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不将粉本为规矩,造化随他笔底来
清朝初期,画界出了个颇具盛名的“六大家”。此“六大家”,有人解释为“四王吴恽”。所谓“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乃吴历;“恽”,是恽寿平。
《湘江秋月图》清·吴历(也被称为《湘水洞箫》)水墨纸本癸丑(1673年)作立轴
款识:湘水秋更清,湘月秋更白。光辉一相荡,水月不辨色。何处洞箫声,巴陵夜归客。——吴历钤印:吴历之印、渔山鉴藏印:伯谦所见书画明心绝品、亦拟村南买烟舍
早年探索期
命意造景,偏爱青绿1659年之前至1663年▼
关于吴历开始学画的时间,在《过云楼书画记》卷十记载有其自题《秦吉了轴》,其中有“予稚年学画,搰搰抹抹,不逾鹦哥......”陈垣先生据此将其学画时间定为“十五岁以前”即1647年以前。但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吴历有纪年的最早作品是1659年28岁所画《岑蔚居产芝图》,文献记载中也未见更早的作品,故暂且将此年系为其第一阶段绘画的开始。
清 吴历 云白山青图25.9×117.2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对于吴历早期的风格,钱谦益在为吴历的《桃溪诗稿》所作序言中提道:“近来画家,不复知屋木人物。里中渔山吴子,摹刘松年《四皓图》,辄以赠予,盖其朽约皴染,逾两月而后就。予观郭恕先画屋木楼观,多与王士元对手,往往假士元写人物于其中。渔山有志于古,命意造景,以二李、恕先辈为师,此所以穷绝于今人也。”此处提到,吴历擅长画当时人并不多绘的门类— “屋木人物”,而且“屋木” 和“人物”兼善,不用像宋代郭忠恕那样假手别人添补人物。这在当时钱谦益的视野中,是跟大多数画家非常不同的。钱谦益的这篇文章写于“庚子嘉平”,即1660年,可以肯定,在1660年之前,吴历曾经探索过不少人物、屋木题材的绘画。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叙事性强、对人物及场景的造型能力要求较高的绘画,在吴历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唯有无纪年的《人物故事图册》恰符合这类题材。
清 吴历 槐荣堂图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早年探索期的绘画,偏爱青绿重设色,能用屋木、人物题材绘制叙事性的作品,而摹古作品差强人意。在钱谦益记载的他的师法对象的名单中,我们似乎看到早期的吴历并不真正符合董其昌“南宗正脉”的要求。这恰恰显示了他早年对绘画题材与形式的个人偏好。
临摹诸家期
伐毛洗髓,脱尽向时畦径1663年至1670年▼
临摹诸家是“四王”学习传统的标准途径,而制作缩本,更是17世纪以王时敏为首的绘画圈子非常盛行的学习方式。吴历此时期的绘画风格演变,是清初摹古风潮的结果。
这个阶段吴历的行迹为:到太仓王时敏的拙修堂摹古学习;在苏州的兴福寺与默容和尚交往;在毘陵拜访许之渐的补处堂、唐宇昭的静香斋;随老师陈瑚南下吴兴,结交余怀;北上扬州和许之渐以及赞侯四兄游。这个阶段的访画、 临摹成为吴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清 王鉴 云壑松荫图轴纸本设色108.3x52.2cm上海博物馆藏
自我风格逐步形成
跳出钜镬,自具境界1670年至1675年▼
1670年,由于好友许之渐被重新起用,吴历和许之渐有了北京之行。北京之行虽仅有一年多时间,但吴历此际社会活动增多。在投身天主教之前,吴历的绘画投赠猛增,给师友的作品尤其多。其中青绿山水仍然占很大比重;摹古方面主要吸取王蒙、吴镇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风貌。
吴历在京城见到了施闰章、曹尔堪、程可则、宋琬、王士祯等文人,此时的投赠书画范围扩大,如年谱中显示有为送许缵曾(鹤沙)赴任云南按察使仿吴仲圭画;为程可则画有《营丘早雪图》等,从题材来看,仍旧是摹古创作,是基于访画、对临之后的笔意图。只是这些作品现在难以见到。另外,吴历在京城可能是梁清标处见到了王蒙的《静深秋晓图》,一直念念不忘,至老年还重新追忆仿作。这一时期的更多作品呈现出创作的多样性。1670年十月的《幽麓渔舟图》 轴绘制于北京,构图的独特和皴法都难说出是对某家的临 抚,从前景的松树沿着右侧蜿蜒致远方的空间感,透露出吴历对山水空间表达的思考。1672年给许青屿祝寿的《寿许青屿图》用青绿法,但是在一水两岸的基础上,无论此岸还是彼岸都增加了空间的重叠性。
