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投资 > 艺术投资课堂 艺术投资指南

制砚大师——陈端友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中国砚史发展到清以至近、现代,砚的形制、雕琢更为多样,成为集绘画、书法、诗文、雕刻于一体的文房珍品,是中国砚史的高峰期。这期间涌现出诸多制砚高手,如顾二娘、王岫君、陈端友等。一般认为,顾二娘是清代制砚第一人,而陈端友则是中国近、现代最为杰出的制砚大师。陈端友作品体现了近现代砚雕的文人意趣、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陈端友制砚是上海博物馆藏砚的主要部分,共计35方,其一生制砚的精品俱为馆藏。

    圆雕肖形砚

    琢砚象物是圆雕肖形砚的特征,砚的功用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把一块砚石琢成什么来表达文人的意趣。这些砚中,再现真实的生物或者古文物是其主要的艺术成就,端友刀下的蕈、甜瓜、竹节、螺蛳、桑蚕、知了、池塘、古钱、古镜,无不逼真肖形、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



竹节端砚 径15.2-16.3厘米 厚3.3厘米

    砚身为一段横向砍下的竹根,截面稍作琢磨为砚面,背面则虫蛀斑斑,伤痕累累,侧面的竹皮也已干枯开裂,颇有残破之象。其砚盒也做成竹根状,下部根须丛生,宛如天成。将此一节竹形砚置于竹根盒或取出,其过程与结果皆妙趣横生。有“常熟陈端友制”长方印。

    陈端友的艺术灵感来自他的生活实践和历史感悟。无论海天旭日,还是螺、蝉、鱼、龟,无不仔细观察体会,生动还原;古鼎古镜,也再现出古物的精神。陈端友极其擅长把握自然物体的细微之处,被锯后竹节的糙面、锈蚀残破的古钱、池塘戏水的九龟等,一块块顽石在他的刀下演化成充满灵气的生物。

    在制砚的同时,陈端友还很重视砚匣的制作,他认为,匣与砚几乎同样重要,竹节砚的匣是竹根,蝉形砚的外套是一只大一号的蝉,而松蕈砚寄生于一段树根。砚和匣相得益彰也是陈端友制砚的一大特征。


古泉端砚 长19厘米 宽16厘米 高3.5厘米

    砚身为一堆方出土的古钱,只在中间琢出砚堂,以留其用。古钱或锈蚀残破,或粘连叠压,或钱文清晰,摹写出土之物无出其右。砚左下侧某件古钱上刻“常熟陈端友制”款,旁有“词砚斋藏”方形印。

    清代中晚期,乾嘉学派风行文坛,这是一门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以金石学考证古代历史、文献、器物等是乾嘉学派的重要理论基础。金石学的盛行,引导文人研究古物,摹刻金石、瓦券、泉币、古镜之风日盛。此风之流传延至清末民国,陈端友除了这件古泉端砚外,另有一件古泉砚以及吉金砚和镜砚等,都是摹写古物,反映了时代风尚。


螺蛳端砚 长18.5厘米 宽17厘米 高3.5厘米

    艺术构思与古钱端砚相似。正面是一圈粘连的螺蛳,围出中间的砚堂。螺蛳纵横交错,互为犄角;或紧锁厣口,或厣口微起,或从壳中探出大半个身子。砚背则着力描绘养育螺蛳之水,水流分为数股,回旋激荡,气势汹涌,数枚螺蛳不能自持,有随波逐流之虞。正面一角外侧的一枚螺蛳上有“常熟陈端友制”阳文篆书款。



九龟荷叶形端砚 长17.7 宽15.6 高3.2厘米

    此砚系用端石琢成,外配树根制的龟形砚匣,砚正背面雕刻一幅九龟戏荷塘图景,周边以重叠密布的荷叶将其融合成统一的造型整体。在布局上,中间的大块空间既作为池塘,又是磨墨的砚堂,同时空疏的池塘与砚边交相错杂的荷叶对比,显得疏密有致,虚实相间。九龟出没于残荷败叶间,龟或从荷下探出龟首;或潜至叶底,只在水面露出细细的龟尾,给静谧的荷塘带来无限生机。另外,用龟戏荷塘这种较为少见的题材来表现乡间野趣,亦别具一格,说明作者平时十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并能自如地将自然景物的生动情态再现于刀下。
此砚的雕琢技艺高超绝妙,荷花的娇柔、莲叶的残破、龟背的鳞甲等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富有质感,显示出作者卓越的写实能力。九龟砚是陈端友29岁时开始设计制作、前后历时30多年,他总是随身携带,反复研究,力求达到尽善尽美之境,最后终于完成这方呕心沥血的代表作。可惜在他制作砚匣时,未及全部完工就被病魔夺取了生命。

    浮雕肖形砚

    除了把砚制成与实物相似的圆雕肖形砚外,陈端友还致力于在平面上通过浅浮雕的技法摹刻实物。呈现在长方形或圆形砚上的实物形象或为三代的古物,或为神兽、水鸟等,无不精妙肖形,形神兼备而呼之欲出。


井田猿猴端砚 长19.4厘米 宽13厘米 高4.6厘米

    砚作长方形,井字形墨池。砚背浅浮雕山猴嬉戏图。山猴毛发遍身,长臂挠痒,顾盼生姿。周围老树弯曲,古藤缠绕,杂木丛生。画面的右下角有:“乙亥初夏端友作”阳文篆书款。乙亥为1935年,是陈端友到余家谋生的第一年。砚的左侧有题铭:“峡畔听嗁声,一片墨云初湿。疑哭夔巫深处,有碧阴低入。前身应是白虹仙,旧梦堪追。割得半崖浓翠,孕乾坤于悒”“好事近”,有“词砚斋主”款,“素庵”阳文篆书方印。“好事近”为词牌名。

    陈端友生平

    陈端友(1892-1959),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王市人。出身贫寒,少年丧父,由他的伯父推荐往扬州“问古斋”碑帖店为学徒。其师张太平是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1912年随师迁至上海,七个月后,张太平去世,其子将店铺交与陈端友经营,不谙经营之道的陈端友勉力维持,五年后关门停业。1917年冬起,便在家中制砚,后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结识了吴昌硕、熊松泉、商笙伯、贺天健、张石国等书画名家,并求学于任伯年之子任堇。与书画家的往来提高了陈端友的艺术修养,使他能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在砚雕中体现绘画的艺术境界。

    由于闭门制砚难以谋生,大约从1935年起,陈端友受中医名家余伯陶之聘,为其制砚。解除生计之忧的陈端友,全身心投入到砚的创作中,这期间所制的砚皆为陈氏砚雕中的精品,尤以古钱、竹节、镜砚、蝉砚等为代表作。1949年以后,陈端友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工艺研究员,著名的九龟砚便是在这期间完成的。1953年九龟砚参加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并入选图录。

 

 





上一篇紫禁城御用文房——笔筒

下一篇一方好砚应具备的特质有哪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友情链接