾恺之画女史箴并书真迹,内府珍玩神品”;隔水上还有乾隆所绘兰花,当然,还有大段的题跋与钤印。 《女史箴图》在20世纪初流入英国,后入藏大英博物馆——据说,仅售价25英镑。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此卷为唐摹本。
▼ (传)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如果你更偏爱纸质的阅览体验,想收藏一本收录高清《女史箴图》的权威画册,特别推荐由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所编的《先秦汉唐画全集》。 另一件顾恺之的著名作品《洛神赋图》,如今全球传世共九个版本,大英博物馆也藏有其一,被认为是宋代摹本。 这一版本的《洛神赋图》为连续式构图,文字近似宋高宗赵构的笔法,整体风格较为接近原貌,或为南宋宫廷画师临摹而成。
▼ (传)晋代顾恺之洛神赋图 大英博物馆藏
局部
33号中国展厅中,还陈列有宋代马和之的一卷《陈风图》。 《陈风图》传世共三本,除了大英此卷,辽宁省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各藏有一卷,三卷画法内容均极为相似,应出自同一范本。 大英博物馆藏本,卷后有董其昌题跋,并见于《石渠宝笈》续编学诗堂著录。
▼ 宋马和之 陈风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董其昌跋
2.
大英博物馆所藏2.3万件中国藏品中,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藏经洞所出文物达一万多件。 20世纪初,一位名为斯坦因的英国籍匈牙利人进行了第二次中亚远征,在那次远征中,斯坦因一行深入河西走廊,在敦煌附近长城沿线发掘了大量汉简;又在莫高窟拍摄了大量石窟壁画,并廉价购得藏经洞出土的敦煌写本二十四箱、绢画和丝织品等五箱,皆为精品。 这一大批珍稀的经卷、绢画等文物被带到英国后,分别入藏大英博物馆与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在33号展厅外走廊的尽头,特别开辟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斯坦因密室”,珍藏这些来自敦煌的文物。
斯坦因密室
《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经研究,这件巨幅刺绣画被认定制作于八世纪左右,约在唐代。其高为241厘米、宽159厘米,是目前所见中国刺绣中最大的一幅。大约三年前,大英博物馆还曾连续十一周直播此件巨幅刺绣图的修复过程。 现在,你可以在官方线上藏品系统中查阅到关于它的高清图像,并且能够看到精细至丝线的无数细节——甚至还有三层不同材料的微观图像。
▼
三层不同的材料
这件无与伦比的八世纪巨幅刺绣由五尊佛像构成,画面正中间是佛陀站在莲花宝座上,扁桃形的身光环绕着身体和圆形头光等高。佛陀袒露右肩,右手垂直放下,左手执衣襟——这是所有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图中共有的一种姿势。
此绣图主要使用北朝至盛唐期间十分流行的劈针法,大多数针脚较长,约在0.8-1.0cm左右。细细看其中的局部图会发现,当时人是将底样直接描绘在绢底上,再照样刺绣的。主线基本上用了深藏青色丝线割绣,如同水墨画中的勾勒一般。 这样的刺绣佛像在唐代很常见,敦煌文书中也经常看可以看到,但规模如此之大且还能完好保存到现在的,寥寥无几。 而如零距离观看般清晰的细节图像,更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斯坦因曾在1912年《沙漠契丹废址记》中所记载的对这件刺绣的心动感受——“鲜亮而闪耀”。
还能看到大量千佛洞中出土的精美绢画,尤其是一批主要为唐代的绢本佛教绘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是敦煌第17窟中出土的绘画中时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好的作品之一。在大英藏品系统中有详细解说——它明显与敦煌石窟壁画中隋及初唐时期的净土变和说法图有密切关系,专家依据它的构图,华盖、宝座的装饰及表现诸画像身体色彩的手法,以及画面左下角女供养人像的表现形式,将其定为早期作品。 “……详察其细部,可发现多处采用了新的表现方式。如,除主尊外,其他的画像无论是姿态还是表情,都富变化。……” ▼
3.
👇 更多精彩藏品
上一篇: 当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
下一篇: 世界各大博物馆藏青铜器写真
标签:
【相关文章】
西泠印社美术馆专题展——汉印之美
马英九书法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溥佐松树图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宋文治松树图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吴冠中松树图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申石伽松树图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陆抑非松树图欣赏
中国近代画家——何海霞松树图欣赏
西南大学美院教授苏甦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荣宝斋画家郑生福艺术作品欣赏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蓝瑛色彩之王《白云红树图》
《游春图》展子虔·隋
《人骑图》赵孟頫·元代
李苦禅《盛夏图》
《十面灵璧图卷》贵在哪|十面灵璧图卷
鉴赏:宋画山水小品中的梁楷风貌
下雪时古人在做什么?寒江钓雪图(画雪景、雪景山
秋分之美:壁画里的山水与稻田 已悄然入秋(敦煌)
打开《清明上河图》 亲历北宋城市生活现场
历代名迹里的大暑清凉(水墨名画)
收藏过苏东坡《寒食帖》的冯展云和他的7封信|
名画里的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线描白描:古代仕女人物图
余省《种秋花图》秋时种菊之奇
汉砖文字,最有韵味的书法形式
魏碑名品,让梁启超平生推崇
重磅!克利夫兰美术馆免费公布超3000件中国顶
民国才女庄闲书法欣赏
陈师曾: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倪元璐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