清 吴历 幽麓渔舟图
创作高峰期
转折不工,苍苍茫茫1676年至1681年▼
陈垣说吴历:“未从西士前,与禅友契合者又十载,未结禅友之先,又从道学大师陈瑚讲改过迁善之学,陈先生卒时,渔山四十四,至是始转而研求西方圣人之教,盖不知经几许审慎回翔,而后终集于此也。”现在看来,1676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绘画上,都是吴历的一个转折点。从诗文交游可见,吴历在生活中一往情深,对寡母至孝、妻亡不娶,对自己的经师、画师、琴师以及乡贤长辈崇敬跟随,和默容、许之渐一旦订交,便成生死之契,绘画投赠中流露出无限深情。早年,吴历受到师辈影响,虽然甲乙之变(明清易代)时仅十三四岁,但仍然心念故国,流露出过于同辈人的明遗民意识,故其作画多不落清代年号,而以干支纪年。1671年,佛门好友默容去世,1675年,儒门经师陈瑚去世,给吴历的信仰世界带来危机和转机。
吴历 湖天春色图上博藏
1676年,吴历开始随比利时天主教徒鲁日满在太仓,吴历代表作《湖天春色图》即此年七月绘给一位和鲁日满关系密切的传教士的作品。而此年二月为人祝寿所画册页中的《竹溪茅屋》图,可以看出吴历对此类湖景柳岸的青绿小景图持续的练习和关注,前文提及“师赵大年”一页即是线索。而此后,吴历也一直对仿赵大年的湖景图有所探索。
从与天主教士往还,到50岁远赴澳门的第一年。这个阶段吴历已经具备了后人评价中所说的“苍茫之气”。他本人在题跋中也说:“绘事难于工,而更难于转折不工,苍苍茫茫,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吴历形成的这种独特面貌。
晚年第二高峰期
拟古脱古,苍古荒率1692年至1718年▼
吴历在澳门的时间,据章文钦考证为1680年冬至1683年。主要论据是与吴历同随柏应理至澳门的陆希言在《澳门记》中说:“予于康熙庚申之冬仲,追随信未柏先生至其地。”康熙庚申冬仲为西历1680年12月21日至1681年1月19日。吴历1682年在澳门正式加入耶稣会,后取西姓雅古纳,洗名西满·沙勿略,返回江南后,1685年在南京晋升为司铎。吴历在澳门的三巴寺中仍有绘画创作:“大凡物之从未见 者,而骤见之为奇异,澳树不著霜雪,枯枝绝少,予画寒山 落木以示人,无不咄咄称奇。”这段话写于他在澳门三巴 静院学道期间,时在1680 年之后,是吴历正式进入天主教后的作品。说明他在澳门学道之余,还染弄画艺,并非如有些 论述说他彻底抛弃绘画。他在澳门所画寒山落木今虽不见, 意甚可揣摩。其后作品极少,他的好友侯开国说:“迨渔山入西教,焚弃笔墨。”吴历在《澳中杂咏》中有:“思将旧习先焚砚,且断涂鸦并废诗”从1692年开始,关于绘画的记载才多起来。1682年至1692年,吴历因忙于传道,罕见画作传世,是吴历少创作期。
吴历 《静深秋晓图》纵95.6厘米,横24.1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
在清中叶以后,有关吴历绘画是否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开始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以上所录嘉庆二十年(1820年)戴公望跋吴历《横山晴霭图》,又如清代后期杨岘、王韬的评价,“晚年肆力西法,尤精青绿”;“盖道人入彼教久,尝再至欧罗巴,故晚年作画好用洋法”。叶廷馆在《鸥波渔话》中说:“渔山老年好用西洋法作画,云气绵渺凌虚,迥异平日。”继而,在20世纪,吴历绘画有无西法一直处于争论状态,目前看来,吴历在绘画中使用西法并无直接证据,吴历从未在诗文、题跋中表达或流露出此意,反倒强调过中西的差别。若全面考察其晚年画作后,还会发现这一阶段他的摹古图数量不减反增,只是对摹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考虑清初西画东渐的大背景,以及吴历晚年集中学习拉丁文、神学的历程,可以猜测吴历当时所能目接的艺术作 品。而吴历的绘画在清初摹古之风与西洋之风交会的画坛上成为折射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